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语文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失与回归初探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_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民以劳动精神为传统美德。而语文学科涵盖面又极为广泛,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挖掘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资源。
  关键词:劳动教育;语文教学;缺失与回归
  “语文”是劳动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有了劳动才有了我们人类,进而才有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语文包罗万象,是贯穿我们所有学科的一门课程,语文课与劳动课,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讴歌劳动楷模,发扬和学习劳动精神的文章,无不在提醒我们当下教育中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在备课,上课时要找好劳动教育的切口,找到能加强学生劳动意识,让他们热爱劳动,并且能体验劳动收获的成就感的素材。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获得高分的方法,更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我们既教会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知识和劳动的结合将会让他们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作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我们深知本地区的学生知识匮乏及能力和素养低下,在复杂的环境下,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将来成为对社会对民族有用之才,可谓是我们教师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民族文化中的劳动文化又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持有尽力挖掘态度,避免其缺失的尴尬和无奈。
  一、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缺失的多层面透视
  (一)理性欠缺:关于劳动教育的知识匮乏
  在新时代,要求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和劳动教育相互渗透,要培养学生的素养,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既是我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劳动教育从我们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而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它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劳动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劳动教育被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忽视,导致一些学生不懂得热爱劳动,任意糟蹋劳动成果、没有劳动意识、不会参与劳动实践,所以我们有必要有责任补齐教育短板。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是我们生命的本色,我们生活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我们现在享受和拥有的一切都是先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因此我认为劳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切实可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都知道,劳动技能是区分人和动物的一个标杆,更是我们提高自我素养的基本方法,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动力和源头活水。
  (二)情感欠缺:對于劳动教育的体验淡
  对学生而言,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我们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兼顾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与城市交界地带,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们对于劳动的这种又爱又恨的纠结情感,他们从小就受父辈的影响想要摆脱这种“背朝黄土,面朝天”的辛苦劳作,当真正要离开时又倍加不舍。他们深知要热爱劳动,但就是吃不了劳动的苦。究其原因,是学校忽视劳动教育,家长过度宠溺,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侵袭,最终使部分青少年成为贪欲的囚徒而无暇顾及其他。
  (三)行为欠缺:对于劳动教育的实践不足
  就目前而言好多学校重智轻劳,还是一心为了分数。虽然好多学校安排了劳动课程,但是老师和学生为了追求分数抢占了劳动教育课。这样就使学生更难有亲自动手体验劳动的意义和收获的快乐的机会。
  二、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缺失的多角度原因分析
  (一)劳动价值取向弱化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长期被忽视,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学都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劳动教育被弱化不是短期之内就可以被改善的,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涵养人文情怀,所以,教育不能只关心生活的外部状态,忽视教育主体的内心生活。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良好的语言表达,优质的思维,细腻的情感都来源于生活。
  (二)劳动元素挖掘不够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劳动教育当作“副科”或选修,使它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语文教材没有积极探索和深入挖掘,更没有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入体会和切实感受劳动教育的美好和光荣。
  (三)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除了观摩课很少会静下心来专门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可凭借的教学资源的短缺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维不灵活,思路不开阔的因素。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智体美劳”的相关内容和故事,学习效果会更有实效性。
  三、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践行
  (一)劳模故事——学生价值取向的共优化
  “快递小哥”被称为新时代的“小蜜蜂”,他们不辞辛劳走街串巷,保障了社会生活正常运转,成为抗疫场上一道风景线,人们把他们比作“小蜜蜂”,称他们为“美好生活守护者”;撑起“中国第一吊”的女工程师——孙丽,她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又有勇于创新看重青年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她培养下,一批青年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希望。他们都是我国劳动楷模的优秀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不服输,不畏难,劳动至上,劳动光荣的优秀传统。
  (二)挖掘资源——熏陶与积淀劳动教育的核心载体
  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和各门学科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历来讲究“文道结合”的语文课,更具有进行劳动教育的优越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运用语文教材这个渗透劳动教育的最好载体有效地运用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语文教材、语文课堂、课外实践、研学活动、寒暑假安排,都是我们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语文课堂——传承和弘扬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形式各异,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可以凭借的工具多种多样。例如: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会如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而《劳动者之歌》《劳动最光荣》《汗水--献给劳动者的歌》等赞美劳动者和歌颂劳动光荣的诗歌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最佳时机。对联教学时,“克勤称美德”“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世界”“春天属于人民”,让学生对劳动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作文教学直接关联劳动教育,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的主题就是“劳动最光荣”,这个题材很好,让更多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热爱劳动,因为劳动能带给我们更好地生活,更强烈的归属感。因此,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就是传承和弘扬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四)链接生活——延续与升华劳动教育的重要空间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让落实学生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有劳动意识并深入实践,我们学校的领导以“和谐生态”的理念为指导,依托校园独特的校情,确立和创设了菜园种植劳动课程,通过平田整地,地膜种植,科學养护,收成出售,食堂自销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劳动的渗透、绿色种植理念的熏陶和爱护环境等德育情操的培养。学校克服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利用学生近2个月时间,为他们搭建了观察植物生长,体验田间劳动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感悟自然生活,享受田园生活的机会,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性成绩。
