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兴味多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看到有教师在学生作文的评语中写道,“人物太扁平化了,能不能立体一点”或者“事件经过太普通了,能不能曲折点啊”?而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多半会觉得无所适从,因为他觉得自己看到的人物或者经历过的事件就是这样的,原本就没什么曲折,怎么能写出曲折呢?那么怎样才能让作文中的情节多一点曲折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四个“一”入手,较为巧妙、直观地让学生掌握了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
  一、把对人的真实态度先遮一下
  这种写法就是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不交代人物身份或者故意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也就是说明明想要赞美某个人物,却偏偏从劣处写起,然后在文章的结尾处交代人物的真实身份(或者本来面目),形成反差,出乎意料,对比映衬,印象深刻。比如在学生作文《那根银链子》中,作者把故事的环境选在拥挤的客车里,再把聚焦点放在一个衣着另类的“小混混”身上:“那个人头发染成枯草一般的颜色,而且根根黄发上指,脸上的青春痘煞是刺眼,脖子上还挂着一根明晃晃的银链子,疲倦的双眼却紧盯手中的手机,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当中途上来一位老人需要座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以各种借口拒绝让座时,那个“小混混”却主动站了起来,非常热情地给老人让座。如此一来,文章前后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依貌取人,思维定势看待周围的人,不要轻易给别人下结论。
  二、把读者的胃口稍吊一下
  在文章的开头故意设置某种意外的情境,引起读者关注,却又不立即告诉读者结果,有意吊一下读者的胃口,激发阅读欲望,最后才揭开谜底,让读者恍然大悟,文章波澜顿生。比如在学生作文《偶遇》的开头,作者先写在花鸟市场买金鱼时,碰到一位浓妆艳抹的女子也在挑金鱼,“她穿着一身很是奇怪的衣服,好像是舞衣。脸上涂了粉,眉毛画得细细的,像根快断的线,眼睫毛比牙刷毛还长,眼睛旁涂了深色眼影,貌似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烟熏妆。”这样浓墨重彩地刻画年轻女子的外貌衣着,让人顿生疑惑。当“我”离开市场时,没想到她也一直紧随身后,直到来到某小区102室,“我一想,不对劲儿,102室听说住的是个孤寡老人,平时都没人去,她是谁呢?该不会要做什么坏事吧?”第二次设疑,交代了102室主人的身份,为下文揭开谜底做铺垫。“我悄悄跟了上去。”偷听她们的对话,谜底揭开,原来这位姑娘是一位戏曲演员,演出刚结束还没来得及卸妆,便来看望她们一直照顾的孤寡老人。习作中不住地设疑,吸引读者,同时又注意释疑,前后照应,一气呵成。
  三、让读者的感情多转一圈
  作文中,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反面映衬,其目的都是为了调动读者的感情,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我们如果抓住了这个规律,写作时就不妨让读者的感情多转几圈,达到欲扬先抑的目的。比如一篇作文《留点感激在心中》,开篇便极言自己对补鞋老人吆喝声的厌烦与抱怨,好不容易有个可以睡懒觉的星期天,却被老人一声接一声的吆喝声彻底搅和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共鸣;也正是有了这种厌烦与抱怨,才产生了想捉弄补鞋老人的想法,并且马上就有了“妙计”,便“故意从垃圾箱中找双破鞋子让他给补补”。行文至此,不同的读者或许会对“我”的做法有不同看法,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有会心一笑的,也有觉得欠妥的,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三四天以后,晚上放学回家,发现补鞋老人正等在门口给“我”送鞋,一时间,“我”的羞愧、后悔与感激的思想感情和老人勤劳、和善、充满爱心的品性交织在一起,抑扬之间,老人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四、把故事的结局先瞒一会儿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利用“误会”的处理方式,把人物对某一事实的真相作出与之相反或毫不相关的判断作为情节的基础,由此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误会的过程也是蓄势的过程,误会越深,最终给人的震撼越强烈。所以不论何种误会,结尾一定要解开谜底。学生作文《海外归客》中,作者通过“我”对“伯父”的误解和重新认识,较好地表现了“伯父”的高尚品质。文章前部分先贬低“伯父”:从海外归来不带礼物,太抠门,连远房叔叔都不如;形象无风度,“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穿着老土,“一身半旧的中山装”,这些都是贬抑“伯父”。文章后部分,“我”从“伯父”与父亲的告别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大方、重情讲义、热爱故乡的人,他的内在的精神美顿时使“我”肃然起敬,“伯父”的形象在“我”眼里和心里高大起来,引发我“流下了愧疚的泪水”。可见巧用“欲扬先抑”的技法,能提高文章的质量,收到了感人的效果。
  不过,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手法时,不能抑得过多,而扬得不够,这就背离了初衷。此外,必须要注意的是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要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选准人物或事物不协调的两个对立面,渗透截然相反的两种情感。
