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习仲勋与关中分区移民、难民安置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关中分区(1937年10月以前称为关中特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收容了12000多名移民、难民。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下,关中分区在习仲勋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制定了针对移民、难民的安置政策,并与大生产运动相结合,移民、难民、当地群众在共产党和分区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生产生活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安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习仲勋因“近年来领导国民经济建设及公营经济事业成绩昭著而又刻苦奉公、在群众中有信仰之干部”,被评为劳动英雄。毛泽东亲笔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关中特区的难民、移民情况统计
  抗战时期,中国遭受了天灾人祸,既有战争屠戮,又有自然灾害的侵袭,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河南、山东、安徽、四川、陕西等省的贫苦农民,由于不堪忍受日军的蹂躏或国民党当局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大批逃往陕甘宁边区避难。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报告指出,抗日战争以来,广大地区沦陷,广大同胞惨遭蹂躏,背井离乡逃难,无家可归,对他们进行救济和安置,不使他们挨饿死亡或流为盗匪,是后方政权的一项重要工作。边区邻近战区,从山西、绥远,以及冀、豫各省流入边区之难民,前后为数在3万以上。关中分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安置移民、难民占整个陕甘宁边区的1/3以上。
  关中特区是中共中央初到陕北时决定设立的一个行政区,下辖淳耀、赤水、永红、新正(今甘肃正宁县)、新宁五县。这里人口较为稠密,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条件和群众生活条件较好。因为地处西北苏区的最南端,连接以“八百里秦川”著称的大关中,离陕西省省会西安仅50余公里,所以关中特区当时被称誉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很多难民经由关中特区进入了陕甘宁边区,仅1943年就安置移民、难民4000余户,1.2万余人。关中分区动员2000个劳动力,帮助新来的移民、难民开春荒,避免耽误开荒季节。当时属于关中分区管辖的新正县是边区安置移民的重点县之一,从1941年到1943年5月,全县共安置移民1264户,4357人,约占当时新正县人口总数的21.4%。其中,马栏区安置移民最多。1940年以前,马栏区仅有334户,到1944年增加到1250户,人口比原来增加了近3倍。这些受灾受难的同胞逃到了边区后,就有吃有住,有了土地和工具,过着真正民主、自由的生活。这种没有预料到的大改变,就自然地使他们惊奇、感激。
  1940年3月,蒋介石命令封锁边区。5月,在陕甘宁边区构筑南北两面5道封锁线。南面封锁线东起黄河边的宜川,经洛川、黄陵、宜君、铜川、耀县、淳化、栒邑(今旬邑)、邠县(今彬县),西接甘肃宁县、西峰入宁夏固原至同心。本境封锁线,从土桥北沟起向南入淳化官庄,向西入邠县龙高,向北至职田文家川,接连甘肃正宁,总长70多公里,碉堡190余座。碉堡形状有四角形、五角形,种类分母堡、子堡。母堡驻排,周围三四个子堡,子堡驻班。堡距一至二里,选制高点和要道修筑。堡与堡以交通沟相连,沟深、宽各3米多。堡周围有内外壕,深、宽各3米多。壕上架设吊桥通行,夜晚收起,断绝来往。这样的封锁线,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对边区全面严密封锁。遇物资过往,加以没收并严惩物主。至1947年,封锁线才被摧毁。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安置家庭4000余户、人口12000余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住所至少需要4000处,粮食也要3000多石,还要有4000件以上的农具和几万亩农地,才能使他们安居乐业。这个巨大的生产生活需求,关中的党政和人民是怎样解决的呢?
