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G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精彩和便利。3G在大学生信息交流、人际交往、拓展视野等方面显现出重要作用,大学生已成为3G使用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它的负面因素所引发的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3G时代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进而为解决高校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关键词:3G时代;高等院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越来越发达,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与此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构成强烈冲击,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现状不容乐观。3G技术的应用影响着学校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给高等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3G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充分享受其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滞后严重。面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新兴事物,高校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但是由于网络道德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取得的实际效果相当有限,还需要继续探索建立一套有效合理、科学完善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偏低。3G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多的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种虚拟的交往方式使得依赖关系被取代,从人对人的依赖到人对网络的依赖,甚至是对物的依赖,容易导致道德情感冷漠和群体意识淡薄,解散各种群体纽带和各种群体结构,大大削弱了基于内心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无形制约,逐渐造成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及民族认同感的消磨和分化。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失范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只有系统地分析这些复杂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高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现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一)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生活在3G时代的大学生具有的过去不一样的新特点,包括政治思想、思维方式、学习途径、价值观念等等,对于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接受速度快,在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的趋势下,很容易对一些新事物产生迷恋。在加上在现实环境中所面对的各种巨大压力、难以处理的各种矛盾,有关生活的、学习的、道德的、恋爱的、就业的……,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在认知能力较低的限制下,对周围复杂现象和问题注重表面忽视本质,很难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旦他们恋上虚拟的网络世界,很可能将现实中的不满情绪带入其中,再加上相对较差的道德意志和自我克制力,部分大学生就容易出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甚至是不理智的言论和行为。
(二)社会环境的变革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现实空间的大学生们容易受到周围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实中出现的大量道德失范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强烈冲击着他们的眼球。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道德危机,比如权钱权色交易、虚假政绩、贪污腐败、假冒伪劣、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学术剽窃等现象严重。或是因为憎恨种种不良现象,或是为了逃避转移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或是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懑,有些大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去重演现实中的丑恶现象,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三)网络立法的滞后性
从法律的角度讲,有关网络立法难点颇多,面对出现的网购案、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等案件,法律的反应迟缓或者说是落后的法律强制性还未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虽然我国先后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对网络技术人员、普通“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都提出了相应的规约,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再加上宣传与执法力度不够,现有规约还很难解决网络所引发的所有问题。
三、加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大力推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高校网络道德建设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课堂教育引导,整合道德教育资源
课堂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积极开设有关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如《网络伦理学》、《网络法治教育》等。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想仅仅通过一两门课程就实现似乎不太可能,我们更应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引入到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把它作为网络道德素质培养的切入点,在相关章节安排有关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主题讲授与专题讨论,或者适应时代要求,在新教材修订过程中适当增加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典型案例。当然,也可以更加广泛地渗透到与网络计算机等相关的课程教育中去。只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全方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
(二)推进网络教育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一只优秀的工作队伍是抓好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政治思想素质高、思想道德水平高、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高、心理素质高这些特质,除此之外,由于3G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性,还必须会熟悉利用网络,了解网络文化,具备网络技术知识高、驾驭网络能力高等条件。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要求,教师才能更加有效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所以,一方面,高校应不断提升对思想道德教育者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准入门槛,并考虑实际的性别与年龄比例、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岗前和日常培训,在这些培训中适当增加网络知识与网络运用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使师资结构得以合理优化。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設,抢占网络宣传阵地
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管理工作,实现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方位覆盖。通过热点新闻、网上党校、思政之窗、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各类独具特色的红色网站,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工作网。理论要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各式各类丰富健康、生动活泼、实践性强的网络文化活动来影响同学,如“Flash 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辩论赛、有奖征文、文艺汇演活动等,让学生领略科学使用网络的乐趣,逐渐提升他们的网络文化品味和综合素养,增强自身的网络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促使良好网络道德品质的最终形成。
(四)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式的教育
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极其重要,因为外因只是促使他们产生变化的重要条件,内因才是起决定性的环节。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转变教育教学模式。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有利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命令式、指令式教育转向自主式的教育。面对网络,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自觉意识,及时纠正自己的、甚至他人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防止网络道德失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参考文献:
[1]曾秋菊.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郑州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2]廖信伟,何少华.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4]白利波.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浅谈[J].黑龙江史志,2009(04)