  (作者单位:霍邱县龙潭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许多学生一到写作时就苦不堪言,主要是因为缺乏恰当的引导。其实写作文犹如跳舞,应该认真走好这三步:审题立意,精心选材,布局谋篇,这样才能跳出一曲精彩的华尔兹。  关键词:作文三步;审题立意;精心选材;谋篇布局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语文难,作文更难,好作文难上加难”。一到写作文时,学生便眉头紧蹙,搔破头皮,真是苦不堪言。  学生觉得作文难主要是因为缺乏恰当的引导。作文如跳舞,要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通过访谈得知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古代山水游记类文本的学习不感兴趣,认为仅关注其中的文言语法知识就可以了。可见,当前对古代山水游记的教学需结合实际探索教学方法,找到解读山水游记散文的有效路径,才能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拟以《钴姆潭西小丘记》教学为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及反思感悟,谈谈如何开展关于古代山水
摘要:审丑是审美的一部分,认识丑、分析丑、批判丑对高中生了解世界意义重大。通过从人物形象、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三个层次归纳了《呐喊》《彷徨》的审丑教学点,提出四点策略,即沟通内外,认识丑陋;立足文本,感知丑陋;读写结合,剖析丑陋;讨论交流,审视丑陋。  关键词: 《呐喊》;《彷徨》;审丑教学  童庆炳在《文学审美特征论》里曾指出丑作为一种艺术内容是可以引起我们快感的:“丑是一种快感,用来衬托美的丽质
1.Props  Props意思是尊重,它是proper respect 的简略形式。青少年常用props这个词来恭维某人或者某人的作为,作为名词使用。  例如:I really have to give you a lot of props. No one could have done a better job with this assignment. Our professor has t
栾甫贵,管理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曾任中国会计学会第五届及第六届理事、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分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委员、中国农业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等。曾获得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荣誉称号,中国会计学会
李阿姨今年60岁,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低热,到广州某三甲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半年后,李阿姨又出现气促,复诊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经过胸腔穿刺等治疗后症状有好转,但不到1个月,李阿姨气促又复发了。  不仅咳嗽、痰多,出汗多,近来睡眠也差,要么难以入睡,要么梦很多,胃口也不好,整个人都没精神。因为症状反复,还需要维持吸氧状态。  女儿决定带李阿姨试试中醫疗法。  正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一种传统题型,为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记忆能力。纵观2009年的高考18套试卷,名句名篇默写呈现出以下特点:  从考查的形式看,题型以上句或下句填空为主,兼有理解填空。上海、安徽等9份试卷出现了选做题,这种形式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  从考查的内容看,以初、高中教材为主,兼顾课外。作品多选择名家名篇,屈原的《离骚》、荀子的《劝学》、苏轼的《赤壁赋》、柳永的《
我搞不清楚我的爷爷涂雅博士整天在他的实验室里干什么。他那个实验室就设在我家的阁楼上。自从爷爷退休以后,我再也没有上过阁楼。  爷爷不让上。他对全家人说,阁楼是他一个人的,没有他的批准,任何人不要试图上去。爸爸妈妈知道爷爷的怪脾气,不想惹他生气。  我才不管呢,我是爷爷的宝贝孙子,爷爷喜欢我。  所以当爷爷去出席世界科学家大会(爷爷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爸爸妈妈也上班去了,家里只剩下我一
摘要:《孔雀东南飞》中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除了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外,在整篇诗中还有一些细节的刻画,笔墨虽不多,却极精彩,以诗中对“哭”这一细节的分析,体会其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细节;哭;性格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  本诗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结构完整紧凑、细腻,还有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特
摘要:作文低效的原因有很多,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不外乎施教主体、学习主体、课堂环境、训练内容及方法等因素的关联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而在教学实践中,训练不当导致作文低效的原因才是最直接的。从作文源头、心理、方法几个层面剖析出作文训练中的低效做法,以期得到改进。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观察;真情;方法技能;效率  作文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师生喜欢追求“时尚”,学生作文中越来越多的“时尚病”在蔓延。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