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心脏“逼上梁山”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逼上梁山”这个成语,它的典故来自《水浒传》中的人物林冲,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不得已的行动。而现实中,不只林冲被逼上梁山,我们身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也会如此,它就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心脏。心脏为何会被逼上梁山?又是谁将心脏逼上梁山?通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主任凌云鹏的介绍,大家一定能知晓其中的答案。
  所谓的心脏被“逼上梁山”,是指我们可能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绞痛、心梗,甚至心源性猝死。在这种情况下,元凶可能是谁?有人认为是高血压将心脏逼得走投无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真正的元凶竟然是“一根鸡腿骨头”。
  “鸡腿骨头”只是一种比喻,比喻在手术过程中发现的那些出现钙化的血管,它们往往像骨头一样坚硬。简单来说,血管钙化是钙在血管壁异常沉积的表现,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损伤、慢性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共同病理表现,也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临床案例显示,80%的血管损伤和90%的冠心病患者,都会伴有血管钙化。这种动脉血管的钙化会导致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会带来许多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而血管钙化一般需要通过搭桥手术才能解决。医生会找一个血管柔软的好地方进行搭桥,但如果患者血管全部发生钙化或硬化,医生便无法进行血管搭桥手术,就必须将变硬的内膜板块全部清除,才能保持血管的畅通。凌主任介绍,下图中这位患者发生硬化的血管长达5厘米,硬化撑满了整个血管,并且有着用剪刀都剪不动的硬度。



  我们心脏的形状如同一个倒置的圆锥体,在它的中上方有一圈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大血管,看上去好似一顶王冠戴在心脏上,这就是“冠状动脉”的名称由来。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内,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人体有三支冠状动脉,这位患者来就诊时,已经有一支冠状动脉被完全堵塞,剩下两支也发生了90%的狭窄,心脏严重缺血,情况十分危急。



  血管的堵塞并非一日而成,它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形成像“鸡腿骨头”这样的钙化。比较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可能形成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在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之间存在着许多侧支,是一种输送血液的潜在管道,平时冠状动脉供血良好的情况下,这些侧支并不参与血液循环;当冠脉主干发生狭窄或阻塞时,或某些足够强的刺激出现时,它们才会打开通道,取代阻塞的冠状动脉并维持对心脏的供血,这些通过侧支重新建立起来的循环,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侧支循环”。但仍然有些人会在堵塞过程中发生急性闭塞,比如患者某天因生气或着急,导致血管里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突发急性闭塞,造成急性心梗的发生。因此,对于不同人而言,心脏被“逼上梁山”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血管钙化的危害


  我们心脏是一个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在心脏的“头顶部”有一顶像王冠一样的血管,环绕着心脏的一周,这就是负责给心脏提供血液的冠状动脉。它分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又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所以临床上通常说人体有三支冠状动脉行于心脏表面。心脏的前降支是心脏最主要的供血血管,有70%的血液都来自这条通道。血管钙化是钙在血管壁异常沉积的表现,有数据显示,80%的血管损伤患者和90%的冠心病患者,都伴有血管钙化。动脉血管的钙化会导致动脉弹性降低,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增加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冠心病等的患病风险,而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可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严重时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曾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由于心绞痛、胸闷和憋气等不适症状,找到凌主任就诊,经冠状造影检查后发现患者血管有狭窄,且有钙化,但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通过安装心脏支架来治愈患者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凌主任介绍,使用支架将血管堵塞部位撑开之前,必须先用球囊给血管充气扩张,才能将支架安装进去,但若患者的血管已经硬化或钙化,质地像骨头那样坚硬,这一步就无法进行操作。



  遇到这种已经钙化的血管,如果使劲去撑,还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导致更加危险的结果。听凌主任这么一说,可能很多患者都要担心了,但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支撑下,还是有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内科介入医生有一项“绝活儿”,就是可以使用一种高速旋转的钻头,将血管内的斑块旋磨薄一些,為支架争取血管中的“一席之地”。但尽管如此,依然不能解决所有患者问题,在手术中医生也会遇到很为难的三个问题:磨不动的“超硬斑块”、硬化范围很广泛、磨多少合适多少安全。

