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阶梯式教学是指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学生分为不同阶梯,对不同阶梯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并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并能充分消化的结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阶梯式教学;应用
数学课堂实施阶梯式教学方法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改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阶梯式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阶梯式教学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初中数学知识较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由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对初中数学实施阶梯式教学很有必要,要想落实好阶梯式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阶梯式分化。新生的阶梯式划分主要以入学成绩为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为依据,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阶梯式分层不宜过多,一般把学生分为三个阶梯比较适中。即第一阶梯是学困生,第二阶梯是中等生,第三阶梯是优等生。各个阶梯的学生数视本班学生情况而定,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阶梯的学生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某些学生进步较快,则可以让他们前进一个阶梯。同样,如果某些学生由于知识点难度加深而接受能力下降,则可暂时让他们下降一个阶梯,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再上一个阶梯。
二、阶梯式教学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
教师的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对学生阶梯式划分好以后,就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一般要做到:教学目标阶梯性明确,并且与学生的阶梯相一致;第一阶梯的学生(学困生)的最低目标不得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即基础知识的传递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应很好地掌握;第二阶梯的学生(中等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第三阶梯的学生(优等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阶梯式教学在课堂中的体现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梯的学生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梯式教学。教师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阶梯式设疑、阶梯式提问,把对每一阶梯的学生要求定位在相应的阶梯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阶梯学生的个体差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中等生为主线,采取层层推进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中等生略有提高,优等生充分发展,确保阶梯式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阶梯式教学体现在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中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布置作业时,各个阶梯的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旨在促进学生重视知识,打好基础,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等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作业,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旨在复习巩固基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等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以布置一些綜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即做创造性的练习,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阶梯式作业意在克服了整体划一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数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各阶梯学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对优等生进行提高性的辅导,注重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中等生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对学困生主要是补课,既补新课又补相关的原有基础知识,通过补课逐步提高,使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
五、阶梯式教学体现在考核和评价中
试卷测试是检査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其结果又是评价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依据。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映不同阶梯学生的学习成果,测试试卷也要采取阶梯式命题:可以实行异卷同考,命题试卷的阶梯与学生阶梯相对应。学困生的试卷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能力要求较低;优等生的试卷重视能力的考察,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度创新,起点较高;中等生试卷则界于二者之间。也可以采取同卷同考,试卷内容分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选答题的每一题都对应同一知识点,各小题难易存在区別,分別供不同阶梯的学生选做,全卷还可以有更多的实际问题,供优等生选做。命题必须把握好易、中、难试题的比例,对不同阶梯的学生,评价方法也应不同,让每一阶梯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阶梯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中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有勃勃生机,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乐于探索新知。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阶梯式教学;应用
数学课堂实施阶梯式教学方法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改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阶梯式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阶梯式教学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初中数学知识较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由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对初中数学实施阶梯式教学很有必要,要想落实好阶梯式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阶梯式分化。新生的阶梯式划分主要以入学成绩为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为依据,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阶梯式分层不宜过多,一般把学生分为三个阶梯比较适中。即第一阶梯是学困生,第二阶梯是中等生,第三阶梯是优等生。各个阶梯的学生数视本班学生情况而定,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阶梯的学生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某些学生进步较快,则可以让他们前进一个阶梯。同样,如果某些学生由于知识点难度加深而接受能力下降,则可暂时让他们下降一个阶梯,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再上一个阶梯。
二、阶梯式教学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
教师的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对学生阶梯式划分好以后,就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一般要做到:教学目标阶梯性明确,并且与学生的阶梯相一致;第一阶梯的学生(学困生)的最低目标不得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即基础知识的传递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应很好地掌握;第二阶梯的学生(中等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第三阶梯的学生(优等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阶梯式教学在课堂中的体现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梯的学生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梯式教学。教师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阶梯式设疑、阶梯式提问,把对每一阶梯的学生要求定位在相应的阶梯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阶梯学生的个体差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中等生为主线,采取层层推进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中等生略有提高,优等生充分发展,确保阶梯式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阶梯式教学体现在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中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布置作业时,各个阶梯的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旨在促进学生重视知识,打好基础,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等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作业,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旨在复习巩固基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等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以布置一些綜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即做创造性的练习,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阶梯式作业意在克服了整体划一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数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各阶梯学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对优等生进行提高性的辅导,注重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中等生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对学困生主要是补课,既补新课又补相关的原有基础知识,通过补课逐步提高,使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
五、阶梯式教学体现在考核和评价中
试卷测试是检査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其结果又是评价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依据。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映不同阶梯学生的学习成果,测试试卷也要采取阶梯式命题:可以实行异卷同考,命题试卷的阶梯与学生阶梯相对应。学困生的试卷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能力要求较低;优等生的试卷重视能力的考察,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度创新,起点较高;中等生试卷则界于二者之间。也可以采取同卷同考,试卷内容分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选答题的每一题都对应同一知识点,各小题难易存在区別,分別供不同阶梯的学生选做,全卷还可以有更多的实际问题,供优等生选做。命题必须把握好易、中、难试题的比例,对不同阶梯的学生,评价方法也应不同,让每一阶梯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阶梯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中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有勃勃生机,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乐于探索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