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定制化培养”是目前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是校企深入合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培养模式,其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也符合校企双方利益要求,最为重要的是,符合学习者的个人发展要求,无缝对接式的教育更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养成,本文对“定制化培养”模式下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问题进行粗浅的讨论。
关键词:“定制化培养”; 无缝对接;人才;素质需求
G718.5
“定制化培养”是教育界引入企业生产产品的一种市场化需求的概念。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化的产品,在传统的定制化生产过程中,由于客户个性化需求高,生产规模小,导致定制化产品成本相对高,市场价格也高,而当代企业采用规模化生产零部件,个性化组装产品的定制化生产模式,企业的成本与规模化生产成本相同,产品却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价格和规模化生产价格大致相当,很受市场欢迎。
一、“定制化培养”现状
(一).单一化订单模式
在“定制化培养”开展的过程中,中、高职学校走在了前列,其中尤其是中职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最为突出,率先开展了“定制化培养”,以“订单化”教育为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根据企业要求进行招生、设置课程、培训、评价等工作环节,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但在这种模式下,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出的人才只适合于提出订单的企业,或者相近的企业,而难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二)简单化操作
目前的“订单化”教育中,主要由企业提出用人计划,用人需求,由学校完成基础教育,由企业完成实践培训,而实践培训往往都是一线顶岗实习,所谓的顶岗实习多数是进行简单工种的反复操作,真正的技能培训其实鲜少涉及,而企业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能够定向招收一线工人。这种培养无论从“订单化”的教学制定还是校企合作,都处于一种相对简单化操作的层次,没有对人才形成足够有效的复合型培养,很难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要求。
二、“定制化”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一).企业用人的需要
“定制化培养”的出现是企业对人才个性化需求所促使的,企业的发展需要符合自身利益的人才,而传统培养的人才方式是根据学校的意愿培养的,根据学科体系来培养的,难免和企业所需有所脱节,导致学生到企业任职后企业还要再培训。
企业为降低用人成本,都急于想要缩短在培训的时间、项目,最好学生一上岗就能直接适应岗位要求,这种需求要求企业向学校要求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进行“定制化培养”。
(二).学校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在当代市场化发展的今天,社会越来越多的需要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为了与社会接轨,适应时代发展,高等学校已经越来越多的注意到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问题,在應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校企深入合作,无缝对接式的“定制化培养”显然更加符合校企双方的需求。
(三).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最近几年的就业难,使得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很严重。学校培养的是普通人才,按照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要求来培养,但是这种培养方式导致学生学而不专,其技能和学识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以至于出现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就不了业的尴尬局面。学生要求个人发展,渴望毕业后拥有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技能,而“定制化培养”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使得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这种无缝对接的方式让学生更多的获得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更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三、“定制化培养”人才素质要求
(一).实用性知识要求
“定制化培养”模式下,学校要更加考虑用人单位和学习者的要求,为满足他们对于岗位适应性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等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的考量,将于岗位无益的可剔除的知识排除在学习者学习范围之外,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影响到学习者本身,也使得学习者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具备更加实用的知识储备以及技术能力。
(二).具备责任意识
“定制化培养”过程中,企业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甚至学习者学习的场地也会发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改变,而企业更加注重对岗位责任意识的培养,他们更为看重员工对于岗位的认可,其责任感如何的问题,学习者的学习地点发生了改变,就等于被从与世无争的象牙塔中拉了出来,在学校什么都有老师、学校帮忙,即便犯了错误,最多就是批评教育、校内惩罚,无需有更多的责任意识,但在企业、在岗位上就不是这样了,其岗位责任轻则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优劣,重则关系到员工生命安全,不容许有丝毫的马虎,这种岗位直接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意识比教师上课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有意义,更为实际。
(三).具备个人发展意识
“定制化培养”模式本身就是注重个人发展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下,个人被提到讨论层面上来,企业的直接参与要的就是个性化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也更加考虑企业和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则更加注重有利于自身未来就业、未来长足发展的学习内容上,这种模式强调个性化,它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企业需求,有选择的设计、安排个人的学习时间、考试评价方式等方面,经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学习者会在潜移默化作用下更加注重个人自身发展意识。
(四).复合型特征
既然“定制化培养”的核心是企业和学习者,而其中更加考虑的是企业的需求,那就应该注意到,当代新型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再是单一化的简单一线工人,而是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且,由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使得企业发展也呈现出动态性特点,这种特点打破了高校培养中年年相似的固化思维,动态性培养也提上议事日程,在考虑了企业复合型发展、动态性要求基础之上,培养出的人才比如要求具备复合型技能。
四、结论
“定制化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有利于校企双方,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其人才的無缝对接式培养方法更加有利于学习者走向工作岗位,大大缩短甚至取缔了人才再培训的时间,并且也大大提高了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满海燕,陈明.地方高校“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5月.77-78
[2]肖福强.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16-17.
