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然而,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结合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介绍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通过对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合对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当前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问题;对策
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
一、当前我国旅游业就业形势
在国内很多行业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却再次实现了逆势上涨,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发布的《201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出境游市场持续火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3年出境旅游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中国旅游国际地位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凸显。继2012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消费国后,2013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总额世界第一,达1286亿美元,约占全球出境游旅游消费的11.1%,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的地位更加稳固。
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了大量同学就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在近年来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中却出现不少问题,对该专业同学的就业造成了明显影响。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低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是面向旅游业的基层岗位,如导游、服务员和接待员等,目前这些岗位普遍存在劳动强度高,工作压力大,收入水平较低的问题,同时如接待员等这样岗位准入门槛低,很多初中甚至更低的文化水平都能从事该岗位的工作,造成在这些岗位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同没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做同样的事、拿同样的报酬,这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
2.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是就业地点的选择问题,很多同学在毕业时盲目的选择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不愿意去稍偏远的地方工作。比如在应届毕业生招聘宣传会上,来自大城市的几家企业场场爆满,而位置偏远的小企业的会场则门可罗雀。其次是面对工作压力的问题,大部分同学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是比较轻松的,而开始实习后岗位上的工作压力扑面而来,很多同学无法很好适应,直接影响了后期的就业。再次部分同学缺乏对服务业的正确认识,认为服务业是伺候人的,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基于这种原因很多同学不愿意在服务员之类的岗位上工作,其实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已有了明显改善。
3.相关职业资格证缺乏及部分技能掌握不足
由于导游证考试难度较大,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无法通过考试,直接造成在毕业前找工作时因为没有导游证而无法从事导游工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境、入境旅游越来越普遍,对外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差,尤其是英语会话能力极度缺乏,只有少量同学能通过四六级考试,面对越来越多旅游企业招聘对英语的要求,不少同学也只能非常遗憾的放弃这样的工作机会。
4部分地区和企业对毕业生设置门槛过高
部分企业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企业盲目提高选才标准,单纯的追求数据上的高能,如有的企业重学历而轻视实践。另外有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受到户籍、档案等因素影响,如没有该企业所在地户口,使毕业生与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三、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对策
1.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
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书本以外的知识,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要求具备的素质。在校期间应当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考证训练,除了日常的课程教学外,还应有专门的强化训练时间,如晚上或周末等,结合导游证的考证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课程考试方案,考证的前一个月左右要组织系统的备考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大幅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导游证考试通过率,为学生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学校还应抓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提升工作,尤其是外语会话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强化口语能力训练,并在考试中突出会话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如英语角等强化口语训练的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设第二外语的课程,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加强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合理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很多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城市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相比北上广等大城市而言就业竞争压力要小很多,工作待遇也还不错,要加强对学生在就业地点选择上的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应树立“服务观”,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自身服务意识的培养,彻底转变服务业就是伺候人、就是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
3.加强对旅游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利益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旅游行业的一些不规范情况,对于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的旅行社“小作坊”,应该在行业中并购或淘汰。各正规大型旅游企业在旅游品牌形象树立的同时,按照超过行业基础的执行标准,加强行业间、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提升服务品质与游客的满意度,规范旅游市场,提升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水平。走标准划建设推进旅游业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形成整体服务模式,让发展中的大中型企业更好的在市场运行中体现其优秀的品牌价值,也为更多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安心的就业平台。
4.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加强相关舆论的宣传
完善和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鼓励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补助。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磊.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问题表现及对策思考——以旅游专业为例.考试周刊.2009.58-59
[2]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
[3]任运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57-58
[4]华钢、楼嘉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及优化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8.58-59
[5]李因、汪艳丽、梁磊、洪宇.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旅游学刊.2009.84-89
[6]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05
[7]范晓梅、康晓梅、刘斌.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市场论坛.2013.59-62