哪种心脏容易“长骨头”


  许多内科患者在血管刚刚出现钙化时,可能就已经被医生发现并及时地进行了介入治疗;但在外科临床上,血管钙化严重的患者并不在少数,以冠心病患者为主。导致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通常有以下几种。   1. 高血压:当血压增高时,血管为了抵抗这种压力就会逐渐变硬。
  2. 高血脂:已有的研究结果表示,高胆固醇血症是血管钙化的致病性因素。
  3. 糖尿病血管病变: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造成小血管的钙化。
  4. 慢性肾病:肾脏病是一个代谢性疾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体内的钙质在血液中排不出去,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钙化。
  5.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管更容易钙化,比冠心病患者还要严重。
  6. 衰老:老年人发生动脉钙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血管多多少少可能都会出现钙化,但如果合并多个危险因素,那么钙化就会进展得比别人快。
  7. 熬夜:熬夜时,疲惫的身体会在血管内释放一些特殊的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血管收缩,且促进血管发生钙化。



  根据北医三院心外科临床医生观察的情况,除遗传因素外,几乎所有的冠心病或者严重血管钙化的年轻患者,都有吸烟和熬夜的陋习,其中最年轻的患者不到30岁。凌主任特别提醒大家,晚睡晚醒也算熬夜,如果每天凌晨才睡,第二天中午才起,哪怕睡够了8小时,长期如此也可能导致血管钙化的发生。熬夜时我们的血管会收缩,尤其是小血管会不停地使劲收缩,若长年累月地熬夜,血管“过劳”就会发生硬化或狭窄。但由于工作压力的减轻和对睡眠需求的降低,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夜生活”其实比我们想象得更丰富,聚会、看电视、玩手机,总是能熬到半夜才睡觉,造成生物钟严重紊乱,对血管带来了不小的“灾害”。而且,这种对血管的危害不仅发生在心血管,对脑血管和全身所有血管都有不小的影响。其他导致血管钙化的不良生活方式还包括:饮食不规律、饮酒、久坐不运动,等等。

新方法,拯救被“逼上梁山”的心脏


  血管钙化的常见治疗方法,可分为三个方面: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适合轻症患者,对患病人群也可起到预防作用。其中包括控制饮食,每日的总热量摄入不能过高;均衡营养,要多吃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心情愉悦;戒烟戒酒;及时控制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控制血糖。药物治疗主要有四种药物:降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及溶血栓和抗凝血药物。如果患者的病情嚴重,特别是冠状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出现了明显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可采取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57岁的靳先生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便总觉得自己心脏憋得慌,有时晚上睡到半夜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无法平躺睡觉,经过检查发现它的血管出了大问题,回旋支狭窄95%,前降支完全闭塞。由于靳先生心脏的三支主要血管都钙化得很严重,如果在钙化位置安放支架,可能会发生位移或穿孔,甚至有心脏破裂的风险,同时靳先生心脏的血管病变非常弥漫,累及了多支血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放支架,需要5~6枚支架,由于支架是外来的异物,容易激活凝血机制被人体排异形成血栓,支架越多,堵塞的可能性越高,通畅率也越低。
  这种情况下,好像只有开胸搭桥手术行得通。但很多患者对传统开胸搭桥“望而却步”,因为会破坏胸骨,很多高龄老人的身体状态无法承受麻醉和手术的风险;稍年轻些的患者又对手术怀有恐惧心理,不愿尝试。凌主任表示,开胸搭桥手术的胸骨损伤和心脏停跳带来的损伤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属于常规手术,安全性绝对有保证。特别是对于血管堵塞严重的患者而言,手术本身比不做手术要安全得多。