  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安置工作
  健全分区党政组织,并制定相应政策
  鉴于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中央在设立关中特区的同时,决定成立中共关中特委。据《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组织史料》记载:“1936年1月,中央派贾拓夫等人到达关中,在原中共陕甘边南区区委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共关中特委,贾拓夫任书记。关中特委机关驻新正县三嘉原的南邑村,下辖淳耀、赤水、永红和甘肃省境内的新正、新宁等五个县委。”1936年9月,中共中央派习仲勋到关中特区工作,任特委书记。关中特委原书记贾拓夫、苏维埃政府主席秦善秀、关中特区司令部司令员江华和唐洪澄、张邦英等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已先期在这里开展工作。习仲勋等一批干部的到来,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地区的领导力量。
  为了妥善安排这些移民、难民的生产生活,边区政府颁布的《优待移民条例》规定:“凡边区以外,因原地生活困难天灾影响无法自食,沦陷区人民不堪忍受敌人压迫进入边区及边区以内地少人多者愿移入垦区者,均称移民或难民。移民和难民开垦公荒,三年免缴公粮;开垦私荒,三年免缴地租,义务劳动在最初几年全免或酌减。”并规定,移民、难民不分阶级、民族、职业,一律享受现定之优待。在习仲勋的主持下,关中分区制定了移民、难民暂行办法,成立了县区移民、难民管理委员会,划定移民区,千方百计地安置移民、难民,组织移民、难民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吸引了大批移民、难民来边区谋生。
  提供各种生产生活资料,解除移民、难民生活的后顾之忧
  关中各级政府优待移民、难民非常周到。1943年5月30日,淳耀县委宣传部部长师源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本县春耕期间,关于调剂粮食工作,颇具成效,按今春全县安置移民700余户(仍继续安置中),多系河南难民,他们最感困难的是缺乏食粮,而部分老户去年歉收,亦需要调剂,故政府对于此项工作,甚为重视。自上月中旬至本月初以来,计政府已拨借救济粮620石,由政府动员有粮群众调剂了248.8石,总共868.8石。其中调剂给移民者占9/10。由于食粮问题得到解决,更保证了本县开荒任务的顺利完成。
  1943年4月18日,《解放日报》刊发的《两千户难民移到关中》一文中提到,新到的移民、难民,各级政府除临时招待膳食,解决移民、难民的住宿问题外,还先后拨出救济粮1500石,农贷180余万元边币(赤水42万元,淳耀37万元,新宁36万元,新正32万元,东区30万元),帮助移民、难民解决农具、种子、口粮等问题。赤水县政府帮助难民打了300把镢头,并给河南难民妇女贷5万元制作纺车。赤水合作社向移民、难民贷放棉花500斤,并代募粮60余石,借粮350石。新宁各级政府,凡移民、难民初到,一律请吃一顿饭,并发动老户分别招待食宿。对移民、难民住所问题,分区发动老户代为其修旧窑、打新窑或腾让窑洞、房子。对移民、难民的口粮问题,一是政府无息借贷;二是老户低利借给;三是发动移民、难民开荒,多开多借;四是劝募救济。移民、难民开公荒地,谁开的归谁,并发给土地证,三年免缴公粮;开私荒地,移民有权使用土地,并发给土地使用证。同时,分区还发给移民、难民农贷,解决农具、种子等困难。   粮食:劝募了救济粮食500多石;人民又以低利借出了900多石,仓库借出了1400多石。总计3000石,够移民吃到夏收。
  住所:把以前遗留的破窑洞加以修理,又新修了很多窑洞、草棚,仅新宁一、四区就修了174孔窑洞,赤水新打窑洞60孔,淳耀搭了60多间草棚。这些窑洞、草棚的修理,全由老户负责。政府对这些老户,免去一部分义务负担(如运粮、送草、送柴等),赤水还采取了还工办法。既照顾到新户又照顾到了老户,特别是有些移民和老户有亲属关系,老户就自动让出一部分住所,还有一部分是由政府向老户劝让的。经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住所,至少在4000处,保证了每户至少有一处住室。
  土地:由于新老户杂居,熟地或系老户让出伙种或由老户租给,仅东区一、三区就让出熟地1404亩,新正二区让出243亩。在经过土地革命的地区荒地都是公地,任凭移民开垦,谁开的地权归谁,并发给土地所有权证。在未经土地革命的地区,以文约确定地权,凡属私地移民有权使用土地,并发给土地使用证。
  镢头:350万元的农贷,除50万元的青苗贷款外,65%放给移民去买镢头。在淳耀还想了一个很好的调剂办法,就是移民把农贷借给老户驮盐,老户把镢头借给移民开荒,解决了双方的困难。
  磨子:因为关中多是吃面和苞谷,非磨子不行。于是就用农贷买了一部,老户借了一部,还在修理旧窑时挖出了一部,解决了这件生活中的大事。
  互助组织便利人民互助
  劳动互助组织是大生产运动中成立的,各种劳动互助组织积极帮助移民、难民开荒种地,建家立业,克服生活上遇到的暂时困难。同宜耀县四区的劳动互助组织帮助移民、难民种地1335亩。在赤水县,由于劳动互助组织的帮助,移民、难民多开荒1000亩。“有许多唐将班子规定了帮助移民、难民的办法,不准嫌难民的饭坏,有的班子给难民开荒时不吃饭(新正别岭村的班子)。有的变工队帮助难民种地不要难民还工,也不吃饭(赤水陈建伯的变工队,11个人和14头牛这样帮助了难民14天)。”
  国民党封锁,边区经济困难,加上又有许多难民流入,致使不少区乡群众负担增加,尤其是青黄不接之时,群众吃粮更为困难。鉴于此,阳坡头区一乡雷庄村行政村长、共产党员张廷益,于1942年春发动本村群众首办义仓。组织全村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女劳力合伙开荒,建立义仓田。
  义仓田的管理办法大体为:
  各乡、村成立义仓管理委员会。向义仓借粮须经农民大会通过,管理委员会批准;