[8]张丽霞、张云昌、崔丰、束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分析.科教文汇.2013.131-131
作者简介:
贺霄(1980~ ),湖北宜昌人,硕士,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法律。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问题;对策
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
一、当前我国旅游业就业形势
在国内很多行业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却再次实现了逆势上涨,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发布的《201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出境游市场持续火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3年出境旅游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中国旅游国际地位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凸显。继2012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消费国后,2013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总额世界第一,达1286亿美元,约占全球出境游旅游消费的11.1%,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的地位更加稳固。
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了大量同学就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在近年来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中却出现不少问题,对该专业同学的就业造成了明显影响。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低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是面向旅游业的基层岗位,如导游、服务员和接待员等,目前这些岗位普遍存在劳动强度高,工作压力大,收入水平较低的问题,同时如接待员等这样岗位准入门槛低,很多初中甚至更低的文化水平都能从事该岗位的工作,造成在这些岗位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同没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做同样的事、拿同样的报酬,这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
2.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是就业地点的选择问题,很多同学在毕业时盲目的选择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不愿意去稍偏远的地方工作。比如在应届毕业生招聘宣传会上,来自大城市的几家企业场场爆满,而位置偏远的小企业的会场则门可罗雀。其次是面对工作压力的问题,大部分同学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是比较轻松的,而开始实习后岗位上的工作压力扑面而来,很多同学无法很好适应,直接影响了后期的就业。再次部分同学缺乏对服务业的正确认识,认为服务业是伺候人的,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基于这种原因很多同学不愿意在服务员之类的岗位上工作,其实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已有了明显改善。
3.相关职业资格证缺乏及部分技能掌握不足
由于导游证考试难度较大,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无法通过考试,直接造成在毕业前找工作时因为没有导游证而无法从事导游工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境、入境旅游越来越普遍,对外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差,尤其是英语会话能力极度缺乏,只有少量同学能通过四六级考试,面对越来越多旅游企业招聘对英语的要求,不少同学也只能非常遗憾的放弃这样的工作机会。
4部分地区和企业对毕业生设置门槛过高
部分企业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企业盲目提高选才标准,单纯的追求数据上的高能,如有的企业重学历而轻视实践。另外有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受到户籍、档案等因素影响,如没有该企业所在地户口,使毕业生与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三、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对策
1.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
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书本以外的知识,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要求具备的素质。在校期间应当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考证训练,除了日常的课程教学外,还应有专门的强化训练时间,如晚上或周末等,结合导游证的考证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课程考试方案,考证的前一个月左右要组织系统的备考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大幅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导游证考试通过率,为学生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学校还应抓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提升工作,尤其是外语会话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强化口语能力训练,并在考试中突出会话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如英语角等强化口语训练的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设第二外语的课程,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加强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合理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很多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城市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相比北上广等大城市而言就业竞争压力要小很多,工作待遇也还不错,要加强对学生在就业地点选择上的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应树立“服务观”,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自身服务意识的培养,彻底转变服务业就是伺候人、就是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
3.加强对旅游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利益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旅游行业的一些不规范情况,对于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的旅行社“小作坊”,应该在行业中并购或淘汰。各正规大型旅游企业在旅游品牌形象树立的同时,按照超过行业基础的执行标准,加强行业间、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提升服务品质与游客的满意度,规范旅游市场,提升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水平。走标准划建设推进旅游业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形成整体服务模式,让发展中的大中型企业更好的在市场运行中体现其优秀的品牌价值,也为更多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安心的就业平台。
4.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加强相关舆论的宣传
完善和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鼓励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补助。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磊.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问题表现及对策思考——以旅游专业为例.考试周刊.2009.58-59
[2]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
[3]任运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57-58
[4]华钢、楼嘉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及优化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8.58-59
[5]李因、汪艳丽、梁磊、洪宇.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旅游学刊.2009.84-89
[6]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05
[7]范晓梅、康晓梅、刘斌.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市场论坛.2013.59-62
[8]张丽霞、张云昌、崔丰、束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分析.科教文汇.2013.131-131
作者简介:
贺霄(1980~ ),湖北宜昌人,硕士,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