  一提到开胸手术,不少患者胆战心惊,毕竟传说中的“开膛破肚”让人心有余悸。现在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升,有一种创伤小、保质时间长的新手术方式——小切口搭桥手术,可以拯救靳先生这类血管钙化严重的患者,拯救他们的心脏。目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已经完成了约1400例小切口搭桥手术,它的优势显而易见,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切口小,意味着操作空间狭小,必须借助工具进行操作,这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手术耗时长,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年富力强;手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血管吻合,使用的缝线比头发还要细,这种超精细的操作也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小切口搭桥手术是更加获益的,体质弱的患者经历这种小创伤手术也能够很快恢复。



  (编辑    姚宇澄)

受访专家

凌云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美国胸心外科协会国际会员。
  在2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对心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累计主刀心脏手术5000余例,总体手术死亡率低于1%。在小切口搭桥领域位居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首位主刀小切口搭桥手术超过1000例的医生,手术总例数位居国内第一,手术成功率99.5%。2018年,荣获由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时报》颁发的“荣耀医者——金柳叶刀”奖。 2018年8月起,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专家门诊,门诊楼二层心脏外科7号诊室
其他文献
受访专家马潞林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會常委兼肾脏移植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防治规范化培训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腔镜内镜专家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  擅长于腹腔镜辅助和
期刊
丛明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常务委员。专攻中晚期肿瘤综合支持治疗及肿瘤营养,擅长癌症相关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治和癌症康复期膳食指导。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刘金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副主任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
期刊
“返老还童”大都出现在小说中,习武之人随着对功法、仙术的修炼精进,自身状态变得越来越年轻,年近百岁却拥有青年一般的容貌,人们将这种美好幻想寄托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的渴望。然而,生活中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面临身体机能减退、更多疾病风险,以及最后的生命衰竭。但若通过科学的干预、保健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甚至在特定的组织和脏器上实现“返老还
期刊
受访专家赵守琴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装备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耳力学与中耳植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听力重建和整形,耳硬化症手术、耳聋的听觉植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研究等。  门诊时间:
期刊
受訪专家张学武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市风湿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常委及协会骨质疏松学组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继发性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及痛风关节炎的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周四上午柳鹏  医学博士,主任营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
期刊
这是一位从小山村中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是一位癌症领域的重磅级学者,也是我国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位拓荒人……  “永远向前走,否定到最后”。有人说他就像“苦行僧”一样,在自我批判中成长,所经之处均是历练。一路走来,他早已功成名就却从不自满,坚持做一个敢于对自己说“不”,敢于对不完美的医学体系说“不”,敢于对流言蜚语说“不”的人。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山村中走出的“战士”  “表哥比我大三个月,
期刊
癌症是当今社会中健康的头号“杀手”,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已经成为导致癌症发生的首要诱因。在20多年的时间里,演员陶玉玲先后三次罹患癌症,却都凭借着自己乐观的心态、坚定的意志,在医生的治疗下成功康复。  但是,有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陶玉玲,作息良好、无不良嗜好的自己,为何会三番两次地成为癌症的“攻击目标”呢?难道癌症真的防不胜防吗?对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杨跃主任为我们进行了科学的解答……日常生活中的
期刊
● 控糖饮食也可多姿多彩  近年来,糖尿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球糖尿病的成人患者数量已远超4亿人,并且发病率仍在逐年攀升。但是“常见”与“熟悉”却并不意味着足够了解,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一日三餐几乎是灰色的,不敢吃米饭、面条、西红柿等含有大量糖分或可在人体内转变为大量葡萄糖的食物。单调的三餐让许多患者无法忍耐,他们有时会在家人不注意时偷偷吃些甜食来“过嘴瘾”,殊不知这比正常进食
期刊
受访专家葛凤麟  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正骨按摩科原主任,现中医科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工作室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第四批北京市名老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擅长运用葛氏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等各类骨伤病、筋伤病;头晕、失眠、神经衰弱、胃脘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内科病;以及乳腺炎、小儿先天性斜颈等妇儿疾病以及部分疑
期刊
受访专家王军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师从赵吉平、高树中等中医名家,获得针灸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委员、北京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穴位贴敷分会秘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擅长针灸治疗头痛、偏头痛、失眠、颈椎病、腰椎病、中风、头晕、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熟练应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