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需要付出的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h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来,驻守在大夏河畔的某部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和促进驻地两个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有力地维护了军政军民团结,促进了驻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大夏河畔浇灌出鲜艳的民族团结之花。该部先后四次被国家民委、民政部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两次被兰州军区授予“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民族进步,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驻临夏某部积极开展智力扶贫,用浓浓爱意托起辍学孩子的求学之梦
  去年8月23日,在部队官兵资助下考上兰州大学的抱罕镇贫困学生马志兴和家人来到驻临夏某高炮旅“谢恩”。临走时,官兵们又敲锣打鼓给他送去了第一学期的学费。像这样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事,在临夏还有不少。
  几年前,该旅领导在走访驻地祁家小学时,映入眼帘的第一景象是:破旧的校合墙皮脱落,房檐多处瓦砾残缺,几张硬纸板贴在红色的窗户上,教室内,桌凳掉漆断腿,水泥制的黑板开始泛白,几个衣衫脏旧的学生,手里握着的铅笔磨平了头。跟老师交谈时得知,该校还有8个学生因交不起43元的学费准备辍学。面对此景,部队领导心情沉重:“民族要进步,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拥有先进文化的支撑,培养人才是关键,我们决不能让一个贫困的学生辍学。”
  校园之行,引发了官兵援教助学的行动。在党旗和团旗面前,旅里的官兵们纷纷许下扶植“春蕾”的誓言。
  为了让该校学生有一个安全的校舍和学习环境,这个部队先后投入资金5万余元,劳动日2000多个,帮助该学校修建起校合18间,更新课桌230余套。在此基础上,部队领导率先垂范,每人与两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直至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部队领导的感召下,200余名党员干部也纷纷与驻地贫困学生结成救助对子。同时,他们还在战士中广泛开展起“献爱心、救儿童”活动,上千余名战士纷纷响应,捐款捐物达两万余元。
  在官兵的大力扶助下,先后有8名贫困学生考上大学,60多人读完了高中。
  民族团结,是心与心的融合。驻临夏某部始终把少数民族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夏河畔呈现民族团结盛景
  前年,部队根据上级农副业生产的指示要求,投资25万元建成了一个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不久,驻地临夏市拱北清真寺就提出生产基地的养猪场距清真寺很近,影响回族群众宗教活动,要求部队搬迁养猪场。当时,养猪场已经大规模投入生产,组织搬迁十分困难。部分官兵认为,部队养猪场建在部队营院内,你念你的经,我养我的猪,“井水”不犯“河水”,并不影响清真寺的宗教活动。也有的官兵认为,是回族群众以影响宗教活动为“借口”给部队出难题。对此情况,部队领导首先考虑到,民族地区无小事,民族团结是大事,只有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正视军民团结,才能真正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到实处。为此,该部一方面在全体官兵中进一步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统一官兵思想;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临夏州宗教局、伊斯兰教协会及拱北清真寺共同协商,最终将部队养猪场搬迁到距清真寺较远的洪水沟,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回族群众的要求,及时平息了这场影响军民团结的“猪圈风波”。
  部队的官兵以一颗颗赤诚的爱民之心,换回了一份份真挚的拥军情:部队菜地里的菜苗被风刮跑了,村民们拔了自家的菜苗,赶着毛驴来为部队补苗;部队要绿化营区,村民又自发地送来了松树苗;逢年过节,村里的乡亲们都要你争我抢,请部队的官兵到家中吃一顿可口的手抓饭。部队的生产基地,位置偏僻,缺水严重。群众根据天气和每次浇水时间,自觉地把小河的水引到连队的菜地里。他们说:“解放军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怎么能无情无义,再说也是一家人吗!”
  民族进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驻临夏某部本着“驻守一方,造福人民”的理念,在民族经济开发中倾全力、动真情
  在临夏地区,东乡县是东乡族的故乡。全县95%的群众居住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顶上,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多数人家长年吃山沟水坑内聚集的雨水,因此被人称为“干东乡、穷地方”。1999年9月至年底,这一带滴雨未下,人畜饮水问题相当突出。部队官兵连续奋战20天,为其运送饮用水300多吨。为使群众彻底摆脱完全靠天吃饭的现状,部队官兵们冒风沙、斗严寒,修渠筑坝2000多米,使2000余亩粮田得到了及时浇灌,看着枯黄的麦苗开始呈绿,群众紧皱的眉头舒展了。随后,群众为了答谢官兵们真情奉献,在渠坝上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道:官兵修渠解民急,情同手足一家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促进驻地经济发展、民族进步,部队官兵把支援驻地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拥政爱民的大事来抓。在临夏,一提起吃水的问题,群众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还多亏了亲人解放军!1996年初,临夏市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工程开始起步,部队主动请缨,承担了其中最艰巨的2500米导水管辅设任务,抽调350余台车辆机械和千余名官兵,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破冰施工,开挖、回填沙石土方10多万立方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结束了当地群众靠吃“涝坝水”为生的历史。
  从1997年开始,部队出动兵力近3万人次,连续多次为大夏河通河清淤……记者很想探寻这支部队进驻临夏以来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所做贡献的具体数据,但未能如愿。部队官兵说:驻守一方,造福人民是我们应该做的,没有人认真统计过。地方有关领导却说:解放军做的好事难以记述,可以够几代人做的。
  民族融合,是情与爱的升华。驻临夏某部视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
