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教学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语言、非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使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引人入胜。真正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且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活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运用
[作者简介]张建敏(1966- ),女,河北定州人,冀中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河北定州073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2-0189-02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高效率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语言艺术的运用、非语言艺术的运用和课件的制作与运用三种形式。
一、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
尽管现代教学已引入许多新的信息传递手段,但口头语言仍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工具。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准:语言要规范准确。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忌方言口语。教师课堂讲授在选词用字上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叙事状物、说理抒情都需做到清晰明了,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讲授,要求概念准确,判断科学,推理合乎逻辑,解说符合实际,在语法上和遣词用字上都要力求准确无误,不能模棱两可,以达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科学的内涵,精确地表达各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讲授谬误百出,语病丛生,那么教学语言也就失去了它最重要、最富生命力的根本。我们反对那种游离于教育环境之外、没有节制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拉家常式”的讲课,也反对那种絮絮叨叨、重复拉杂的“婆婆”式讲授。教学中的“言语信息”必须同“内容信息”相适应,不能有过多的“水分”。
2.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并将这种表象与自己对教材的感知进行联想,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事实证明,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往往使教学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并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活泼、形象的语言能将教学中的人物、情节、事例等描述得惟妙惟肖,色彩鲜明,形神飞动,使学生获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教案通常属书面语言,因此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在熟悉教案的基础上,避免机械、呆板地“念”教案的现象,而需将教案的书面语言很好地转化为口头语言。尽管教材中有不少本身具有丰富的形象能使学生获得感性体验的内容,但更多的还是抽象知识。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如,有位化学教师在讲化学元素时这样描述:“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里的脂肪,可以造7条肥皂;人体中的碳,可以制造9000支铅笔;人体中的磷,可制2200根火柴;人体中的铁,可造两枚铁钉。”如此形象的教学,必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富有情趣的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都是大有裨益的。善于运用幽默的教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在谈笑风生中让学生受到启迪,接受教诲。特级教师于漪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教育家魏书生曾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幽默风趣的确是构成教学语言艺术美的要素之一。诙谐风趣、含蓄夸张、内容新奇、形象可感等都是幽默的精灵,是语言艺术在内容方面的具体体现。在此,我们提倡教师正确地使用幽默。教学中的幽默应以教师丰富的学识和深邃的涵养为基础,它“据于理而钟于情,基于真而止于善”,表现出高雅的情趣,从而寓教于笑声中,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
3.有特色:语言要优美动听,具有感染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般讲,一堂精彩的授课,总离不开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而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主要由音量、语调和语速来决定的。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恰到好处,使学生有一种悦耳感。教师讲课的语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给人单调、沉闷、缺乏生气的感觉;另一种是富有节奏感、韵律感、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具有较好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语调,使其轻重缓急,节奏鲜明,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富于审美感。教师的语速应与学生的信息反馈速度相适应,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及,无法辨别其语义信息;语速太慢,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使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听讲的兴致和效果。
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源于教师对知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否则,只能是装腔作势和无病呻吟。特级教师于漪曾深有体会地说:“教学语言要做到有感染力,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感染。”许多优秀教师常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赋予语言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或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鼓舞学生的心志,培养其豪迈的情怀;或具有阴柔温和之美,仿佛“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雨润物入心田,听来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深长。