  义仓粮在每年青黄不接之际方可外借;
  凡参加开义仓田者,借粮一斗,年利一升,其他人年利三升;
  丰年对所借的粮本利并还,歉年还本欠利,荒年本利缓缴;
  不务正业,不是生产者,不给借粮。
  义仓田的收获作为备灾荒、救急济贫和社会公益事业开支。张廷益这一行动,得到县委和关中地委的重视支持。当年雷庄村开义仓田103亩,打粮近万斤。二区、三区积极仿效,共开义仓田580多亩,产粮2万多斤。1943年,办义仓的经验在全县和关中地区被普遍推广,掀起群众性办义仓运动。当年,全县新开义仓田1100多亩,打粮21.8万余斤。张廷益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得奖3万元,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接见。
  开展大生产运动,突破敌人封锁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厉封锁政策。与此同时,国民党军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1940年,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对八路军的给养,加上封锁,造成边区经济困难。陕甘宁边区在经济、财政上日益陷于困境。为了克服经济、财政上的困难,1939年1月,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首先提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号召,动员边区广大军民自力更生、生产自救。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专门做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报告,提出了发展生产是边区最中心的任务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号召在边区开展全民大生产运动。
  关中分区当时人少面积大,人口约为12万,是陕甘宁边区人口最少的区,可开垦的荒地相对较多。因此,吸引、妥善安置移民、难民,组织移民、难民开荒种地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大生产运动的方针政策号召下,习仲勋带领关中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以减轻农民负担,支援长期抗战。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实行“农业为主,兼顾工业,商业为辅”的原则,党政军民齐动员,克服了严重的物资困难,改善了辖区人民生活,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筑牢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
  党和政府的关怀,当地群众的帮助和照顾,使那些原来一贫如洗的移民、难民在一两年内不仅生活能够自给,而且生产资料也有所增加,其中部分移民、难民户达到了中农或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他们深深感到边区政府好,共产党好,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有些人还被评为移民英雄,受到奖励。在关中大生产运动中,1943年,关中分区仅移民就开荒3.87万亩。赤水县涌现出移民劳动英雄冯云鹏。冯云鹏所在的乡有移民、难民117户,400余人,刚来时生活十分困难。冯云鹏创办粮食合作社,筹集粮食,借贷给移民、难民,待到他们有收获后,逐年归还。这种合作方式,后来在陕甘宁边区推广。在大生产运动中,开荒土地大量增加,未办理土地陈报前,耕地233791.32亩;1942年办理陈报后,耕地381416.11亩。土地增加近15万亩。
  安置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开始,由于某些人思想上存在着自由主义,“想吃现成饭”的毛病,敷衍塞责、马马虎虎的现象还不少;但自从高干会决议在各县传达以后,这些人的思想和作风开始有了转变。特别是在移民工作的中期,当移民已经加入广泛的群众运动的时候,关中分区的同志克服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和作风,战胜了它,获得了安置移民4000人的伟大成就。关中的党和政府领导着10多万关中当地人民,安置了12000多名移民、难民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巨大的物资需要。关中分区的移民、难民安置工作,在习仲勋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中人口迅速增加
  据旬邑县志记载,1923年至1935年人口徘徊于5万,1940年至1945年人口徘徊于8万。人口总量从1923年的50256人增到1945年的81184人。22年中,净增30928人,增长率61.54%,年平均增长率2.2%。
  移民、难民脱离贫困,变为自耕农
  一无所有的移民和难民迁移至边区后,一年即可打下生产基础,两年成家立业,三年以后即可成为中农以至富裕之中农——此乃普遍之现象。在政府的优待政策之下,大多数移民、难民脱离了贫困,慢慢地又由食饱衣暖,变成了自耕农。至于那些发展得快的,由穷变富,有上升为富农的。
  共产党和分区政府获得称赞
  当年,关中分区来的4000余户——足有12000个陌生人,在他们的口中,传颂着这样的一些话:“八路军真好,爱劳动人,不爱流光蛋。”“要是没有八路军,咱们就是活不成了。”有的人还说:“八路军比咱的亲生父母还好!”“见了公家人就好像见了自家人一样。”无数真诚的话语,操着各种口音在传颂着。一个难民非常感动地说:“真是出门三步远,另是一层天!边区政府和人民给我们的好处,我们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
