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活情境,促数学学习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n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的情境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培养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三角形的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应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这就充分凸显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性特征,指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必要性。
  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抽象的,缺乏趣味性。如果融入“生活情境汤汁”中就是一种无痕的渗透。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到开心、快乐,从而使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此,本文笔者将以《三角形的特性》这课为例,进行深入的实践与思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探究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就像是一曲优美乐章的“前奏”,它是学生主动参与新知学习活动的绝妙開端。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得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简单有趣。要做到这点,我认为只要能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就能使数学变得简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首先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吊桥、自行车、三明治等,问:“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三角形吗?谁来指一指?”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三角形。再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原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这么多的物体上都有三角形呢?到底它还蕴藏着什么秘密呢?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导入小学数学中的新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改变数学带给小学生们抽象和枯燥的印象。
  二、创设生活情境,突破数学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突破重、难点为目标,充分利用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难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但是,数学教学中的很多知识点较为抽象难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理解其中的重、难点,进而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是一线数学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突破数学重、难点的妙法。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抽象的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在融会贯通中学习,化抽象为具体,把数学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减轻了学生认知难度。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高”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形成比较抽象而且显得枯燥。所以,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把“高”这部分的知识探究融入“比高矮”的生活情境中,出示下列两个三角形(如图1所示)。
  教师指出,请你们说一说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它们争吵什么呢?谁比较高呢?还有不同意见吗?通过这样一个比身高的生活情境产生冲突,引入认识三角形的高的必要性。接着教师联系平行四边形画高的方法,示范画三角形的高。学生画完这两个三角形的高,比较得出三角形DEF比较高。为了突破难点,教师继续创设生活情境:三角形DEF比较高这让三角形ABC很不服气,它有话说,瞧(屏幕展示话语:小样儿,有本事咱们躺下去再比一比)。三角形DEF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结果是这样的(显示旋转、画高的过程)(如图2所示)。
  教师提出:那现在谁比较高呢?(三角形ABC比较高)这是怎么回事,刚才明明是三角形DEF比较高,现在它怎么变矮了呢?三角形DEF倒下前高是哪一条?倒下后高变成哪一条?看来,一个三角形里还不止一条高哦。那么在三角形DEF中,你还能找到其他的高吗?在哪里?那三角形ABC还有其他的高吗?在哪里呢?(出示课件)现在你对三角形的高有什么新的认识吗?(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同学们和三角形ABC一样聪明,都认识到了三角形有3条高,而且不一定相等。就像我们人一样,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因为它们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停止了争吵,和睦相处。
  在争吵中,引出“高的认识”“高的画法”;在三角形ABC的不服气中,突出高的本质,得出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最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将数学中静态的教材融入动态的生活情境中,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限乐趣,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三、创设生活情境,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这是数学学习的归宿。而在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呢?笔者认为,可根据课堂生成的需要在练习中适当针对学生学习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较难理解的问题,精心挑选生活化的情境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当学生刚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都有三角形,与本节课的导入呼应。而三角形的稳定性,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一是牢固(不易拉动),二是稳固(不容易变形,三边确定,只能摆唯一一个三角形)。这两个方面的理由,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为因果关系: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什么牢固,因为在数学上三条边只能摆出唯一一个三角形。因而当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后,在练习中设计了小兔子和小猴子在围篱笆,小兔子围的是四边形的篱笆,小猴子围的是三角形的篱笆,让学生说一说谁围的篱笆更牢固,并说说理由。从而,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进一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三角形的稳定性返回到生活中,从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四、结语
  总之,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忆生活情境,体验其中的生活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小学数学利用生活情境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背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交替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更爱数学、更爱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柳桃珠.小学数学利用生活情景教学策略浅议[J].吉林教育,2010(14):68.
  [3]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3(27):151.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形式,得到了幼儿的青睐,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材料,不同的材料蕴含着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激发着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和创造性思维。那我们该怎样合理、巧妙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呢?经过一番摸索和尝试,本人取得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一、根据现有条件,“经济实惠”地投放材料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
一、从实践操作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  “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十分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一句话。然而,数学的魅力,在于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在于它丰富的内涵。生活即教育, 教师要善于把握它的特点,有意识地、有艺术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需要在生活中寻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进行教育,它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助其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主动分辨事物,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主动地体验社会生活。幼儿在玩游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
摘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教育人的职责。多年来,我们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在现实中,学生出现了各种消极的问题,有的甚至伤害了他人和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亟须探索有效的途径避免和减少不幸的发生,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们看到了让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路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积极心理培养的有效手段。本文就积极心理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做了简
摘 要: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把教学对象定位在学生身上,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品德课是显示以人为本的主要课程,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科优势,淡化学科体系,尽力在每一堂课堂上涉及人文性,将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体现出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以人为本;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知识性较强的学科,课本内容往往体现的是对国家大事、方针政策的阐述。这
摘 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本文从兴趣来导航、体验中得趣、想象时品美、仿作中提高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  关键词:低年级语言发展;兴趣;体验;想象;仿作  一、兴趣来导航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不能只埋头苦干,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努力调动学生的
潘月英老师,55岁,小学高级教师,她在农村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7个年头,2016年的6月她即将离开她挚爱的三尺讲台。四年前,她被查出患有子宫癌,因为是晩期,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所以医生建议她进行保守治疗。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癌症基本上是与死亡紧密相连的,可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癌症患者却依然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担任着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简朴的校园环境,简单的教学设备,微薄的工资
摘要: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如何优化数学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强化“教”与“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因;对策  笔者任教多年,发现近几年来学生越来越厌学数学,所教的最近一届初一学生在民意调查中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对数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这样的结果令笔者非常困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三)在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重点阐述了从百家争鸣到宋明理学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由于局限于中学教材的编写结构,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内容相对零散地分布在教材的不同内容中,而且略显简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一些与之相关的思想史料,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这一显著特点。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文化。百家九流三教是多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应的课程标准】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要求】  (1)认识公共汽车中的常见标志,知道安全乘车的基本常识,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2)指导乘车时友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基本行为素养。  (3)培养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