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民族复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人才培养,应该是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2021年到来时,我国建设的生力军应该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中青年人才;当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2049年到来时,我国建设的生力军应该是2000年后出生的中青年人才。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以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我们能够培养出实现中国梦的精兵强将吗?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在此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播应该成为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经磨难而不曾中断的精神支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担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锐意进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怀,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等等,这些代代相传的人生观、价值观,熔铸在中华子嗣的血液中,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基因。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百多年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出现了问题,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面对突飞猛进的世界文明,我们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不必固步自封,但也绝无理由妄自菲薄。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其间的学理要义、思想精髓、人生智慧,都是一座座储藏丰富的宝库,有待我们去认识,去学习,去挖掘,并学以致用地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中,虽然也有对唐诗、宋词和历代散文的学习,但是在内容取舍上,在教学层次的安排设置上,在教学方法上,在考核方式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另外,如果我们从认识中华文化的效果和态度的角度,稍微关注一下目前大中小学学生的实际状况,比如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文化认同,他们有没有学会做人,等等,就很容易发现许多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决定文化兴衰、民族兴衰的重要阵地,是实现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摇篮。因此,是否应该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目标?对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认识?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可以做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这一方面,中国台湾、新加坡,以及韩国的某些文化传承措施,倒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他山之石。
第二,应该深入反思教育的得与失,纠正应试教育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伤害和扭曲。现如今从家长到老师到校长,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教育目标,那就是要让孩子考高分。追求高分,是学习效果的表现,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今追求高分,是因为作为敲开重点学校的“敲门砖”的奥数、英语,并非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内的教育内容,必须在校外补习才能获得。所以,为了这个高分,小学四五年级以上的许多学生,基本上是没有星期天的。孩子们辛苦,家长们花钱。但这也仅仅是表面上的伤害。这样的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在于,孩子们完全没有了在大自然中休闲玩乐的时间,没有了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机会。按说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属于实验性很强的科目,但有不少的老师为了取得考试时不丢分的效果,本末倒置,不做实验,却让学生按照类型,把实验过程一遍遍背诵!为了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地踩到得分点上,老师们不是引导学生依据认知规律,做科学的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而是煞费苦心地做成解题模板,让学生套用现成的模板去成百上千遍地“刷”题,直至应用熟练为止。甚至连作文也都是按照模板来学习写作。一群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会思考、不愿意思考的高分生,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可以说,生活上享受的孩子们,其实在遭受着巨大的精神苦痛。如此下去,别说是素质教育了,连正常的教育都很难实现,更遑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涌现。
第三 应该建立有效机制 制止利益链条对基础教育的严重干扰和侵蚀
由于应试的需要,大量的课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德勤咨询(上海)发布的《教育培训行业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教育培训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2012年全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到9600亿元,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这其中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培训机构占据了不少的份额。
2011年6月,来自于互联网的中国教育行业调查报告—— 《教育白皮书》正式发布。《教育白皮书》将培训市场分为九大类,其中关于外语培训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外语培训市场呈现“四强争霸”的局面。其中,又以小学员的需求最为强劲,包括学前、课外辅导在内的少儿英语培训项目以22.13%的市场份额一马当先。
该调查显示,孩子参加的课外辅导项目首推英语,64 %的家长都为孩子报了英语班。其后是奥数、语文和文艺体育科技项目,但比例只有10%左右,市场份额远远小于英语。
该调查显示,所有孩子至少报了一个课外辅导班,40%以上的孩子甚至每周要参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课外班。同时,周末、平时、寒暑假、“十一”长假都是补课高峰时段,孩子们几乎全年无休。
《教育白皮书》关于课外辅导的调查显示,29.62 %的家庭每月为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花销在500 ~1000元;27.67%的家庭在1000 ~1500元;21.05%在 1500 ~2000元;21.65%的家庭在2000元以上。综合考虑,月均花销至少在1500元以上。课外辅导已经成为一笔不容小视的家庭开销。
在中考和高考的冲刺阶段,投入几万元甚至10万元左右的课外辅导费用,实属见怪不怪的“正常”情况了。事实已经很明显,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在家长心目中,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正常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它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对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第四,由于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揠苗助长,课业负担沉重,忽视人文关怀 人文教育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和心智都受到了严重的戕害 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全国青少年肥胖、近视率5年间持续上升,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上升速度为各学段之首。学生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问题排第一位的是肥胖,第二位的则是近视。并且现在中国的近视眼患者已经居世界第一!其原因是不言自明的,即学习时间过长,缺乏玩耍、运动所致。
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已故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先生有一句名言:“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也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不懂体育的,不应当当校长。”
不幸的是实际情况确如大师所言,由于体质的下降,由于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减少,我国青少年的抗压能力、意志力、人际协调能力,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堪忧的情况。
以上现象正在严重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必将会逐渐影响民族素质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这样的问题亟须相关部门细致分析研究,并采取恰当的对策,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育机制,以保障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使教育能够真正成为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力军的主阵地。
