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关注基础课程对核心素养的浸润,形成科学的学科价值观念的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深化,在跨学科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学科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阵地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这个主阵地,科学素养培养与学科教学活动的融合必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课题组全体教师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主线,以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为重点,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敢思敢疑、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合作、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思政课教师借助国情、成就、文化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依靠科技振兴国家的思想;史地科教师以常识性知识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结合教材本身的科学因素向学生宣讲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事迹,以及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科学生活化、社会化,从而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科学;信息技术教师加大了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电子报刊编辑、计算机绘画等内容的渗透教学力度,帮助学生提高制作电脑科技作品的水平,等等。
  进行实验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凡是教材规定的分组实验我们要求教师都必须开展,一些演示实验如果条件允许就把它变成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当学生提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科学问题时,师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去共同解决,例如《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活动课,教师正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素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此外,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小制作和小实验,提高动手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载体
  我们坚持不断完善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制度,积极开展各种相关的课外活动,做到班班启动,人人参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组建了“畅想”科技社、0
其他文献
面对考试的压力,许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材所展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淡化了道德与法治课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培养负责任公民的教育功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学生的公民人格,帮助学生以理性和智慧来看待和解决人生、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
期刊
地域文化是各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必须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作为基石,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展现中国精神的魅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民的进步指引方向。地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是重要的育人资源。多年来,笔者探索利用地域文化开展育人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地方名人,榜样育人  中山市是香山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加强了古代诗文教学,并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诗文,以此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一、诵读  1. 自读积累——互读促学——齐读励志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单元中,提出不少“读”的要求,如:诵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等,既有对描摹景象的了解要求,又有对诗歌音韵特点的体会要领,还有对诗歌情感的体验预设,引导学生在“读”中
期刊
《六说文学教育》是陈平原教授写的一本书.陈教授在书中说,教过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过大学的文学史,参加过中小学、大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所以由他来讲文学教育,既有生活实践,
期刊
编者按: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登了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法帖的部分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现前三辑已介绍完毕,从2020年第八期开始,本刊继续刊登该书系第四辑和第五辑的内容,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的出土、外运与传拓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原碑刻
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时代,是一个信念与信仰并行的时代,百废待兴,文艺家们自觉地投入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到“旗帜”和“理想”的形象塑造中去.其中,画家们也纷纷以手中的画笔回顾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唱响了慷慨激昂的英雄颂歌.王盛烈1957年所作的中国画作品《八女投江》正是在此情境下诞生的美术经典之一.
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不同的学科和课堂中,教师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达到教学目标。如今教学策略的种类繁多,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还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学生的实际特点等方面。教学策略的恰当使用,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考,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编者  我校从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好奇与兴趣。他们虽然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期刊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的践行也给中国画带来了革新与转变的契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艺术家的主题选择与表现技法都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什么是语文味呢?就如看京剧,当有人评价很有京剧味,那肯定是从脸谱、服饰、唱腔,到身段、眼神等都是纯粹的北京戏曲传统,原汁原味。语文味,应该就是在整一节语文课上,听课者能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的语文元素,听课者更多的语文味的感受力与冲击力来自于授课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教态所展示的语文元素,它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反映教师深邃的语文基本功、学养底子、教学能力。语文味还来自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在老师
期刊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促进语文素养提高  1.信息技术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整合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使课堂教学资源更形象、生动。教学《花钟》时,根据课文描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