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古陶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古代陶塑艺术展开幕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日,第三届古陶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古代陶塑艺术展在西安开幕。本次活动是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博物馆、陶雅网、含光门博物馆共同主办,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陕西省收藏家协会、《收藏界》杂志社协办。来自海内外著名学者、收藏家以及全国各地的古陶瓷博物馆及古陶学会会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分为展示和研讨两部分展示部分包含不同时代、地域、类别的中国古代陶塑。研讨部分通过交流,促进古陶文化的研究,寻找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
  11月3-4日,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陶工艺、材料、装饰等方面进行研讨。中国科学院教授王昌燧发表《陶器新论几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雷勇发表《中国北方西周墓葬出土玻璃料珠的科学分析及其工艺和产地研究》、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海因茨·伯克发表《伊斯兰陶器研究》、中国台北学者黄良莹发表《北朝陶俑与服饰发展》、西北大学讲师郭梦发表《多样的陶器烧制技术:选择还是进化》、河南安阳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泓发表《旁枝末节话陶俑》、重庆日报主编陈聪发表《四川地区汉代画像砖图案研究》、西安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发表《瓦当——帝王广厦惊天下》、西北大学教授钱耀鹏发表《烧制技术与陶器类型的突变现象》、陕西秦都古陶博物馆馆长李帖霖发表《秦汉陶俑艺术探究与反思》、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刘金祥发表《史学陶塑之我见》。在每一位代表发言后,专家都进行了点评并展开热烈的讨论。
  11月4日下午,由活动主办方及业内专家共同编纂的《中华古代陶塑艺术》的新书发布会同步召开,该书书名由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题写,专业、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古陶收藏的重要成果,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及学术价值。11月5日,在研讨会人员冒雨亲临杨官寨仰韶考古现场进行参观和考察后,此次会议完满结束。
  在全国各地古陶瓷博物馆、古陶学会和收藏家的大力支持下,第三届古陶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古代陶塑艺术展得以成功召开,这是继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大学之后的又一个古陶盛会,也是一次全面和系统地研究、展示中华古陶文化艺术的盛典。此次陶塑展表现出中国古陶研究者和收藏者对弘扬中国古陶文化的觉悟和努力,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博物馆、学者、收藏家对民族文化复兴的意愿和担当。
其他文献
2014年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溥心1960年创作的《骏马图》,经过几轮激烈的争夺,最后以630.3万元成交,引发了全场拍卖会的高潮。  溥心(1896-1963年),原名爱心觉罗·溥儒,字心畲,又号旧王孙、羲皇上人、西山逸士,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弈之孙。曾以画名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那么,他不同类型和题材的作品在当今艺术市场上的价值表现如何呢?  一、民国时期声名鹊
期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七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景,并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又呈现出绚烂生动的画面,使我们如痴如醉。中国文人之所以爱莲、爱荷花,因为它是洁身自好的象征。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恬静怡然的风致,每每读来,更是让人情动于心,神往不已。在中国繁多的艺术种
期刊
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亮点不是天价神话,而是马云微博的“油画首秀”:他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曾梵志在2014年合作的油画《桃花源》,该画以130万港元起拍,经过32轮竞拍,最后被浙江一富商以3600万港元拍下,这一拍卖结果立即成为艺术圈与企业界新的话题。  相对企业界对马云“神功”的肯定,艺术圈则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他们惊奇于当代油画受到中国新贵的肯定,也对油画作为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绘画形式被没有受过
期刊
岁月脚步来去匆匆,时光流逝悄无声息。我们还没来得及珍藏一枚历经四季流转的叶子,还没来得及叩问自己漂泊不安的灵魂,又一轮年岁就要和我们挥手作别了。  细细数来,《收藏界》已经伴随了读者十四个春秋。作为一名“老编”,也与很多的读者、作者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随着电子媒体的日渐昌盛,纸媒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很多的大牌媒体都在纷纷倒下,或停刊或转型。其中甚至包括曾捧红了很多大
期刊
(接上期)二、越式青铜器  锡都博物馆收藏的青铜钺、锄、三羊盒、三足盘等,多见于两广、湘赣、闽浙等地区,是红河流域和岭南地区常见的器物。  1.兵器  (1)铜斧:锡都博物馆收藏有多件青铜斧,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半圆銎形斧(图30)。整体似山字形,中间有圆銎,刃部在器身下缘,长约10厘米左右,素面无纹饰。  (2)铜钺:个旧市锡都博物馆收藏的铜钺(图31),为个旧黑蚂井出土,1988年征集。为长方形
期刊
虽然在今年的香港秋拍市场上,中国艺术品依然没有走出低谷,但是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却竞投激烈,不少更超越高估价多倍成交。在业内人士看来,明清家具屡创天价,将使得欧洲古董家具的价值洼地效应逐渐显现出来。  名家珍藏亮相申城  进入2015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如雷贯耳的收藏家通过一系列的重要拍卖被广大中国的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如“东方艺术教父”安思远、“攻玉山房”掌门人叶成耀等。重要的私人藏家的收藏不仅体
期刊
万 年  南山程衡,程万年,晚清绘瓷的大师级人物。作品传世不多,所见皆极精彩。去年偶得四节盒中的一节,绘山水,署南山。万年虽号南山,但仅署南山却不能肯定就是万年,字又是蒋玉卿的代笔,姑且说疑似。那一笔朦胧山水却是画得好,寸把宽的窄幅,近渚远水高山,竟有万千气象,掌中玩器,有大胸襟。  世人常见的构图,中规中矩的画法,能画出这效果殊觉不易。但万年不仅仅止于此,他是个有创意的画师,笔下作品常常不循常例
期刊
陈丽华,1941年生于北京,满族,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荣誉博士。倾心黄花梨、紫檀古家具,收藏、修缮、复制逾40年。  采访者:据说您儿时就接触到紫檀家具,家中有一对皇族祖传的紫檀大柜,请您回忆描述一下那件宝贝?它在家中是否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陈:我的祖上是满族清八旗之一的正黄旗人。记得小时候,家里摆设的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硬木家具,有架子床、顶竖
期刊
珐琅彩瓷正名为“瓷胎画珐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是专为清宫御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由于烧造难度较高且数量稀少,故多是帝王独享,仅有小部分用于犒赏功臣。其创烧于康熙晚期,雍乾两朝日渐盛行,清后期仅有少量烧制。尤其是发展至鼎盛期的乾隆朝,其数量不但远超康雍两朝,深得乾隆爷的喜爱,而且器型更加丰富多彩,仅瓶类造型就有双连瓶、葫芦瓶、蒜头瓶、象耳瓶、玉壶春瓶等多种。现今笔
期刊
“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之田黄寿山石印章及把件(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