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教学改革进程在不断加快,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向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向转变。新课改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认为美术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用于传递美学,促使学生自行发现美、感知美进而创造美。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价值观更加端正,在日后的学习或者是工作中都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对策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新课改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将审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要保障学生的审美标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关系到其是否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发散思维,是否具有审美情趣,是否能够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艺术涵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都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美术并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其属于一种视觉艺术。美术课的学习除了教导学生欣赏已经留存下来的画作,也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画来体验美术带给自身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拓,其智慧得到启迪,拥有更为高尚的精神境界。
时代在进步,学校的教学思想需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也需要考虑为学生创设全面素质提升的环境。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被埋没。美术课程中开展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探究欲望,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会提升,其对美术课的兴趣也会增加,美术教学效果自然也更好[1]。和小学其他学科相比,美術课教学带有强烈的实践特点,除了教导学生理论性的学习方法以及中外美术名家作品欣赏技巧,也会教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探究自然环境的和谐。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活动开展现状
从目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师心目当中,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审美能力是比较抽象性的概念,小学生无法在当前教学阶段形成较好的审美能力。而教师的该种思想误区让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理论教学多于时间教学,并不会在课堂上多开展有关于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如今,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学层面,其在课堂上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的绘画技巧,但却没有考虑过学生在学习绘画的阶段是否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审美思想。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已经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影响,明确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从具体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想的培养效果,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所采用的审美能力培养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将更多的教学注意力放在课堂当中的活动开展方面,为自身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但在该阶段,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心过重。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设学习情景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教师的方法。但该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其无法凭借自身的想象力来描绘图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在该种教学环境下受到影响。新课改时期,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从原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审美能力培养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辅助,为学生播放美术作品的图画或者是视频,描绘美术作品的背景故事,营造课堂氛围,将学生引入到美术作品的鉴赏情景当中。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其更加愿意参与到美术作品学习当中。例如,小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播放趣味性的插图或者是以动画的方式讲解美术作品背景。学生们在该种课堂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抒发自身的情感,能够在了解掌握美术作品知识的情况下也学会美术鉴赏,形成对美术作品的观点。
2.结合生活实际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和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关。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时候可以从生活实践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或者是生活环境特点为学生讲解美术作品和绘画技巧,促使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体悟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绘画。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融入到教学方法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户外采风,以户外野游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学生在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当中的素材,了解起风时树木花草的形态变化。通过该种与自然亲近的方式,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的美好,其将这份美好记在心里,在绘画的时候体现出来,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逐渐提升。
3.遵从个性特点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其思想还不够成熟,想事情比较简单,但也是因为其思维并没有受到太多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能够自然的看透事物的本质。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该种特点,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审美能力培养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保持和蔼可亲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为人处世风格。学生长期处于和谐友善的环境当中,其对待其他同学也会更加友好,对于师长也将更加尊敬。例如,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自身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可以是和自己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也可以是外出遇到的感人故事,要求学生利用画画的方式描述出来,并配上解释的文字,从而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也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分享给其他的人。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绘画能力对于美术作品的领悟能力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绘画任务。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的思绪当中,挖掘学生的特长,明确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有针对性的发觉学生的美术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1]侯文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考[J].四川戏剧,2011(4):130-131.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对策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新课改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将审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要保障学生的审美标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关系到其是否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发散思维,是否具有审美情趣,是否能够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艺术涵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都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美术并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其属于一种视觉艺术。美术课的学习除了教导学生欣赏已经留存下来的画作,也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画来体验美术带给自身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拓,其智慧得到启迪,拥有更为高尚的精神境界。
时代在进步,学校的教学思想需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也需要考虑为学生创设全面素质提升的环境。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被埋没。美术课程中开展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探究欲望,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会提升,其对美术课的兴趣也会增加,美术教学效果自然也更好[1]。和小学其他学科相比,美術课教学带有强烈的实践特点,除了教导学生理论性的学习方法以及中外美术名家作品欣赏技巧,也会教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探究自然环境的和谐。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活动开展现状
从目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师心目当中,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审美能力是比较抽象性的概念,小学生无法在当前教学阶段形成较好的审美能力。而教师的该种思想误区让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理论教学多于时间教学,并不会在课堂上多开展有关于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如今,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学层面,其在课堂上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的绘画技巧,但却没有考虑过学生在学习绘画的阶段是否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审美思想。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已经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影响,明确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从具体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想的培养效果,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所采用的审美能力培养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将更多的教学注意力放在课堂当中的活动开展方面,为自身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但在该阶段,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心过重。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设学习情景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教师的方法。但该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其无法凭借自身的想象力来描绘图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在该种教学环境下受到影响。新课改时期,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从原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审美能力培养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辅助,为学生播放美术作品的图画或者是视频,描绘美术作品的背景故事,营造课堂氛围,将学生引入到美术作品的鉴赏情景当中。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其更加愿意参与到美术作品学习当中。例如,小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播放趣味性的插图或者是以动画的方式讲解美术作品背景。学生们在该种课堂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抒发自身的情感,能够在了解掌握美术作品知识的情况下也学会美术鉴赏,形成对美术作品的观点。
2.结合生活实际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和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关。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时候可以从生活实践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或者是生活环境特点为学生讲解美术作品和绘画技巧,促使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体悟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绘画。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融入到教学方法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户外采风,以户外野游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学生在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当中的素材,了解起风时树木花草的形态变化。通过该种与自然亲近的方式,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的美好,其将这份美好记在心里,在绘画的时候体现出来,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逐渐提升。
3.遵从个性特点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其思想还不够成熟,想事情比较简单,但也是因为其思维并没有受到太多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能够自然的看透事物的本质。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该种特点,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审美能力培养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保持和蔼可亲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为人处世风格。学生长期处于和谐友善的环境当中,其对待其他同学也会更加友好,对于师长也将更加尊敬。例如,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自身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可以是和自己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也可以是外出遇到的感人故事,要求学生利用画画的方式描述出来,并配上解释的文字,从而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也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分享给其他的人。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绘画能力对于美术作品的领悟能力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绘画任务。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的思绪当中,挖掘学生的特长,明确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有针对性的发觉学生的美术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1]侯文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考[J].四川戏剧,2011(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