  习仲勋在关中分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安置移民、难民,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建设局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由于习仲勋在关中分区的突出工作成绩,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闭幕时对领导经济建设成就卓著的王震、习仲勋等22人予以奖励。关中分委书记、专员兼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习仲勋因“近年来领导国民经济建设及公营经济事业成绩昭著而又刻苦奉公、在群众中有信仰之干部”,被评为劳动英雄,受到了隆重表彰。毛泽东亲笔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其他文献
世间有情众生,本能上都想离苦得乐。即使一只蚊子,为了吃饱生育后代,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吸人类的血。人也不例外,想远离烦恼痛苦,得到幸福快乐。既然这样,我们就有必要认清苦
期刊
劳伦斯案件的判决最终以同性性行为的非罪化而告终,但是却出现两种结果三种论证思路。多数意见采用一种“自由”的论证进路,而不是一种“基本权利”的进路或者是一种“平等”
2015年6月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主办,中电标协知识产权工作委员会、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中
作为抗日战争结束后第一批去东北开拓中共党的工作的高级干部,陈云对东北地区特别是北满的农村工作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重要贡献。  强调开展北满农村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東北的工作如何开展,中共中央依据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分析,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945年11月20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东北局电,指出:你们应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在业已建立秩序的地方,发动群众,控诉汉奸及减租运动。
期刊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资源城市可以选择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循环经济理论是在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模式带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能够有效改善资源型城市因为开采矿产所留下的环境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帮助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
在民进党“立法院”多数席位的碾压之下,国民党全力抗争的“不当党产处理条例”25日在台“立法院”迅速获得三读通过。由此,国民党自1945年以来取得的财产,都将面临被清算的命运。国民党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国民党要被抄家灭党了!”  甲级动员  民进党胜选后,把“不当党产处理条例”作为主推法案,矛头直指国民党的庞大党产。在民进党“立委”占“立法院”近2/3强的情况下,国民党虽努力抗争,仍挡不住该草案步
一、接地气走基层、解民忧  (一) 木里县委党校到帮扶村访民情,解民忧  中共木里县委党校自2013年12月起,坚持开展走基层活动,到帮扶村访民情,解民忧;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过程中,中共木里县委党校集体,在联系走基层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态度真诚,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1930年的一个冬夜,太行山南端的东常村掩藏在黑暗中煎熬.已是后半夜,常大叔像往常一样起床喂牲口,当走到院中时,发现西北角小屋还亮着灯光,他知道儿子常子善今晚又在筹划去晋
期刊
摘要:对环境的规制不仅是人们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而就业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文章通过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分析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促进双重红利的实现。  关键词:环境规制;就业;替代效应;结构效应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前期的粗犷式发展方式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在就业方面存在劳动力人口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提高的速度,就业结构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