民族复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人才培养,应该是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2021年到来时,我国建设的生力军应该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中青年人才;当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2049年到来时,我国建设的生力军应该是2000年后出生的中青年人才。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以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我们能够培养出实现中国梦的精兵强将吗?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在此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播应该成为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经磨难而不曾中断的精神支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担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锐意进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怀,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等等,这些代代相传的人生观、价值观,熔铸在中华子嗣的血液中,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基因。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百多年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出现了问题,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面对突飞猛进的世界文明,我们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不必固步自封,但也绝无理由妄自菲薄。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其间的学理要义、思想精髓、人生智慧,都是一座座储藏丰富的宝库,有待我们去认识,去学习,去挖掘,并学以致用地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中,虽然也有对唐诗、宋词和历代散文的学习,但是在内容取舍上,在教学层次的安排设置上,在教学方法上,在考核方式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另外,如果我们从认识中华文化的效果和态度的角度,稍微关注一下目前大中小学学生的实际状况,比如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文化认同,他们有没有学会做人,等等,就很容易发现许多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决定文化兴衰、民族兴衰的重要阵地,是实现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摇篮。因此,是否应该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目标?对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认识?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可以做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这一方面,中国台湾、新加坡,以及韩国的某些文化传承措施,倒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他山之石。
第二,应该深入反思教育的得与失,纠正应试教育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伤害和扭曲。现如今从家长到老师到校长,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教育目标,那就是要让孩子考高分。追求高分,是学习效果的表现,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今追求高分,是因为作为敲开重点学校的“敲门砖”的奥数、英语,并非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内的教育内容,必须在校外补习才能获得。所以,为了这个高分,小学四五年级以上的许多学生,基本上是没有星期天的。孩子们辛苦,家长们花钱。但这也仅仅是表面上的伤害。这样的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在于,孩子们完全没有了在大自然中休闲玩乐的时间,没有了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机会。按说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属于实验性很强的科目,但有不少的老师为了取得考试时不丢分的效果,本末倒置,不做实验,却让学生按照类型,把实验过程一遍遍背诵!为了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地踩到得分点上,老师们不是引导学生依据认知规律,做科学的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而是煞费苦心地做成解题模板,让学生套用现成的模板去成百上千遍地“刷”题,直至应用熟练为止。甚至连作文也都是按照模板来学习写作。一群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会思考、不愿意思考的高分生,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可以说,生活上享受的孩子们,其实在遭受着巨大的精神苦痛。如此下去,别说是素质教育了,连正常的教育都很难实现,更遑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涌现。
第三 应该建立有效机制 制止利益链条对基础教育的严重干扰和侵蚀
由于应试的需要,大量的课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德勤咨询(上海)发布的《教育培训行业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教育培训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2012年全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到9600亿元,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这其中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培训机构占据了不少的份额。
2011年6月,来自于互联网的中国教育行业调查报告—— 《教育白皮书》正式发布。《教育白皮书》将培训市场分为九大类,其中关于外语培训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外语培训市场呈现“四强争霸”的局面。其中,又以小学员的需求最为强劲,包括学前、课外辅导在内的少儿英语培训项目以22.13%的市场份额一马当先。
该调查显示,孩子参加的课外辅导项目首推英语,64 %的家长都为孩子报了英语班。其后是奥数、语文和文艺体育科技项目,但比例只有10%左右,市场份额远远小于英语。
该调查显示,所有孩子至少报了一个课外辅导班,40%以上的孩子甚至每周要参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课外班。同时,周末、平时、寒暑假、“十一”长假都是补课高峰时段,孩子们几乎全年无休。
《教育白皮书》关于课外辅导的调查显示,29.62 %的家庭每月为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花销在500 ~1000元;27.67%的家庭在1000 ~1500元;21.05%在 1500 ~2000元;21.65%的家庭在2000元以上。综合考虑,月均花销至少在1500元以上。课外辅导已经成为一笔不容小视的家庭开销。
在中考和高考的冲刺阶段,投入几万元甚至10万元左右的课外辅导费用,实属见怪不怪的“正常”情况了。事实已经很明显,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在家长心目中,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正常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它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对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第四,由于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揠苗助长,课业负担沉重,忽视人文关怀 人文教育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和心智都受到了严重的戕害 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全国青少年肥胖、近视率5年间持续上升,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上升速度为各学段之首。学生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问题排第一位的是肥胖,第二位的则是近视。并且现在中国的近视眼患者已经居世界第一!其原因是不言自明的,即学习时间过长,缺乏玩耍、运动所致。
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已故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先生有一句名言:“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也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不懂体育的,不应当当校长。”
不幸的是实际情况确如大师所言,由于体质的下降,由于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减少,我国青少年的抗压能力、意志力、人际协调能力,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堪忧的情况。
以上现象正在严重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必将会逐渐影响民族素质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这样的问题亟须相关部门细致分析研究,并采取恰当的对策,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育机制,以保障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使教育能够真正成为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力军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