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以其交互、开放、丰富的优势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和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时代的教师应着眼于初中历史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给学生打造高效、有趣、现代化课堂,文章从指导学生预习、优化课堂设计、丰富知识呈现方式、拓展历史教学内容这几个方面就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机整合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的整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专业性、抽象性的历史知识通过动画、图形、音频、图像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参与,强化学生知识记忆。在这样的历史课上,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既能促进学生吸收历史知识,还能增强历史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积极情感。
指导高效预习
对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学科,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加上历史课时有限,每一节课历史知识密度较大,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吸收,造成学习吃力。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教师可以整合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节课之前,笔者提前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就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黄巢起义基本史实进行讲述,并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这些课件分享给学生,同时附上一些关于介绍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视频,如《安史之乱为何而起,唐玄宗如何面对》《强大如盛唐为何会发生安史之乱》等,要求学生课前观看这些资料。与此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课前自主上网查阅一些关于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信息,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优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项重要环节,对学生听课质量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经过课间10分钟的活动,学生的状态都比较松弛,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到課堂上,很多学生这个时候的思绪仍然游离在外,即使教师反复去强调纪律,也很难将学生的眼神吸引到课堂上。在这个环节,若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进一些小视频,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让学生通过视频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产生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从《甲午风云》电影中节选的关于甲午海战的镜头,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个视频吸引,聚精会神地观看。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吗,视频中的这场战争,中国惨败,损失严重,而且自从这一次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命脉也被列强控制了,你们知道这是哪一次战争吗?要想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由此引入这节课的主题“中日甲午战争”。这样的课堂设计充分唤醒学生听课动机,为学生接下来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打下基础。
丰富呈现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讲述或者板书的形式呈现知识,而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改变这一点。信息化技术包含了影像、图片、音频等技术,可以将历史知识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现代化技术展开教学,如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如《鸦片战争》这节课,笔者将提前从网络上搜集并下载的纪录片《中国近代风云录——鸦片战争》播放给学生看,这里面是一些实物资料、图片资料,高度还原鸦片战争历史。通过这部纪录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以及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的重创有了更加清晰的、深入的认识。
拓展教学内容
历史是立体的、真实的、丰富的,仅仅通过教科书上的一些文字,是难以还原历史原貌的,只能让学生片面地认识历史。为了提升学生历史素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具备的资源共享优势拓展历史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开拓学生视野。例如,在讲解《秦统一中国》这节课后,教师可以从网上查找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电视剧、电影等推荐给学生看,如《大秦帝国》《寻秦记》等。通过这些影视剧,学生对于秦朝统一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于历史的影视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兴趣,还能营造浓郁的历史学习氛围,这对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有积极作用,若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需要认真对待并科学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传统教学局面,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林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
[2]董淑玲.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研究[J].家长,2020(23).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文渠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的整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专业性、抽象性的历史知识通过动画、图形、音频、图像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参与,强化学生知识记忆。在这样的历史课上,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既能促进学生吸收历史知识,还能增强历史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积极情感。
指导高效预习
对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学科,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加上历史课时有限,每一节课历史知识密度较大,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吸收,造成学习吃力。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教师可以整合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节课之前,笔者提前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就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黄巢起义基本史实进行讲述,并深入分析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这些课件分享给学生,同时附上一些关于介绍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视频,如《安史之乱为何而起,唐玄宗如何面对》《强大如盛唐为何会发生安史之乱》等,要求学生课前观看这些资料。与此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课前自主上网查阅一些关于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信息,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优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项重要环节,对学生听课质量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经过课间10分钟的活动,学生的状态都比较松弛,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到課堂上,很多学生这个时候的思绪仍然游离在外,即使教师反复去强调纪律,也很难将学生的眼神吸引到课堂上。在这个环节,若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进一些小视频,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让学生通过视频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产生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从《甲午风云》电影中节选的关于甲午海战的镜头,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个视频吸引,聚精会神地观看。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吗,视频中的这场战争,中国惨败,损失严重,而且自从这一次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命脉也被列强控制了,你们知道这是哪一次战争吗?要想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由此引入这节课的主题“中日甲午战争”。这样的课堂设计充分唤醒学生听课动机,为学生接下来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打下基础。
丰富呈现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讲述或者板书的形式呈现知识,而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改变这一点。信息化技术包含了影像、图片、音频等技术,可以将历史知识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现代化技术展开教学,如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如《鸦片战争》这节课,笔者将提前从网络上搜集并下载的纪录片《中国近代风云录——鸦片战争》播放给学生看,这里面是一些实物资料、图片资料,高度还原鸦片战争历史。通过这部纪录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以及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的重创有了更加清晰的、深入的认识。
拓展教学内容
历史是立体的、真实的、丰富的,仅仅通过教科书上的一些文字,是难以还原历史原貌的,只能让学生片面地认识历史。为了提升学生历史素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具备的资源共享优势拓展历史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开拓学生视野。例如,在讲解《秦统一中国》这节课后,教师可以从网上查找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电视剧、电影等推荐给学生看,如《大秦帝国》《寻秦记》等。通过这些影视剧,学生对于秦朝统一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于历史的影视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兴趣,还能营造浓郁的历史学习氛围,这对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有积极作用,若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需要认真对待并科学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传统教学局面,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林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
[2]董淑玲.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研究[J].家长,2020(23).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文渠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