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文化素养;审美作用;历史故事;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54—0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提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该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呢?
一、发挥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本身蕴含着深刻的美的要素,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得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随着数学的产生,美感的一般表现形式诸如自然美、艺术美等就存在于数学之中:直线的刚劲平稳、曲线的柔和光滑,无不充满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而符号的简明、公式的流畅、推理的精练,使数学和音乐一样充满艺术魅力。英国学者波兰尼认为,数学是概念的音乐,音乐是“感觉的数学”,将数学和艺术糅合在一起。
数学美与数学知识相比,前者呈“隐性”,后者呈“显性”。但是,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美的有效性却是长久的,能使人“受益终生”。知识存在的形态是呆板的,美的存在形态是活泼的,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召唤。数学发展的历史还表明,数学发现往往起因于思维的乐趣或数学美的召唤。正如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指出的:“能够作出数学发现的人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
二、用创造的激情来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个性品质的人才,为国家和民族造福。
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大量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奇特想象,每个学生不同的想法在他人看来或许不值一提,作为教师却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
三、结合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发展历史。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曾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比如,介绍七巧板、圆周率等史料,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有些历史材料学生虽然不太懂,但是,通过教师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原来是如此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懂得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中,可以对该课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优化,使课堂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如出示金字塔图,提问“金字塔有几个三角形”,“成语三足鼎立、歇后语三只手捏田螺——十拿九稳蕴含了什么道理”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7-,’,围绕三角形做足文章,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隐含着数学文化知识。
编辑:沈丽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54—0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提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该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呢?
一、发挥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本身蕴含着深刻的美的要素,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得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随着数学的产生,美感的一般表现形式诸如自然美、艺术美等就存在于数学之中:直线的刚劲平稳、曲线的柔和光滑,无不充满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而符号的简明、公式的流畅、推理的精练,使数学和音乐一样充满艺术魅力。英国学者波兰尼认为,数学是概念的音乐,音乐是“感觉的数学”,将数学和艺术糅合在一起。
数学美与数学知识相比,前者呈“隐性”,后者呈“显性”。但是,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美的有效性却是长久的,能使人“受益终生”。知识存在的形态是呆板的,美的存在形态是活泼的,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召唤。数学发展的历史还表明,数学发现往往起因于思维的乐趣或数学美的召唤。正如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指出的:“能够作出数学发现的人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
二、用创造的激情来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个性品质的人才,为国家和民族造福。
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大量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奇特想象,每个学生不同的想法在他人看来或许不值一提,作为教师却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
三、结合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发展历史。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曾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比如,介绍七巧板、圆周率等史料,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有些历史材料学生虽然不太懂,但是,通过教师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原来是如此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懂得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中,可以对该课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优化,使课堂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如出示金字塔图,提问“金字塔有几个三角形”,“成语三足鼎立、歇后语三只手捏田螺——十拿九稳蕴含了什么道理”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7-,’,围绕三角形做足文章,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隐含着数学文化知识。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