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类专业犹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其中工商管理教育更为热门。文章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内涵做出了定义,并将其解构为职业意识、形象气质、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然后提出加强学生自身修炼、营造良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氛围、完善有利于核心素质培养的评价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质;工商管理;培养策略
1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定义
魏玲等人著的《试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与培养途径》,该文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设置,包括:酒店中高端管理岗位、会展项目管理岗位、旅行社经营管理岗位、休闲产业管理岗位,然后结合该校的培养目标搭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途径和平台。
邹彩屏在《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中指出:在知识经济和中国实现综合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除通常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外,还应包括道德素质、学习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信息素质等。这是邹教授对21世纪人才所具有的核心素质的一个统括。并没有进一步具体到某个行业。
根据国内目前对学生核心素质的研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性,文章提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素质的内涵,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之后,在职业意识、个人形象、人际交往、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形成的一种整合知识和技能,这种素质是结合学生个体特征,在学生内部整合而形成的无可复制和无可取代的个人特色。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解构
2.1职业意识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是指,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从事工商管理类岗位工作的本质、规律、意义和形式的认识,基于此而形成的对于从事管理类职位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
2.2形象气质
“个人形象”是指能够引起人思想和情感活动的具体形态以及精神风貌,是对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整体印象的概括。
2.3交际技能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可见,人际交往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国外学者Buhrmester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体,形成满意和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至少5种能力特质,即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
2.4管理能力
管理是指针对组织的特定目标,利用组织能够获得的人财物等资源并对资源进行配置,通过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和控制等手段的实施,促使组织完成既定目标。
2.5自我发展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根据个体的爱好与兴趣、性格特征、个体的能力与主管愿望和理想追求,以及一些其他的主客观(如生理条件)条件,结合个人的生命周期而制定的关于个人的职业生命周期的一个规划。
3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
3.1营造良好的培养核心素质的校园氛围
(1)加强校本文化研究,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由大学校园中所有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緊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学校在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以及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
(2)引导正确的校园舆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种思想、观念、文化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途径传入校园,大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处事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也是工商类院校的基本职责之一。
(3)繁荣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学生非智力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社团,是由一个大学生群体自发组成的,秉着自愿加入、自主管理的原则组成的群体,用于这个群体之间交流思想、切磋技艺、文娱活动、科学研究等。
3.2完善有利于核心素质培养的评价机制
(1)以人为本、调整大学生评价观念。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对大学生的阶段性检验和评估,大学生的成长评价就是一种外驱力,它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具体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运用有关信息、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教育客观效果在质量上做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成长进行激励引导促其尽快成长的过程。
(2)尊重差异、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人才的核心素质应当体现在多个方面,而不仅是德智体。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数学和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上述八种智能的强弱体现各有不同,并强调良好的教育应该全面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八种智能。
(3)注重过程、转变大学生评价模式。上世纪70年代,布鲁姆曾提出过程性评价这一概念,指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与终结性评价相区别的形成性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告诉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
关键词:核心素质;工商管理;培养策略
1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定义
魏玲等人著的《试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与培养途径》,该文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设置,包括:酒店中高端管理岗位、会展项目管理岗位、旅行社经营管理岗位、休闲产业管理岗位,然后结合该校的培养目标搭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途径和平台。
邹彩屏在《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中指出:在知识经济和中国实现综合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除通常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外,还应包括道德素质、学习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信息素质等。这是邹教授对21世纪人才所具有的核心素质的一个统括。并没有进一步具体到某个行业。
根据国内目前对学生核心素质的研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性,文章提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素质的内涵,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之后,在职业意识、个人形象、人际交往、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形成的一种整合知识和技能,这种素质是结合学生个体特征,在学生内部整合而形成的无可复制和无可取代的个人特色。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解构
2.1职业意识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是指,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从事工商管理类岗位工作的本质、规律、意义和形式的认识,基于此而形成的对于从事管理类职位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
2.2形象气质
“个人形象”是指能够引起人思想和情感活动的具体形态以及精神风貌,是对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整体印象的概括。
2.3交际技能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可见,人际交往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国外学者Buhrmester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体,形成满意和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至少5种能力特质,即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
2.4管理能力
管理是指针对组织的特定目标,利用组织能够获得的人财物等资源并对资源进行配置,通过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和控制等手段的实施,促使组织完成既定目标。
2.5自我发展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根据个体的爱好与兴趣、性格特征、个体的能力与主管愿望和理想追求,以及一些其他的主客观(如生理条件)条件,结合个人的生命周期而制定的关于个人的职业生命周期的一个规划。
3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
3.1营造良好的培养核心素质的校园氛围
(1)加强校本文化研究,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由大学校园中所有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緊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学校在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以及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
(2)引导正确的校园舆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种思想、观念、文化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途径传入校园,大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处事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也是工商类院校的基本职责之一。
(3)繁荣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学生非智力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社团,是由一个大学生群体自发组成的,秉着自愿加入、自主管理的原则组成的群体,用于这个群体之间交流思想、切磋技艺、文娱活动、科学研究等。
3.2完善有利于核心素质培养的评价机制
(1)以人为本、调整大学生评价观念。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对大学生的阶段性检验和评估,大学生的成长评价就是一种外驱力,它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具体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运用有关信息、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教育客观效果在质量上做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成长进行激励引导促其尽快成长的过程。
(2)尊重差异、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人才的核心素质应当体现在多个方面,而不仅是德智体。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数学和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上述八种智能的强弱体现各有不同,并强调良好的教育应该全面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八种智能。
(3)注重过程、转变大学生评价模式。上世纪70年代,布鲁姆曾提出过程性评价这一概念,指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与终结性评价相区别的形成性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告诉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