  第一步:学校领导首先下地干活,他们顶着烈日,扛着农具与全校师生一起挖地。他们有的以身示范,有的指导学生,所有的荒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瞬间变成了松软的农田。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一长条荒地被平均分给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32个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划地,群策群力种地,高二年级在杨紫文部长的号召下,给菜地赋予了特色名称,让春天的校园焕发无限生机。
  第二步:为了确保劳有所获,避免徒劳的辛苦,每个班邀请几位有经验的家长前来指教。根据土质和植物的习性,马文兵老师带领孩子们首先在实验室培育幼苗,有的班直接铺了地膜,有的班搭起了支架,有的班洒下了种子,有的班移植了菜苗,菜品种类繁多,同学们满怀期待。
  第三步: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蔬菜种植原本就是一个有难度的课题。为了使幼小的生命茁壮成长,不辜负全校师生的殷切期望,学校领导不失时机地前来勘察,并亲自动手浇地、施肥,悉心照顾这些幼苗。
  第四步:最初的担心最终被消除,种菜劳动并没有因为土质的客观劣势而以失败告终,与之相反,各班蔬菜长势喜人。当我们从自己的菜地边走过时,质朴的泥土气息夹杂着清新的蔬菜味向我们扑来,沁人心脾,看着自己开垦的土地上,亲手撒下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满心欢喜。
  第五步:付出是辛苦的,但收获是幸福的。两个月来大家伙辛勤耕耘,学生们终于获得了喜人的成果。学生把小萝卜当礼物送给了老师,把蘑菇拿到了食堂,高一(4)班采摘的油菜在食堂出售,兑换了一个大西瓜,由全班同学一起享用,他们激动的笑脸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吃到的最甜的西瓜。食堂利用同学们陆续摘来的蔬菜下锅,做出了无污染,无添加的纯绿色饭菜,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结束语
  本次校园劳动课程的开发,经学校领导的全力部署,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虽耗时耗力,但在寓教于乐的劳动中,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锻炼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并亲自品尝到的劳动的成果,使一些养尊处优,不爱惜粮食的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劳动课程的开发一度举步维艰,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从学校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尽管语文教学成绩相较于其他学科成绩突出,在劳动教育领域也实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现在学校劳动教育落实方式仍存在缺乏系列思考和统筹安排,缺少理解与支持,活动受到限制等问题。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尝试以生活作为本源,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通道让劳动教育回归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学校教育也不是为了单纯地培养会考试能考高分的大学生,而是让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为祖国的美好未来铺路架桥,发光发热的接班人。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会让我们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朱绍禹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该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劳动教育专项课题《新时代民族地区劳动教育课程落实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13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含参问题主要是函数、数列、不等式、参数方程等知识中含有参数的一类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很多高三学生在解决含参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这会对学生数学复习质量提升带来一定效果。对此,本文主要剖析了高三学生解决数学含参问题常见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数学含参问题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含参问题;教学  引言:高中数学含参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其解法比较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学科素养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高中教学工作经验,通过相关的教学案例,介绍了以问题作为驱动,培养学生高中数学学科素养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为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工作的教职员工形成启发,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科学创新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学科素养;案例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当中,针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
期刊
摘 要:现如今,讲授式依旧是高中阶段学校当中最常见到的教学形式,历史学科也不尽相同。传授式的课堂氛围比较刻板,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提高,接受程度较低,师生的互动性相对比较弱,交流沟通机会少,严重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微课大部分情况下,是以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重难点知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较为丰富的教学活动。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微
期刊
摘 要:二轮高考复习是对原有知识巩固、强化和提高的一个过程,要求教师系统的将课本知识进行重组,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与传统的专题复习有所区别的是,笔者引入模块课程概念,更加系统的构建知识体系网,引入各个模块点,用人的关系这条线,寻找知识间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构建各要素有机结合的面,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实现问题结构化、层次化,不断提升意识和能力,实现逐级递进深度,并期待学生最终形
期刊
摘 要:写作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充分体现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纵观当前高中英语作文现状发现,普遍存在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偏低,以至于在写作过程中频繁出现语法错误或写作结构单一,内容无趣,影响作文质量和整体英语学习能力提升。近年来,英语课程标准也相继指出教师需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故事性较强的短文并根据文本情节续写结尾。不断推进的高考改革模式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读后续写作文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指出,语文教学工作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发展学生审美、语言、思维等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将两者紧密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引言:展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发展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还可以促使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以“素养”为核心的未来教学受到了高度关注。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课改的大势所趋。显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物理核心素养建立清晰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素养得到不断提升。本文笔者则以高中物理这一学科为切入点,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维度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生教学事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结合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当今高职院校的要求,关于如何将数学文化教育应用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教育中,已经成为高中学校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应找到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下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本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方面采取的方法能为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
期刊
摘 要:数学建模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数学建模就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我国也是在2003年将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新教材人教A版第一册,数学建模首次以独立的章节编选进入教材中。针对改革,如何准确把握数学建模教学的核心,如何对学生的认知有更全面的整体评估,这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都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就尝试从数学建模概念以及高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
期刊
摘 要: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师教学的时效性。在深度学习理论之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展学以及多元评价、学生自省等活动中提高其在数学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研究如何开展基于数学深度学习理论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深度学习理论;课堂教学  引言:以数学深度学习理论为重要基础开展课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