二、教师非语言艺术的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达成师生间的沟通,除用语言传递信息外,有时还借助体态语、板书等非语言因素来表情达意。
1.体态语的表达艺术。体态语是指教师借以眼神、手势、表情、服饰等形态特征来代替口头语言的一种无声语言。恰当地使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第一,姿态表达艺术。教学中,教师身体的姿态能向学生传达许多信息,可起到增强教学感染力的作用。上课伊始,教师要以稳健的步伐登上讲台,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朝气蓬勃的精神感染学生。讲授时站在讲台上应给人以挺拔、端庄、大方的感觉,不可弯腰弓背或懒散歪斜。正确的站姿应该是表情自然,做到“肩平、腰直、身正、脚稳”。教学中,脚以及手臂的姿势可以有所变化,如两腿左右略微分开或者呈丁字步,重心可在两条腿上也可换在一条腿上,不过应注意始终收腹挺胸、平稳自然。第二,手势表达艺术。教师准确、恰当、得体、适度的手势,可带给学生一定的教育暗示,可起到传递思想、表达感情、摹拟形态、状描事物等作用。教师讲课时的手势应符合教学的内容,多寡适度,自然得体,不可琐碎零乱或娇柔做作,多用大拇指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少用食指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难。第三,表情表达艺术。马卡连柯认为,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是表达教学内容、调节和影响学生情绪情感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端庄中见温和、严肃中含慈祥是教师最基本的面部表情要求,因为贤明开朗、和蔼慈爱的表情形象会让学生有沐浴春风细雨之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职业不允许保持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更不允许是一张“冷若冰霜的脸”。许多知名的优秀教师,如斯霞、于漪、魏书生等,都是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表情艺术的典范。教师的面部表情中,眼神是很重要的方面。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中捕捉他们思想感情的轨迹:喜悦意味着满足,自信意味着充实,深邃意味着失望,困惑意味着无知。课堂上的学生总是凭借教师的眼神鉴别自己:指责的眼光促使学生反省,欣赏的眼光能使学生自信。可见,眼神可以填补有声语言的空白,平添教学艺术的魅力。不过,教师的目光要分配合理,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一学生,也不要忽视、冷落某些学生,前后、左右均应兼顾,以便随时通过目光调控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
2.板书艺术。板书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第一,加强教学的直接性和形象性,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二,板书能概括教师的讲授,提纲挈领,钩玄提要,有效地显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第三,通过教师精心构思的板书,能对学生的记忆活动起指导和调节作用,使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第四,教师艺术化的板书对促进学生养成整洁、美观、有条理的书写习惯也有积极的影响。
板书设计的类型多种多样,应不拘一格,因课而异。通常运用较多的有:提纲式板书,将讲授要点按先后次序系统条理地板书出来,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剖析式板书,按教学内容的层次联系进行深入的剖析,揭示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本质属性;练习式板书,这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填空式的板书形式,可充分发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总分式板书,整体和局部相辅相成,知识结构特点突出;对比式板书,突出事物中彼此对应的两方面,产生鲜明、强烈的对比效果,使之条理清楚,并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分析式板书,以直观的图形表达思维过程或显示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
板书艺术最忌讳板书的随意性,不该写的别写,也不要即写即擦、见缝插针、前书后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力求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结构整体化、表达情景化,做到科学合理、布局得当、庄重端正、色彩协调。内容主次分明、准确、实用;形式要灵活多变,注意排列组合;文字要洗练利落,美观清晰;还应注意线条、符号及图表等的应用。从审美角度来说,应既有结构美、文字美,又有图案美、色彩美。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3.课件的制作艺术。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艺术新形式的体现,是教学内容与教育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件的稿本(又称脚本)制作是整个课件制作的基础与核心,一个课件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课件稿本的编写质量。稿本的编写要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和搭配文字、图像、音乐、视频动画等要求,还应考虑课件的结构要清晰,界面衔接要流畅、自然,页面要美观大方、风格一致,导航及链接要方便快捷等。切忌仅仅将板书搬上屏幕,使课件成为“黑板搬家”或“教案展示”,变“人灌”为“机灌”。表达要能显示教学脉络,突出重点、难点,数量及字体的形式、大小要恰当,力求做到图文并茂,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的影视、动画效果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及事物的本质理解,同时能获得美的享受。动画内容应主要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将抽象复杂、受时空限制、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用动态的图像表现出来。但应注意的是,课件中影视、动画的应用要和教学内容相适应,不可一味追求趣味,以免喧宾夺主。教学课件更不能是单向的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电子翻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处理,实现教与学双方能够有效地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课件还应在本学科教学中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增强学科内容之间的渗透、互补与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课件制作中还常常要使用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的艺术效果,根据教学的要求,使音乐发挥渲染环境、感染情绪、陶冶情感或唤起注意、引发想象、增强记忆等作用。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探索,提高课件制作的艺术水平。
