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本身也是比较枯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提问
提问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好的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出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尊重和赏识。如果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对他们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适时的对其进行提问,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预期效应。因此,教师应克服课堂教学提问出现的失误,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的技巧,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内容,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 、提问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
教师设计问题时,不仅要从教学的目标出发,考虑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还要注意同样的问题怎样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出心理很紧张,急躁不安,低着头,躲避老师的视线,分析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同学性格内向,害怕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发言,担心说错了引起同学们的讥笑;二是可能成绩比较差,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向或不能完全领会。针对以上不同的情况,老师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第一类同学,要用鼓励的语气对他提问,增强他的勇气,在答完后总结时,要用非常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其自信心。对于第二类情况的同学,我认为在提问时就要把问题分成几问,由浅入深的引导他回答,帮助他理顺思想,找出最后的答案,答对后一定在总结时加上表扬的话,增强其自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动机,使他在课下会努力学习,使成绩有所提高。比如,为他们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简单会话、问题及练习,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感,并经常鼓励他们。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基本产生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同化效应”,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 、提问时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我曾经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个笑话让学生们认识到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从而引起自己的高度注意。
风趣幽默的语言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时,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这一重要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我曾经对学生们这样说:“确定结果的符号就像人的姓氏一样重要,且不可随意更改。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 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符号的重要性,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三、控制好发问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可以发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的发问效果最好。那么什么时候是教师最佳发问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愤悱”状态的时候发问,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好的效果。最佳发问的时机既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都会给教学带来损失。
提问的时间在整节课中的分配也不是均衡的,提问的频率也因时间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学的中间阶段,教学的结尾阶段提问的频率较高,其他时间段提问频率较低。教学开始问得多,是因为教师采用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入新课,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弄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中间段提问较多是教学的高潮或是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需要提问来加以激励,渲染课堂气氛,产生强烈的认知情景。教学结尾时的课堂提问也是较为有效的时间区域,此时的提问是对本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是所学知识点的再次回顾。每一位教师在时间的把握上,能抓住最佳时机提问是妙不可言的,它能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收获。
四、注意非语言行为的影响
教师的体态、仪表、点头等非言语行为能给课堂提问提供有效的期待和影响。有时候学生对问题一时答不上来,但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并说:“再想想,我相信你会答对的。”学生冷静思考后就能够回答正确。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和人际关系、空间距离等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会使课堂提问进行顺利;空间距离适中使学生心情宽松,能冷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巧用眼睛,有助于课堂提问的艺术造诣增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要恰当的运用眼神,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理解”其无声的语言。若学生坦然地对视教师,说明学生回答该问题有把握;要学生的目光是回避的,则说明学生回答问题有难度,教师此时应该调节其适度为止。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轻轻点点头或伸出一手指都会让学生心领神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的一种手段,有较强的艺术性,应得到重视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抓住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适时有效的、有艺术性的提问,能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提问
提问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好的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出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尊重和赏识。如果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对他们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适时的对其进行提问,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预期效应。因此,教师应克服课堂教学提问出现的失误,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的技巧,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内容,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 、提问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
教师设计问题时,不仅要从教学的目标出发,考虑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还要注意同样的问题怎样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出心理很紧张,急躁不安,低着头,躲避老师的视线,分析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同学性格内向,害怕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发言,担心说错了引起同学们的讥笑;二是可能成绩比较差,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向或不能完全领会。针对以上不同的情况,老师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第一类同学,要用鼓励的语气对他提问,增强他的勇气,在答完后总结时,要用非常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其自信心。对于第二类情况的同学,我认为在提问时就要把问题分成几问,由浅入深的引导他回答,帮助他理顺思想,找出最后的答案,答对后一定在总结时加上表扬的话,增强其自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动机,使他在课下会努力学习,使成绩有所提高。比如,为他们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简单会话、问题及练习,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感,并经常鼓励他们。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基本产生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同化效应”,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 、提问时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我曾经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个笑话让学生们认识到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从而引起自己的高度注意。
风趣幽默的语言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时,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这一重要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我曾经对学生们这样说:“确定结果的符号就像人的姓氏一样重要,且不可随意更改。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 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符号的重要性,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三、控制好发问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可以发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的发问效果最好。那么什么时候是教师最佳发问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愤悱”状态的时候发问,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好的效果。最佳发问的时机既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都会给教学带来损失。
提问的时间在整节课中的分配也不是均衡的,提问的频率也因时间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学的中间阶段,教学的结尾阶段提问的频率较高,其他时间段提问频率较低。教学开始问得多,是因为教师采用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入新课,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弄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中间段提问较多是教学的高潮或是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需要提问来加以激励,渲染课堂气氛,产生强烈的认知情景。教学结尾时的课堂提问也是较为有效的时间区域,此时的提问是对本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是所学知识点的再次回顾。每一位教师在时间的把握上,能抓住最佳时机提问是妙不可言的,它能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收获。
四、注意非语言行为的影响
教师的体态、仪表、点头等非言语行为能给课堂提问提供有效的期待和影响。有时候学生对问题一时答不上来,但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并说:“再想想,我相信你会答对的。”学生冷静思考后就能够回答正确。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和人际关系、空间距离等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会使课堂提问进行顺利;空间距离适中使学生心情宽松,能冷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巧用眼睛,有助于课堂提问的艺术造诣增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要恰当的运用眼神,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理解”其无声的语言。若学生坦然地对视教师,说明学生回答该问题有把握;要学生的目光是回避的,则说明学生回答问题有难度,教师此时应该调节其适度为止。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轻轻点点头或伸出一手指都会让学生心领神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的一种手段,有较强的艺术性,应得到重视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抓住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适时有效的、有艺术性的提问,能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