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合地域特点和文化的模式,建立独具特色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是影响到人才培养和学院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模式下,采取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本文指出,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一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与管理 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到内涵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建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要引入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初步建立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育人工作体系。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目标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技能培养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它能直接适应某一岗位,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这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会生存的基础。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第二,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导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要发挥“三个积极性”,即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班导师和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尤其是优秀学生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积极性,调动全体教师全员育人的积极性。
第三,要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要提高学生“四个能力”,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学者的研究表明,75%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6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敬业精神、环境适应能力非常重要;有52%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比较重要。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四,要统筹学生各方面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资源。要将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相关的学工处、团委、创业中心、就业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进行资源统筹、工作内容统筹、人员统筹,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向心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个人的作用,即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践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的精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勇于探索、实践和创新,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工作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时俱进,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上,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要积极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采用榜样教育、同伴教育、优秀人物教育、集中和分散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结合重大社会事件,开展向英雄人物和英雄集体学习的活动,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
2.突出职业特色,创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以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探索集就业文化、创业文化、心理文化、社团文化于一体的职教校园文化体系,突出“职业”特色,优化育人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素质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育人的核心任务是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培育。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且形成三级联动抓落实:主管院领导抓统筹、专业机构抓培训、教学系部抓落实;形成“五有”体系,即“教育有基地、建设有规划,研究有队伍、实践有阵地、经费有保障”。举办“5·25”心理健康文化月、心理健康服务月、心理漫画展等大型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文化和宣传教育模式;形成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关爱身心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和谐身心”心理文化落到实处。
4.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指导 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指导中心统筹资源,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工作服务月、个人简历制作大赛等多项活动,使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讲座、培训、教学、素质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相结合的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教育体系,立足于“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实践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创造学校、企业、社会共赢的局面。
5.加强学生活动与职业技能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技能是求职者所使用的通货;在职场上以技能换取资酬。技能包括我们将之带入到一个工作或任务中,并且在其中学到的具体的特质、才艺和个人品质。”在开展学生活动时,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去,避免娱乐性活动过多的情况,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活动的职业导向和心理素质培养,提高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三、思考与总结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的要求。目前学生工作队伍主要是辅导员、班导师等一线教师,在工作的专业化方面,尚在探索中。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学生工作队伍,是保证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实现的根本保障。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到育人体系
有调查研究证明,传统价值观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导致心理卫生问题比例攀升的一个重要社会文化因素。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高职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高职生日程的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校园各项管理过程中,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途径,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人格。
3.将地方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以笔者所在的中山市为例,“博爱”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精华,也是新时期中山人的精神之一。“博爱”精神在中山本地,已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宗旨,积极营造博爱、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和谐、博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增强服务意识,管理与教育要“刚柔相济”
学生教育与管理需要“柔”与“刚”的结合。柔性管理,是以人和人的精神为管理核心,运动和创造文化因素,从而达到管理目的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柔性管理,主要强调依据学生自身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管理,强调依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精神的激励等人性化管理方式,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个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柔性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5.要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加强生命教育
要重视生命教育,因为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实践中,要渗透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健康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不仅惠及自身,而且惠及他人和社会;要让学生认识到对自身生命的关注、尊重和热爱,可以有效促进自身和谐、健康和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与管理 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到内涵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建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要引入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初步建立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育人工作体系。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目标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技能培养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它能直接适应某一岗位,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这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会生存的基础。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第二,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导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要发挥“三个积极性”,即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班导师和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尤其是优秀学生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积极性,调动全体教师全员育人的积极性。
第三,要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要提高学生“四个能力”,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学者的研究表明,75%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6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敬业精神、环境适应能力非常重要;有52%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比较重要。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四,要统筹学生各方面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资源。要将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相关的学工处、团委、创业中心、就业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进行资源统筹、工作内容统筹、人员统筹,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向心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个人的作用,即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践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的精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勇于探索、实践和创新,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工作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时俱进,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上,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要积极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采用榜样教育、同伴教育、优秀人物教育、集中和分散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结合重大社会事件,开展向英雄人物和英雄集体学习的活动,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
2.突出职业特色,创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以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探索集就业文化、创业文化、心理文化、社团文化于一体的职教校园文化体系,突出“职业”特色,优化育人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素质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育人的核心任务是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培育。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且形成三级联动抓落实:主管院领导抓统筹、专业机构抓培训、教学系部抓落实;形成“五有”体系,即“教育有基地、建设有规划,研究有队伍、实践有阵地、经费有保障”。举办“5·25”心理健康文化月、心理健康服务月、心理漫画展等大型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文化和宣传教育模式;形成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关爱身心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和谐身心”心理文化落到实处。
4.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指导 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指导中心统筹资源,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工作服务月、个人简历制作大赛等多项活动,使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讲座、培训、教学、素质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相结合的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教育体系,立足于“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实践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创造学校、企业、社会共赢的局面。
5.加强学生活动与职业技能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技能是求职者所使用的通货;在职场上以技能换取资酬。技能包括我们将之带入到一个工作或任务中,并且在其中学到的具体的特质、才艺和个人品质。”在开展学生活动时,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去,避免娱乐性活动过多的情况,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活动的职业导向和心理素质培养,提高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三、思考与总结
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的要求。目前学生工作队伍主要是辅导员、班导师等一线教师,在工作的专业化方面,尚在探索中。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学生工作队伍,是保证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实现的根本保障。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到育人体系
有调查研究证明,传统价值观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导致心理卫生问题比例攀升的一个重要社会文化因素。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高职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高职生日程的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校园各项管理过程中,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途径,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人格。
3.将地方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以笔者所在的中山市为例,“博爱”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精华,也是新时期中山人的精神之一。“博爱”精神在中山本地,已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宗旨,积极营造博爱、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和谐、博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增强服务意识,管理与教育要“刚柔相济”
学生教育与管理需要“柔”与“刚”的结合。柔性管理,是以人和人的精神为管理核心,运动和创造文化因素,从而达到管理目的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柔性管理,主要强调依据学生自身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管理,强调依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精神的激励等人性化管理方式,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个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柔性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5.要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加强生命教育
要重视生命教育,因为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实践中,要渗透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健康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不仅惠及自身,而且惠及他人和社会;要让学生认识到对自身生命的关注、尊重和热爱,可以有效促进自身和谐、健康和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