关键词:“定制化培养”; 无缝对接;人才;素质需求
G718.5
“定制化培养”是教育界引入企业生产产品的一种市场化需求的概念。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化的产品,在传统的定制化生产过程中,由于客户个性化需求高,生产规模小,导致定制化产品成本相对高,市场价格也高,而当代企业采用规模化生产零部件,个性化组装产品的定制化生产模式,企业的成本与规模化生产成本相同,产品却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价格和规模化生产价格大致相当,很受市场欢迎。
一、“定制化培养”现状
(一).单一化订单模式
在“定制化培养”开展的过程中,中、高职学校走在了前列,其中尤其是中职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最为突出,率先开展了“定制化培养”,以“订单化”教育为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根据企业要求进行招生、设置课程、培训、评价等工作环节,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但在这种模式下,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出的人才只适合于提出订单的企业,或者相近的企业,而难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二)简单化操作
目前的“订单化”教育中,主要由企业提出用人计划,用人需求,由学校完成基础教育,由企业完成实践培训,而实践培训往往都是一线顶岗实习,所谓的顶岗实习多数是进行简单工种的反复操作,真正的技能培训其实鲜少涉及,而企业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能够定向招收一线工人。这种培养无论从“订单化”的教学制定还是校企合作,都处于一种相对简单化操作的层次,没有对人才形成足够有效的复合型培养,很难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要求。
二、“定制化”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一).企业用人的需要
“定制化培养”的出现是企业对人才个性化需求所促使的,企业的发展需要符合自身利益的人才,而传统培养的人才方式是根据学校的意愿培养的,根据学科体系来培养的,难免和企业所需有所脱节,导致学生到企业任职后企业还要再培训。
企业为降低用人成本,都急于想要缩短在培训的时间、项目,最好学生一上岗就能直接适应岗位要求,这种需求要求企业向学校要求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进行“定制化培养”。
(二).学校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在当代市场化发展的今天,社会越来越多的需要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为了与社会接轨,适应时代发展,高等学校已经越来越多的注意到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问题,在應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校企深入合作,无缝对接式的“定制化培养”显然更加符合校企双方的需求。
(三).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最近几年的就业难,使得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很严重。学校培养的是普通人才,按照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要求来培养,但是这种培养方式导致学生学而不专,其技能和学识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以至于出现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就不了业的尴尬局面。学生要求个人发展,渴望毕业后拥有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技能,而“定制化培养”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使得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这种无缝对接的方式让学生更多的获得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更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三、“定制化培养”人才素质要求
(一).实用性知识要求
“定制化培养”模式下,学校要更加考虑用人单位和学习者的要求,为满足他们对于岗位适应性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等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的考量,将于岗位无益的可剔除的知识排除在学习者学习范围之外,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影响到学习者本身,也使得学习者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具备更加实用的知识储备以及技术能力。
(二).具备责任意识
“定制化培养”过程中,企业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甚至学习者学习的场地也会发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改变,而企业更加注重对岗位责任意识的培养,他们更为看重员工对于岗位的认可,其责任感如何的问题,学习者的学习地点发生了改变,就等于被从与世无争的象牙塔中拉了出来,在学校什么都有老师、学校帮忙,即便犯了错误,最多就是批评教育、校内惩罚,无需有更多的责任意识,但在企业、在岗位上就不是这样了,其岗位责任轻则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优劣,重则关系到员工生命安全,不容许有丝毫的马虎,这种岗位直接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意识比教师上课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有意义,更为实际。
(三).具备个人发展意识
“定制化培养”模式本身就是注重个人发展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下,个人被提到讨论层面上来,企业的直接参与要的就是个性化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也更加考虑企业和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则更加注重有利于自身未来就业、未来长足发展的学习内容上,这种模式强调个性化,它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企业需求,有选择的设计、安排个人的学习时间、考试评价方式等方面,经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学习者会在潜移默化作用下更加注重个人自身发展意识。
(四).复合型特征
既然“定制化培养”的核心是企业和学习者,而其中更加考虑的是企业的需求,那就应该注意到,当代新型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再是单一化的简单一线工人,而是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且,由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使得企业发展也呈现出动态性特点,这种特点打破了高校培养中年年相似的固化思维,动态性培养也提上议事日程,在考虑了企业复合型发展、动态性要求基础之上,培养出的人才比如要求具备复合型技能。
四、结论
“定制化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有利于校企双方,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其人才的無缝对接式培养方法更加有利于学习者走向工作岗位,大大缩短甚至取缔了人才再培训的时间,并且也大大提高了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满海燕,陈明.地方高校“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5月.77-78
[2]肖福强.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