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用适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可谓是重中之重。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与语言本身的问题,而解决语言本身问题的过程反过来提供了学得语言的必要方法,但它取决于学生。学习者构成了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就是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有必要认真考虑并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树立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力争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必须以学习者为镜,才能了解教学活动中的得失,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活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的语法翻译的影响,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英语课教学始终把重点放在语言、语法、词汇、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的分析上,课堂上还基本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课堂上唯一的消息源;而学生则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客体,是被动的消息接受器,是教师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内容,如何使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在教学中,教师讲解通常占去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与反馈,结果使学生成了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英语课堂上只能扮演配角,由于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机会,不经常表现和检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那么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就很难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而不取决于教师的反复讲解。由于教的本质是“引起学生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就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教学质量就无从提高。
  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交流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众所周知,语言学习包括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个环节,而且即使在语言输出后还需要得到消息的反馈并以此反思,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就会减弱。而一般来讲,自主性强的学生都会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纵控制自己的学习,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交流意识。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不但不会因为别人的负面评价而信心受挫,反而会利用这种评价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理智地作出决断,指导自己的下一步行动;独立意识较强的学生一般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确定合理的目标和进度,并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帮助学习,而不会过分的依赖老师;交流意识较强的学生很容易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因而能促进自我进步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做一件事就是唤起学生的自我、独立和交流的意识,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和自我意识,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角色、一方面,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和方法上的指导,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极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抑制和心理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改进学习方法,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拟订并执行可行的学习计划,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对每堂课进行精心设计,仔细推敲,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紧凑的教学安排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非常有益,因为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用英语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为语言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力争使基础好的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更强,基础不好的学生能够拾遗补缺,使其英语水平能有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638500四川省邻水县梁板乡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活动不断开展,出现了把小数竞赛活动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既然搞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竞赛活动是少数学生参与的活动,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所以不能再搞面向少数学生的竞赛活动了。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到底是什么    不用置疑,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肯定是正确
期刊
心理学家D.W.布雷研究认为:“决定杰出成就的主观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能力,而另一个是个性品质。”如果缺乏某些必要的个性品质,即使有最大的能力,也不能取得较大的成就。小学数学教学,要期望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相应的个性品质。而在个性品质中,兴趣是基础,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虽
期刊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学生就会认真的把它学好。为此,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是看教师的授课艺术能否激发和培养
期刊
一、抽屉原理的基本理论    把5个苹果放到4个抽屉中,必然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个苹果,这是抽屉原理的通俗解释。一般地,我们将它表述为:  第一抽屉原理:把[m×n+1]个物体放入n个抽屉,其中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m+1个物体。  例1:在一个礼堂中有99名学生,如果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与其中的66人相识,那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中的任何4人中都一定有2人不相识(假定相识是互相的)。  分析:注意到
期刊
学生进入高三阶段,知识量和知识难度大幅度提升,尤其数学课上习题量大大增加,这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何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成为众多数学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  高三数学复习课一般采用的是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理解和经验,对复习内容进行制试点的罗列整理、例题讲解、变式巩固、归纳小结的课堂模式。它主要具有知识系统强,能突出复习的重点和便于操作的优点。但学生自主复习、主动探究的不够。就此有以下几点浅议
期刊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教师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问题情景创设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下面本人就问题情景的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问题的产生要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连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定义反思;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是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其过程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英语课教学中,应怎样建构起师生互动的关系,创造出英语课堂的新境界呢?    一、平等交流,教学相长    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后,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
期刊
课堂教学中,教师炽热的情感,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能激励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为此,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情感教学的功能与素质教育的效应,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关心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情感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有认识过程,又有情感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要使每堂课的教学获得成功,就必须增进师生情感,发挥教育的特殊功能。
期刊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用爱心为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教育是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