总之,教师形象幽默的语言、高雅大方的教态、清晰明快的板书、富有特色的课件艺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乐学不倦。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等多种教学艺术形式,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济.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旭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教学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运用
[作者简介]张建敏(1966- ),女,河北定州人,冀中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河北定州073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2-0189-02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高效率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语言艺术的运用、非语言艺术的运用和课件的制作与运用三种形式。
一、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
尽管现代教学已引入许多新的信息传递手段,但口头语言仍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工具。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准:语言要规范准确。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忌方言口语。教师课堂讲授在选词用字上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叙事状物、说理抒情都需做到清晰明了,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讲授,要求概念准确,判断科学,推理合乎逻辑,解说符合实际,在语法上和遣词用字上都要力求准确无误,不能模棱两可,以达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科学的内涵,精确地表达各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讲授谬误百出,语病丛生,那么教学语言也就失去了它最重要、最富生命力的根本。我们反对那种游离于教育环境之外、没有节制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拉家常式”的讲课,也反对那种絮絮叨叨、重复拉杂的“婆婆”式讲授。教学中的“言语信息”必须同“内容信息”相适应,不能有过多的“水分”。
2.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并将这种表象与自己对教材的感知进行联想,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事实证明,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往往使教学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并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活泼、形象的语言能将教学中的人物、情节、事例等描述得惟妙惟肖,色彩鲜明,形神飞动,使学生获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教案通常属书面语言,因此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在熟悉教案的基础上,避免机械、呆板地“念”教案的现象,而需将教案的书面语言很好地转化为口头语言。尽管教材中有不少本身具有丰富的形象能使学生获得感性体验的内容,但更多的还是抽象知识。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如,有位化学教师在讲化学元素时这样描述:“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里的脂肪,可以造7条肥皂;人体中的碳,可以制造9000支铅笔;人体中的磷,可制2200根火柴;人体中的铁,可造两枚铁钉。”如此形象的教学,必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富有情趣的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都是大有裨益的。善于运用幽默的教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在谈笑风生中让学生受到启迪,接受教诲。特级教师于漪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教育家魏书生曾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幽默风趣的确是构成教学语言艺术美的要素之一。诙谐风趣、含蓄夸张、内容新奇、形象可感等都是幽默的精灵,是语言艺术在内容方面的具体体现。在此,我们提倡教师正确地使用幽默。教学中的幽默应以教师丰富的学识和深邃的涵养为基础,它“据于理而钟于情,基于真而止于善”,表现出高雅的情趣,从而寓教于笑声中,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
3.有特色:语言要优美动听,具有感染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般讲,一堂精彩的授课,总离不开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而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主要由音量、语调和语速来决定的。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恰到好处,使学生有一种悦耳感。教师讲课的语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给人单调、沉闷、缺乏生气的感觉;另一种是富有节奏感、韵律感、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具有较好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语调,使其轻重缓急,节奏鲜明,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富于审美感。教师的语速应与学生的信息反馈速度相适应,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及,无法辨别其语义信息;语速太慢,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使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听讲的兴致和效果。
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源于教师对知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否则,只能是装腔作势和无病呻吟。特级教师于漪曾深有体会地说:“教学语言要做到有感染力,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感染。”许多优秀教师常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赋予语言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或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鼓舞学生的心志,培养其豪迈的情怀;或具有阴柔温和之美,仿佛“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雨润物入心田,听来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深长。
二、教师非语言艺术的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达成师生间的沟通,除用语言传递信息外,有时还借助体态语、板书等非语言因素来表情达意。
