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赏牡丹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洛阳牡丹盛放,心痒痒的,非飞奔过去与牡丹亲密接触一回方可止痒。我爱牡丹,爱得全无理由,年年跑到洛阳住上一晚,只为看一眼花团锦簇的牡丹。
   去年的疫情中断了我十余年的洛阳行,好在网购便利,每周订上一束牡丹,虽未亲去,也不太难过,进家就可以看到一瓶盛放的牡丹,或葛巾紫,或月光白,或是最浓丽的洛阳红。
   但一束花与一园花是两个概念,洛阳的朋友发来史上最清寂的牡丹节,往年热闹的牡丹园,不见了拍照的赏花人,哪怕牡丹依旧浓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四月的牡丹,五月的芍药,我家餐桌上花开不断,女儿纳闷,说这牡丹怎么开个没完没了?马上兴奋地向女儿解释牡丹与芍药的区别,牡丹是木本植物,茎像褐色树枝,不易断;而芍药是草本植物,茎似绿杆,轻轻一剪就断了。叶子也不同,牡丹的叶子宽厚无光泽,芍药叶狭薄油亮。最重要的是牡丹花朵硕大,至少比芍药大一半呢。
   今年形势大好,可以国内旅行,看到洛阳牡丹花开,想去赏花的心又蠢蠢欲动。但女儿在家上网课,当妈的不在家陪着,总觉得有点失职。何况单位有规定,离开深圳必须请假。请假容易,但我说请假去洛阳看牡丹,领导肯定觉得我有病。一把年纪了,转两次航班,飞五六个小时去看花,值得吗?这要是去看恋人,还可以理解。如果坐高铁就更搞笑,路上就要9小时,到了天已黑,酒店睡一觉,看花时间只有一上午,这是赏花,还是赶路?
   怎么都开不了口,怕领导以为我神经有问题。但越不能干的事越是向往,吃早餐跟女儿念叨,吃晚餐又向女儿呻吟,牡丹啊牡丹,我想去看洛阳牡丹。女儿扫我一眼,根本不搭腔,当我是空气。
   周六做好早餐,又跟女儿念叨,女兒低头玩手机,我碗里的粥还没喝完,女儿抬头说,你收拾行李吧,我帮你订了9:50的高铁,现在帮你叫车,正好来得及。
   啊!能退票吗?我只是说说而已。女儿只是一脸平静地看着惊慌的我。事已至此,用了五分钟收拾行李,五分钟换衣服冲出了家门,贴心的女儿早就帮我叫好了司机,一路飞驰,当我扫了身份证冲进高铁候车室,正好离检票时间还有七分钟,惊魂不定的我才长长地出了口气。
   洛阳依旧雄浑大气,牡丹依旧雍容淡定,而下车直奔酒店休整了一晚的我,兴奋得意地逛了两家牡丹园,转头打车直奔高铁站,回到深圳已是夜深。
   虽然旅途奔波,心里却满是感激。要不是女儿的赶鸭子上架,也不会让我有机会心愿得偿。是啊,但凡想要的,就要努力去争取,说不定梦想就实现了。
  选自《深圳商报》
其他文献
每个人,不管脚步走多远,身影在何方,浪迹天涯的心灵始终走不出生养自己的地方——家。我倾尽心血修缮风雨中飘摇的老屋,就是想让漂泊的心灵有个温暖安定的归宿。老屋位于桂西北深山一个叫东抗的地方,传承着我们这个家族源远流长的家史,年近七旬的老屋,我父亲在世时不断修修补补,还是经受不起风雨长年侵蚀,已显老态龙钟,屋顶瓦片破碎不堪,四围木板老朽掉落。一场山雨来袭,屋外哗哗啦啦下大雨,屋里滴滴答答落小雨,每个角
前几天,我们姐妹三个人约好了,去给父亲扫墓。我们家任何事情都没有太多仪式。扫墓的规则也是我们姐妹三个自己定的。我们一般都是先打扫一下墓地周围,放好花束,然后站定说,我们来啦。通常都是三妹代表我们唠叨一下家里的事情,我和老二随时补充一两句。离开墓地,我们会去郊外的一个小牧场买新鲜的牛肉,晚上可以卤一锅喷香的牛肉,配喷香的米饭。每一分钟的生活,都和这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以前看到救护车从身边过去,听到急促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
