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交流方式是以教师提问为主,但是随之带来的弊端就是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提问,自己本身没有主动思考或提问的习惯,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理念的改变,课堂的主导权逐渐转移到学生手上,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成为教师当前教学研究重点。本文结合当下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主动提问;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70 - 01
引言: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当今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现象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传统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求知欲”的不重视。只有学生对新知识有疑惑,才能说明学生真的有在思考,没有心猿意马。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提问中实现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和教师教学效率的双重进步。
1.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有问题便要发问
新式课堂一改传统的“你讲我听”模式,关注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求知欲上。学生不敢主动提问的原因有很多,一部分是因为惧怕师传统的严肃形象,一部分是因为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过简单而被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嘲笑。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无论课上课下都勇于提问,表扬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行为,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举例而言,在教学“勾股定理”相关知识内容时,有道例题是通过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另一条直角边长度进而计算三角形面积。有的学生没有弄清勾股定理C2= a2+ b2中a,b,c各自代表的边的位置,本该是用b2=c2-a2来计算未知直角边长度,结果误用为b2= a2+ C2。当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自己的错误原因时,我不会因为学生犯的错误较为基础而做出敷衍回答,而是平心静气的去回答学生,先询问他的解题思路,再告诉他勾股定理中正确的三边关系,并表扬学生有问题就问的做法。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解题方法,更是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2.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提问热情
初中生正是接受知識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活跃的氛围,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愿意主动提问、积极探索。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组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实施教学,先设置一个游戏规则:无论提什么问题,只要是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谁先举手提问,谁就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当学生获得的积分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可以兑换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是激发学生提问热情的有效途径。经过提问之后再将学生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3.加强技能培养,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提问技能的培养,使其善于提问。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教授学生提问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没有问题的数学题,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扮演“问题提出者”的角色,培养其数学提问的能力。譬如,A和B两家企业分别购买300套棉被和150套棉被,支援贫困地区,决定全部捐出,捐赠给甲地250套,乙地200套,运费分别为1000元和700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提出问题,比如,函数关系角度,设置求出Y和X的函数关系式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提高其数学解题能力。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设置评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鼓励学生发言,不可使用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语言,以免学生丧失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
4.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中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之中,当各小组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迅速地找到解决方法来妥善处理,并给出指导意见,让小组的成员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比如:在学习简单事件的概率的相关知识时,有时学生会因为一些情况的重复导致计算错误,在教师的讲解中还是存在想不通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探究,让学生之间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做错题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得到正确的解答,没有做错的学生能够通过交流,防止犯同样的错误。最终,学生改正了自己错误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
数学学科本身是较为抽象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是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许多初中学生认为学会解开数学题的一种方法就够了。这种思想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固化,对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课堂积极性大大降低,更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思维定式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问无可问”,即便培养出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性格,却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达不到提高数学水平的效果。例如,在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一类题目中,在第一名学生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之后,其他同学却没有与之不同的方案,如若改善不了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更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打破思维定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对其他学科学习也有极大帮助。
6.结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只有帮助学生不断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学会知识。所以只有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发现其中不懂的地方,一旦解决了,就会获得知识,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不攻自破。所以,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振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5( 33):187.
[2]赵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5( 12):7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主动提问;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70 - 01
引言: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当今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现象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传统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求知欲”的不重视。只有学生对新知识有疑惑,才能说明学生真的有在思考,没有心猿意马。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提问中实现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和教师教学效率的双重进步。
1.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有问题便要发问
新式课堂一改传统的“你讲我听”模式,关注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求知欲上。学生不敢主动提问的原因有很多,一部分是因为惧怕师传统的严肃形象,一部分是因为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过简单而被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嘲笑。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无论课上课下都勇于提问,表扬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行为,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举例而言,在教学“勾股定理”相关知识内容时,有道例题是通过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另一条直角边长度进而计算三角形面积。有的学生没有弄清勾股定理C2= a2+ b2中a,b,c各自代表的边的位置,本该是用b2=c2-a2来计算未知直角边长度,结果误用为b2= a2+ C2。当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自己的错误原因时,我不会因为学生犯的错误较为基础而做出敷衍回答,而是平心静气的去回答学生,先询问他的解题思路,再告诉他勾股定理中正确的三边关系,并表扬学生有问题就问的做法。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解题方法,更是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2.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提问热情
初中生正是接受知識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活跃的氛围,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愿意主动提问、积极探索。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组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实施教学,先设置一个游戏规则:无论提什么问题,只要是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谁先举手提问,谁就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当学生获得的积分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可以兑换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是激发学生提问热情的有效途径。经过提问之后再将学生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3.加强技能培养,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提问技能的培养,使其善于提问。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教授学生提问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没有问题的数学题,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扮演“问题提出者”的角色,培养其数学提问的能力。譬如,A和B两家企业分别购买300套棉被和150套棉被,支援贫困地区,决定全部捐出,捐赠给甲地250套,乙地200套,运费分别为1000元和700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提出问题,比如,函数关系角度,设置求出Y和X的函数关系式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提高其数学解题能力。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设置评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鼓励学生发言,不可使用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语言,以免学生丧失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
4.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中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之中,当各小组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迅速地找到解决方法来妥善处理,并给出指导意见,让小组的成员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比如:在学习简单事件的概率的相关知识时,有时学生会因为一些情况的重复导致计算错误,在教师的讲解中还是存在想不通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探究,让学生之间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做错题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得到正确的解答,没有做错的学生能够通过交流,防止犯同样的错误。最终,学生改正了自己错误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
数学学科本身是较为抽象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是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许多初中学生认为学会解开数学题的一种方法就够了。这种思想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固化,对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课堂积极性大大降低,更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思维定式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问无可问”,即便培养出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性格,却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达不到提高数学水平的效果。例如,在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一类题目中,在第一名学生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之后,其他同学却没有与之不同的方案,如若改善不了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更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打破思维定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对其他学科学习也有极大帮助。
6.结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只有帮助学生不断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学会知识。所以只有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发现其中不懂的地方,一旦解决了,就会获得知识,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不攻自破。所以,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振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5( 33):187.
[2]赵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5( 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