[5]金炳烨,陈晓红,李瑛.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8(8)
[6]金鑫,张耀灿.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7]邱杰.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关键词:3G时代;高等院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越来越发达,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与此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构成强烈冲击,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现状不容乐观。3G技术的应用影响着学校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给高等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3G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充分享受其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滞后严重。面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新兴事物,高校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但是由于网络道德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取得的实际效果相当有限,还需要继续探索建立一套有效合理、科学完善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偏低。3G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多的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种虚拟的交往方式使得依赖关系被取代,从人对人的依赖到人对网络的依赖,甚至是对物的依赖,容易导致道德情感冷漠和群体意识淡薄,解散各种群体纽带和各种群体结构,大大削弱了基于内心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无形制约,逐渐造成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及民族认同感的消磨和分化。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失范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只有系统地分析这些复杂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高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现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一)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生活在3G时代的大学生具有的过去不一样的新特点,包括政治思想、思维方式、学习途径、价值观念等等,对于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接受速度快,在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的趋势下,很容易对一些新事物产生迷恋。在加上在现实环境中所面对的各种巨大压力、难以处理的各种矛盾,有关生活的、学习的、道德的、恋爱的、就业的……,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在认知能力较低的限制下,对周围复杂现象和问题注重表面忽视本质,很难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旦他们恋上虚拟的网络世界,很可能将现实中的不满情绪带入其中,再加上相对较差的道德意志和自我克制力,部分大学生就容易出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甚至是不理智的言论和行为。
(二)社会环境的变革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现实空间的大学生们容易受到周围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实中出现的大量道德失范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强烈冲击着他们的眼球。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道德危机,比如权钱权色交易、虚假政绩、贪污腐败、假冒伪劣、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学术剽窃等现象严重。或是因为憎恨种种不良现象,或是为了逃避转移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或是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懑,有些大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去重演现实中的丑恶现象,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三)网络立法的滞后性
从法律的角度讲,有关网络立法难点颇多,面对出现的网购案、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等案件,法律的反应迟缓或者说是落后的法律强制性还未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虽然我国先后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对网络技术人员、普通“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都提出了相应的规约,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再加上宣传与执法力度不够,现有规约还很难解决网络所引发的所有问题。
三、加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大力推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高校网络道德建设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课堂教育引导,整合道德教育资源
课堂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积极开设有关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如《网络伦理学》、《网络法治教育》等。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想仅仅通过一两门课程就实现似乎不太可能,我们更应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引入到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把它作为网络道德素质培养的切入点,在相关章节安排有关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主题讲授与专题讨论,或者适应时代要求,在新教材修订过程中适当增加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典型案例。当然,也可以更加广泛地渗透到与网络计算机等相关的课程教育中去。只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全方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
(二)推进网络教育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一只优秀的工作队伍是抓好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政治思想素质高、思想道德水平高、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高、心理素质高这些特质,除此之外,由于3G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性,还必须会熟悉利用网络,了解网络文化,具备网络技术知识高、驾驭网络能力高等条件。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要求,教师才能更加有效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所以,一方面,高校应不断提升对思想道德教育者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准入门槛,并考虑实际的性别与年龄比例、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岗前和日常培训,在这些培训中适当增加网络知识与网络运用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使师资结构得以合理优化。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設,抢占网络宣传阵地
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管理工作,实现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方位覆盖。通过热点新闻、网上党校、思政之窗、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各类独具特色的红色网站,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工作网。理论要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各式各类丰富健康、生动活泼、实践性强的网络文化活动来影响同学,如“Flash 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辩论赛、有奖征文、文艺汇演活动等,让学生领略科学使用网络的乐趣,逐渐提升他们的网络文化品味和综合素养,增强自身的网络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促使良好网络道德品质的最终形成。
(四)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式的教育
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极其重要,因为外因只是促使他们产生变化的重要条件,内因才是起决定性的环节。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转变教育教学模式。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有利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命令式、指令式教育转向自主式的教育。面对网络,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自觉意识,及时纠正自己的、甚至他人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防止网络道德失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参考文献:
[1]曾秋菊.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郑州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2]廖信伟,何少华.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4]白利波.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浅谈[J].黑龙江史志,2009(04)
[5]金炳烨,陈晓红,李瑛.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8(8)
[6]金鑫,张耀灿.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7]邱杰.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