单位里有个姑娘,微信一直找不到我,要不是晚上我清理沉底信息,差点耽误正事。我问她你着急干嘛不打电话给我?微信有时会漏看。她说她有“社交障碍”,平时交流只用微信,微信语音都不爱用,更别说电话了。我听了有点蒙,这要没有微信的时代可咋办?想想现在电话真的用得很少了。我自己也是,除了家人还打打电话,其他人很少打电话,每天手机接到的电话也大多是快递小哥或者广告推销。再回想三十多年前,我们家算是上海比较早装家
小镇邮局位于镇政府门前那条街的西侧,原先藏身于街道深处的一个小院,后来为了方便寄信人,搬到了街边。邮局一共有两层小楼,二楼有两间办公室,一间是局长在用,另一间空着,被我租了下来,用于写稿。那是1998年前后,新世纪还没到来,人们的憧憬中都藏着一点激动与不安。想想那会儿二十来岁还年轻的我,想要在小镇上凭借一支笔当一名作家来养活自己,理念还挺超前的,福克纳不就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那邮票大小的故乡奥克斯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网络流行语,寓意友谊往往经不起考验,是易碎品,说变就变。还有个叫“喃东尼”的网友把这句话画成了系列漫画,更加形象逼真地演绎了友谊翻船的原因与过程。   人生需要友谊,诚如培根所言:“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友谊是一种很玄很奇妙的东西,可以经受诱惑,至死不渝,如管鲍之交、李杜之谊、桃园三结义等;也可以因为种种理由而义断情绝,形同陌路,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如孙庞斗
我的一次无心之失,伤害了一个中学女生——我甚至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失”。   她是女儿小年的同学,看到我,摘下口罩,露出腼腆的笑容,跟我打招呼。我定睛一看,脱口而出:“你有习惯张口呼吸的问题,来,我告诉你怎么解决……”   故事要从很久之前说起:小年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我无意中发现她有龅牙,而且睡觉偶尔会打呼噜。大家都说不要紧,我还是不放心,带她去耳鼻喉科看看。耳鼻喉科的医生说:“她有腺样体面容,
谈到童年与写作的关系,从小关在笼子里的人可以写写笼子了,写写笼子里的痛苦和挣扎。这是往好的方面说,如果遇上卡夫卡这样的天才,倒也极有可能。不过更大的可能是相反,是被那种环境所窒息。从小待在缺乏新鲜空气的地方,视野之内没有绿色,也没有地平线,肯定是十分糟糕的事情。我们小时候,身边大人最担心的恰恰相反,是怕我们走得太远,在林野里迷失,怕不小心被一些野物伤害。传说中林子里有妖怪,有难以预测的危险发生。比
父亲和母亲同岁,两老人在八十岁那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把老房子拆了,用了一年时间盖了新房。   80岁的父亲每天和工匠们一样在工地上忙活,挑几块砖,递个扳子斧头什么的,连扫个地都是乐呵呵的。本来是外包活,不用管饭管烟,但母亲还是按照老习惯,每天中午两大桌饭,都是她张罗出来的。每餐都有十几个菜,炖猪脚、烧鸡鸭,院子里新鲜采摘的蔬菜瓜果。   房子造得挺大,有三层,哥哥、二姐、我和父母,每户人
卡萨布兰卡,是一个地名,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可以说,是这部电影和这首歌曲,让这个地方出名。   如今,视频发达,将电影里的镜头和歌曲混剪一起,不过倒是很搭。特别是英格丽·褒曼那忧郁深情的眼神,简直是歌手贝蒂·希金斯歌声最完美生动而形象的延伸,将听觉和视觉合二为一,交错呈现,水乳交融,那样的温婉动人。   贝蒂·希金斯曾經来过中国,特别是听他与中国女歌手金池合唱的这首歌,更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