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语文味”课堂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巧于“设疑”,善于“质疑”,勇于“解疑”。“设疑法”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利于课堂教学开展,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辨思维的发展,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投石冲破水中天,设疑探究活思维,且看“设疑法”如何令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一、巧于“设疑”,因文而异,灵活多变引出思辨课堂


  1.导入设疑激趣,生发探究欲望。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只要我们用心挖掘设疑点,精心设疑导引,用心设计悬念,定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圍,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如有教师在教授《黄州突围》时,这样设疑:展示一幅图片,图片里是一双跳芭蕾舞的脚,左脚脱掉了鞋子,丑陋不堪;右脚穿着芭蕾舞鞋,光鲜亮丽。一左一右形成巨大的视觉落差,冲击心灵。老师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能为这幅图拟一个题目吗?学生顿时炸开了锅,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探究气氛相当浓烈。等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老师展示出一段小诗。随后请学生拿出导学案,抛出一个问题: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请根据诗文说出你的理解。这时,学生纷纷动起笔来,沉醉在苏东坡的诗文里。
  精心设疑,犹如一方平湖投下小石,让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做学习的主人。设疑精、小、准,富于启发性,能让学生产生顿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2.巧妙提出问题,设疑走向深入。学问,就是学习中要有疑问,学会提问。教师抓住文章重点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探究的佳境,是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的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理解文本的导向,也是实现“20 20引展探评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的重要途径。如有教师在讲授《王维写景类诗文赏读》时,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实际,认真研究学生作为学习者的接受心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抓住文本的鉴赏关键点,引导学生从王维写景类诗文的一般特征入手,深入思考,找出规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王维的诗文具有画面美,诗意美。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在学古诗文时关注同类文本联读,群文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的鉴赏走向深入。老师问:这封信是王维写给裴迪的,大有深趣。深趣在哪里?裴迪会应邀吗?一个问题抛出,学生的探究热情持续高涨,分组讨论十分热烈,还在课堂上模拟王维与裴迪见面的场景。
  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动脑,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思辨思维,从而达到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提问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是十分关键的,能抓住有利时机设疑提问,必然可以使课堂更加高效,成为有趣有料的思辨课堂。

二、善于“质疑”,推陈出新,投石激浪引导智慧课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说:“根据自己的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上出有智慧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善于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质疑,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具体的实践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层层深入,关键地质疑,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讲授《石钟山记》时,首先用五个问题串讲了整节课,引导学生探究出苏东坡找到石钟山之所以叫“石钟山”的原因。随之,展示一问:“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你赞同吗?”提出苏东坡关于石钟山的命名由来的定论也不全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全面的表述。经过小组激烈的讨论,适时展现石钟山的图片,最后学生得出结论:除了苏东坡质疑探究出的结论外,还有“该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既有钟形,又有钟“声”。
  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语文学习中寻根究底,打破沙盘问到底,心中自然会产生更多疑惑。在学习里,教师以分析、比较、辩证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学中问、问中学,以挑剔的眼光来研读文本,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也必将会使语文课堂更具智慧。

三、勇于“解疑”,醍醐灌顶,兴味盎然引领魅力课堂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解决学生的疑问是教师的天职,引导学生自行解疑更是教师的智慧。在“探疑”“解疑”的环节里,教师根据生成的问题,结合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如指导学生对《小石城山记》的作者柳宗元作为贬官代表背后所蕴含的贬官文化进行深入阅读和探究,如何上出语文味?老师打破传统教学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在“贬官文化”主题的核心下,巧妙地重新组合教材。还将学生分为8个探究小组,采用分组解疑法对历朝历代的贬官作品进行分组讨论、解疑、汇报。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问题时,称这种问题处于该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当其不能独立解决某问题,却能在教学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则称此问题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或者说,就是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水准的最近发展区。
  老师先根据文本、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学生气质特点进行文本选择,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他们在被贬期间创作的?并提供拓展资料:中国被贬文人被贬期间的作品。确定研究对象是柳宗元、欧阳修等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到两个作家,要求结合作品来探究规律。课上提出学生感兴趣且能够深入探讨的问题: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写了什么?表达何种思想情感?(从作品内容来看)。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再围绕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来代替教师的机械讲授以及主动灌输。最后学生总结出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及方式:寄情山水,曲折达情;缅怀伟人,羡慕赞叹等等。这节课成为学生探疑的天地,解疑的乐园,轻松有效,充满语文味。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积极运用设疑教学法,精心设疑,导引学生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疑”成为实用的教学法宝,使高中语文课堂注入动力,增添活力,变得有语文味。
  [作者通联: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全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也是专业课老师的首要任务之一。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本文结合
为实现光能更充分的利用,本文建立了光线强弱数字化的数学模型。利用光电子撞击在金属板上形成光电流,再通过单片机编程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借助温度的数字化方式,设置合
模块延伸是我们解放路小学的前瞻性课题"小学语文项目导学实践研究"的时段维度之一,是基于教材特定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完成学科基础知识任务的前提下,拓展模块教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气候的不断变化使生态系统丧失了原有的平衡性,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是最重要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高要求。在此,笔者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对文言文课堂如何有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深入的探讨。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理念落后,教师往往只关注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文言断句、文学常识、文言句式、文言翻译等几个所谓的关键要素。  2.教师方面,困于死记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名句名篇背诵和串讲文意的机械教学
气血阴阳大补汤能显著促进阴虚和阳虚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入;显著促进阴虚和脾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显著促进阳虚、明显促进脾虚小鼠脾条件培养液(
"三级知识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和知识服务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其具体内容(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培育知识工作者系统和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系统)进行了分析,
回忆类作文命题意在让考生回忆美好过去,总结生活经验,收获成长感悟。但由于此类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考生误认为被回忆的人、事、物、景等皆可入文,结果选材"拥堵",立意雷同,千篇
“语文”历来被许许多多的人解读,被许许多多的人定义: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最大功用是工具性;语文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事理的能力……通过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和近年来对语文科研文章的钻研,笔者认为:语文的最低境界是听说读写,是向着最高境界迈入的一个过程。真正的语文是境界的修养。而语文教学是一种引领,是将无境界的学生指导进入初始境界(语文的最低境界),然后引领到最高的修养境界。中学语文教学其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大批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公路工程建筑材料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分布较广的卵石加以用,成为当前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