  1995年7月,临夏地区连降暴雨,大夏河水势猛涨,沿河两岸数百户群众家中进水,一些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接到求援电话后,部队官兵在20分钟内组织了300余名官兵赶到现场进行营救。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快速转移财产,连续奋战一昼夜,终于排除了险情。灾情过后,官兵们又捐款、捐物,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随后,和政县回族老人马明辉,怀着对子弟兵的敬仰之情,将自家仅有的6只羊宰掉,冒着风雪,驱车60公里送到救灾官兵手中。驻地两个自然村的群众在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把自产的肉食、蔬菜拿来慰问子弟兵。
  近年来,该旅还先后参加了“兰西拉”、“兰成”、“兰合”光缆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全体官兵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上高山、攻顽石、战风雨、斗酷暑,共出动兵力36万人次,车辆8730台次,创造了高山放缆优质工程的“放缆施工精神”,为地方节约开支600余万元,受到驻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军爱民、民拥军是一曲时代的赞歌,该旅官兵用身心和汗水在大夏河畔高唱这美丽的旋律,并在不断地谱写着新的动人篇章。
其他文献
南昌起义的一个月后,为筹备秋收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挂起解放军第一面军旗。随后军旗经过三次修改,直到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军徽和军歌同时颁布。军旗和军徽显示了一支部队在正规化道路上的努力,军歌则传达了一支部队的理想和诉求。  195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发了《关于新兵入营后的工作和入伍宣誓的规定》,要求各部队的新
期刊
长征时期,红军后勤工作者背着铁锅爬雪山、过草地,哪怕没有东西煮,也要烧锅热水给同志们喝。建国前,“红米饭,南瓜汤”、“小推车支前”、“小米加步枪”、“铁脚板”,这些词汇记录了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也反映了当时解放军在后勤方面落后的现实。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依靠“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美军实施“绞杀战”的狂轰滥炸中,把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在战斗中
期刊
空中战机盘旋,地面战车轰鸣,蓝天当幕布,大海作和声;战士与明星同歌共舞,台上和台下真情互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由总政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自7月下旬起,每晚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和军事频道黄金时间系列播出的“军旅文化周——纪念建军80周年特别节目”,让全国观众在全景式饱览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战斗风采的同时,再次对三军将士充满了信心和厚望。  晚会现场或
期刊
海上特种搜救  11月7日,南空航空兵某团组织国产某型新机进行海上特种搜救演练,通过近乎实占战的演练,有效提高了各类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据悉,我国95%的外贸货运量和2亿人次的客运量是依靠海运完成的,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2005年,我国成立了由交通部牵头、各有关部委和军队有关单位参加的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王 华 冯春庭 摄影报道)    不仅仅是解除生理疲
期刊
班长的“牛势”  毛延锋 吴建昌    从华北电力大学特招入伍的刘佳一下连就套了二期士官,不久,还当上了电工班班长。  “乖乖,当兵三年,我累死累活才当上副班长,没想到这个‘新兵蛋子’倒成了我的头儿。难道刘佳真就这么‘牛’?”和刘佳同岁的小吴疑惑不解。此后,他便时刻注意着刘佳的一举一动。  当上班长的刘佳做事总是要比别人快半拍,公差勤务冲在前,助人为乐抢在先,还不时自掏腰包买些杂志光碟赠战友。瞅见
期刊
主人公小传:陈扶军,陕西扶风县人,室名细柳堂,现任兰州军区科学文化教育办公室主任、西安陆军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军队唯一的国际书法家协会理事。先后在中国美术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日本成田山书道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览,并多次随团访问日本、新加坡、南韩等国;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博物馆及日本、新加坡、南韩等国收藏,并多次获奖;作品及业绩被《中国当代书法家辞
期刊
苦难的力量  冯纪隆    苦难所发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读完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马燕日记》,我找到了答案。  宁夏西海固地区1972年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马燕就生活在这里。马燕家年收入不到400元。马燕连一件换洗的衣服都没有。马燕早上不吃饭,中午就吃一顿干饭,没有蔬菜,晚上就是母亲给做的馒头。每星期马燕只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她更想把钱攒下来买笔本。只有等到周末的时候,
期刊
传承与创新是一支军队进步的主旋律    记者:前几天我们开了一个选题会,确定了迎接建军80周年的选题。做建军80年的稿子,我们觉得难在能从新的角度把题破开。我们先是确定了变化这个主题,在变化中以进步为主线,“传承与创新——解放军80年进步史”作为题目,这样,80年历史就被深化为80年进步史。我们强调进步而不是强调变化,是因为我们觉得,80年的历史,我们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辉
期刊
其实,这个世界是平凡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黄土地也是平凡的。小说《大钟无声》作者之一梅国云,当年曾经在黄土地上工作、生活了13年,他一直根植于基层,黄土地的厚重让他的心灵有了沧桑感;另外一位作者杨文森是从文王伐纣的古灵台走出来的,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儿子,当他被一种声音吸引走进军营,于是他被一种全新的境界感动了。军纪约束下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决然不同于陇东农民松散自适的耕作环境。于是他们以质朴、厚重、诚恳的
期刊
从军之路    从军的道路,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既有跌倒时的沮丧,又有成功时的喜悦,既有付出时的汗水,又有收获时的泪水。而不变的是心中对军人价值的那份追求,那份执著。  ——71677部队85分队 吴志勇    胡杨    胡杨树,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军人,进,忠于职守,退,悄然无息。  ——69006部队政治处 车张波    奉献    一朵云能飘多久,一阵雨能下多久,一朵花能开多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