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介绍了在中专卫校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探索实践。
[关键词] 中专卫校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使中华民族站在世界强国之列,已经成为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那么在中专卫校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几点加以总结,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 、正确理解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创新?中专卫校的学生有无创新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相当一部分中专卫校的教师存在有模糊认识,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创新就是要有惊天动地的巨大成就,要发明出世界上没有的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新作品等,诸如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科学家描绘出人类基因草图等等。他们认为中专卫校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有如此憾世之举,中专卫校的学生没有创新能力可言。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阻碍了对中专卫校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那么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内涵,准确把握创新能力的实质。创新能力是人所具有的,它是运用一切意志信息产生出来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通常认为,创新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如科学家、发明家所具备的能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对学生而言,凡是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独立的“发现”他未曾学习过的新知识、提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对他人来讲并不是新的,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不是首创的发现或发明,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发现”,这些都属于创新,因此,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能力。
二、转变观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中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指出许多老师不肯宽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学生的一些特征性行为,这些学生往往具有顽皮、淘气甚至荒唐与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常逾越常规等特征。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喜欢循规蹈矩式的学生。欣赏课堂上鸦雀无声,我讲你听,特别讨厌学生当堂质疑,这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可能挫伤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由此而被淹没。所以,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必须改变观念,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学生有创新机会,激发那些缺乏创新才能的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那么,怎样的学习氛围才算宽松,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呢?我认为,所谓的“宽松”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适度的“宽”,即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对教科书上的“错误”(自以为错误)提出来讨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过于拘谨,在情感上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而且能给学生积极的情绪影响。赞科夫曾说“情绪要么对智力活动给予强化的影响,要么给予压抑的影响,在学习中积极的情绪会造成精神的高涨”。事实上正是如此,上化学课的时候这样做,往往会感到似乎有点“乱”,但若驻足观察,看到的却是学生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发言踊跃,气氛活跃,跃跃欲试的一幕,老师驾驭其中,就有文章可做。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激发创新思维,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盐的水解”的教学时,我就问道:人的正常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临床上把血液的pH值小于7.35时叫酸中毒,pH值大于7.45时叫碱中毒,无论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都会引起严重后果,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将血液的pH值纠正过来。那么我们该如何纠正呢?学生回答是,酸中毒时加碱,碱中毒时加酸。那么我们临床上是如何做的呢?临床上治疗酸中毒时是使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碱中毒时使用氯化铵。这个答案与大家已建立的固有知识产生了矛盾,因为它不是大家想象的使用一些常见的酸和碱,却用的是盐溶液,特别是使用碳酸氢钠这种酸式盐治疗酸中毒。此时学生脑子里充满了疑惑,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此刻我们再引导学生学习盐的水解,通过讨论、分析,就可以拨开疑雾、水落石出地揭露出本质所在。像这样,我们经常从不同的角度、形式、方式进行设疑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效果。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专卫校的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在验证前人成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科学实验的重要功能是它的探索性。实验的探索性就是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新内容,或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让他们亲自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长期训练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此,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了让学生做正常的实验之外,还响应学校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化学实验,老师主要给他们讲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材料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这些实验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也可以与教材不同。在整个活动当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例如就有学生创造性的利用废弃塑料饮料瓶、输液管、注射器、青霉素药瓶等制作成了制备氧气的化学实验装置,还有的用医用盐水瓶收集HCl气体,作喷泉实验,当将几滴石蕊溶液用注射器注入瓶内后,水自动喷出形成红色喷泉,效果非常好,虽然这些实验比较简单,但都是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装备,自己动手操作的,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以发现学生思维活动异常活跃,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开发,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同时还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们教师在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之后,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质疑思辨,改进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这些措施的协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知识学习中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赞科夫编.杜殿坤、张世臣等译.教学与发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袁金坤,倪宇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1~2):28-29.
[3]王自红.浅谈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9):31.
[关键词] 中专卫校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使中华民族站在世界强国之列,已经成为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那么在中专卫校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几点加以总结,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 、正确理解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创新?中专卫校的学生有无创新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相当一部分中专卫校的教师存在有模糊认识,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创新就是要有惊天动地的巨大成就,要发明出世界上没有的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新作品等,诸如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科学家描绘出人类基因草图等等。他们认为中专卫校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有如此憾世之举,中专卫校的学生没有创新能力可言。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阻碍了对中专卫校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那么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内涵,准确把握创新能力的实质。创新能力是人所具有的,它是运用一切意志信息产生出来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通常认为,创新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如科学家、发明家所具备的能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对学生而言,凡是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独立的“发现”他未曾学习过的新知识、提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对他人来讲并不是新的,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不是首创的发现或发明,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发现”,这些都属于创新,因此,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能力。
二、转变观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中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指出许多老师不肯宽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学生的一些特征性行为,这些学生往往具有顽皮、淘气甚至荒唐与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常逾越常规等特征。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喜欢循规蹈矩式的学生。欣赏课堂上鸦雀无声,我讲你听,特别讨厌学生当堂质疑,这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可能挫伤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由此而被淹没。所以,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必须改变观念,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学生有创新机会,激发那些缺乏创新才能的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那么,怎样的学习氛围才算宽松,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呢?我认为,所谓的“宽松”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适度的“宽”,即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对教科书上的“错误”(自以为错误)提出来讨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过于拘谨,在情感上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而且能给学生积极的情绪影响。赞科夫曾说“情绪要么对智力活动给予强化的影响,要么给予压抑的影响,在学习中积极的情绪会造成精神的高涨”。事实上正是如此,上化学课的时候这样做,往往会感到似乎有点“乱”,但若驻足观察,看到的却是学生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发言踊跃,气氛活跃,跃跃欲试的一幕,老师驾驭其中,就有文章可做。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激发创新思维,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盐的水解”的教学时,我就问道:人的正常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临床上把血液的pH值小于7.35时叫酸中毒,pH值大于7.45时叫碱中毒,无论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都会引起严重后果,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将血液的pH值纠正过来。那么我们该如何纠正呢?学生回答是,酸中毒时加碱,碱中毒时加酸。那么我们临床上是如何做的呢?临床上治疗酸中毒时是使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碱中毒时使用氯化铵。这个答案与大家已建立的固有知识产生了矛盾,因为它不是大家想象的使用一些常见的酸和碱,却用的是盐溶液,特别是使用碳酸氢钠这种酸式盐治疗酸中毒。此时学生脑子里充满了疑惑,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此刻我们再引导学生学习盐的水解,通过讨论、分析,就可以拨开疑雾、水落石出地揭露出本质所在。像这样,我们经常从不同的角度、形式、方式进行设疑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效果。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专卫校的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在验证前人成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科学实验的重要功能是它的探索性。实验的探索性就是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新内容,或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让他们亲自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长期训练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此,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了让学生做正常的实验之外,还响应学校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化学实验,老师主要给他们讲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材料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这些实验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也可以与教材不同。在整个活动当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例如就有学生创造性的利用废弃塑料饮料瓶、输液管、注射器、青霉素药瓶等制作成了制备氧气的化学实验装置,还有的用医用盐水瓶收集HCl气体,作喷泉实验,当将几滴石蕊溶液用注射器注入瓶内后,水自动喷出形成红色喷泉,效果非常好,虽然这些实验比较简单,但都是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装备,自己动手操作的,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以发现学生思维活动异常活跃,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开发,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同时还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们教师在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之后,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质疑思辨,改进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这些措施的协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知识学习中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赞科夫编.杜殿坤、张世臣等译.教学与发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袁金坤,倪宇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1~2):28-29.
[3]王自红.浅谈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