1.体态语的表达艺术。体态语是指教师借以眼神、手势、表情、服饰等形态特征来代替口头语言的一种无声语言。恰当地使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第一,姿态表达艺术。教学中,教师身体的姿态能向学生传达许多信息,可起到增强教学感染力的作用。上课伊始,教师要以稳健的步伐登上讲台,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朝气蓬勃的精神感染学生。讲授时站在讲台上应给人以挺拔、端庄、大方的感觉,不可弯腰弓背或懒散歪斜。正确的站姿应该是表情自然,做到“肩平、腰直、身正、脚稳”。教学中,脚以及手臂的姿势可以有所变化,如两腿左右略微分开或者呈丁字步,重心可在两条腿上也可换在一条腿上,不过应注意始终收腹挺胸、平稳自然。第二,手势表达艺术。教师准确、恰当、得体、适度的手势,可带给学生一定的教育暗示,可起到传递思想、表达感情、摹拟形态、状描事物等作用。教师讲课时的手势应符合教学的内容,多寡适度,自然得体,不可琐碎零乱或娇柔做作,多用大拇指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少用食指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难。第三,表情表达艺术。马卡连柯认为,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是表达教学内容、调节和影响学生情绪情感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端庄中见温和、严肃中含慈祥是教师最基本的面部表情要求,因为贤明开朗、和蔼慈爱的表情形象会让学生有沐浴春风细雨之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职业不允许保持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更不允许是一张“冷若冰霜的脸”。许多知名的优秀教师,如斯霞、于漪、魏书生等,都是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表情艺术的典范。教师的面部表情中,眼神是很重要的方面。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中捕捉他们思想感情的轨迹:喜悦意味着满足,自信意味着充实,深邃意味着失望,困惑意味着无知。课堂上的学生总是凭借教师的眼神鉴别自己:指责的眼光促使学生反省,欣赏的眼光能使学生自信。可见,眼神可以填补有声语言的空白,平添教学艺术的魅力。不过,教师的目光要分配合理,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一学生,也不要忽视、冷落某些学生,前后、左右均应兼顾,以便随时通过目光调控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
2.板书艺术。板书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第一,加强教学的直接性和形象性,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二,板书能概括教师的讲授,提纲挈领,钩玄提要,有效地显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第三,通过教师精心构思的板书,能对学生的记忆活动起指导和调节作用,使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第四,教师艺术化的板书对促进学生养成整洁、美观、有条理的书写习惯也有积极的影响。
板书设计的类型多种多样,应不拘一格,因课而异。通常运用较多的有:提纲式板书,将讲授要点按先后次序系统条理地板书出来,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剖析式板书,按教学内容的层次联系进行深入的剖析,揭示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本质属性;练习式板书,这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填空式的板书形式,可充分发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总分式板书,整体和局部相辅相成,知识结构特点突出;对比式板书,突出事物中彼此对应的两方面,产生鲜明、强烈的对比效果,使之条理清楚,并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分析式板书,以直观的图形表达思维过程或显示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
板书艺术最忌讳板书的随意性,不该写的别写,也不要即写即擦、见缝插针、前书后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力求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结构整体化、表达情景化,做到科学合理、布局得当、庄重端正、色彩协调。内容主次分明、准确、实用;形式要灵活多变,注意排列组合;文字要洗练利落,美观清晰;还应注意线条、符号及图表等的应用。从审美角度来说,应既有结构美、文字美,又有图案美、色彩美。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3.课件的制作艺术。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艺术新形式的体现,是教学内容与教育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件的稿本(又称脚本)制作是整个课件制作的基础与核心,一个课件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课件稿本的编写质量。稿本的编写要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和搭配文字、图像、音乐、视频动画等要求,还应考虑课件的结构要清晰,界面衔接要流畅、自然,页面要美观大方、风格一致,导航及链接要方便快捷等。切忌仅仅将板书搬上屏幕,使课件成为“黑板搬家”或“教案展示”,变“人灌”为“机灌”。表达要能显示教学脉络,突出重点、难点,数量及字体的形式、大小要恰当,力求做到图文并茂,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的影视、动画效果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及事物的本质理解,同时能获得美的享受。动画内容应主要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将抽象复杂、受时空限制、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用动态的图像表现出来。但应注意的是,课件中影视、动画的应用要和教学内容相适应,不可一味追求趣味,以免喧宾夺主。教学课件更不能是单向的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电子翻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处理,实现教与学双方能够有效地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课件还应在本学科教学中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增强学科内容之间的渗透、互补与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课件制作中还常常要使用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的艺术效果,根据教学的要求,使音乐发挥渲染环境、感染情绪、陶冶情感或唤起注意、引发想象、增强记忆等作用。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探索,提高课件制作的艺术水平。
总之,教师形象幽默的语言、高雅大方的教态、清晰明快的板书、富有特色的课件艺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乐学不倦。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等多种教学艺术形式,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济.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旭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