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现代金融业不仅需要知识丰富的理论型人才,还需要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相辅相成,教师不能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因此金融学专业应根据学科培养目标建立起实践性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围绕培养实践能力,确定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开展实践性教学,根据各课程体系的技能要求,制定出相关的培养项目。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金融学人才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金融学;教学改革
金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企业重组并购,小到线上水、电缴费,金融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高校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綜合素质。
一、我国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践性教学是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我国除了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外,还有许多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广[1]。金融人才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特点,各类型、等级金融人才都有其需求市场。因此,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相比其他社会学科,金融学具有社会实践性更强的专业特点,这也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运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专业训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面对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性因素[2]。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金融业逐渐实施对外开放,外国银行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由于金融经济管理模式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转向国际化迫在眉睫,所以我国需要大量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经济理论基础与金融实务能力且外语水平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各高校金融专业课程应遵循时代要求,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
二、目前我国经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过于专业,实践课程学时少
长期以来,金融学的课程设置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为导向,注重金融理论而忽视金融专业实践。当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则会呈现重深度、轻广度的弊端,长期如此将不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金融学是在国际金融学、期货学、投资学等学科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知识涉及相关各个学科。如果广泛开课,而不把知识整合单独开设一门金融学科,势必是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类专业知识不断交叉、渗透、融合的应用学科相继出现,如果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是无法适应新技术不断衍生、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3]。当然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课程的开设无异于纸上谈兵。学校开设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但实践课程学时少,会造成学生业务知识不熟练。学生需要一个从基础理论学习向模拟实践操作的过程,所以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技能性课程比例低,课程结构不灵活
金融学课程体系以学科基础、专业课程为主,其他课程为辅。这种课程结构的计划刚性过强,学生缺少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和老师的创造力,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金融学的教学应本着的原则,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主动传播知识,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在实践技能型课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4]。学生通过亲自搜集资料,研究复杂的金融经济案例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下效果。
三、当前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增强课程设置灵活性,创新教学手段
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一些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把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贯穿于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专业化能力[5]。课程设置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适时将最新金融案例容纳到教学内容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用生活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金融事件举例,引导学生关注金融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分析金融案例的能力。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仅仅依靠播放、讲解PPT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相关金融知识的歌曲、视频等。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把艰涩难懂的金融知识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二)注重学生综合测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传统应试教育的学生评价方法偏重用分数衡量和淘汰,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国外很多大学都推出了相关的综合能力测评办法。能力测评包含:金融企业组织领导能力、金融业务社交能力、金融业务经营能力、金融业务实践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6]。能力测评方法的推行有利于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定期进行金融知识的理论、技能培训,使教师及时学习新理论、转变新思路、开拓新业务,打造一支培养应用金融型人才的高质量教师团队。
(三)坚持实践检验真理原则,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设计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明确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认知实习考核的范围,组织学生分批次、有步骤的实施假期金融企业参观性调查、短暂性实习。调查内容与在金融企业的实习经历相结合,要求学生寻找并提出实习企业所存在的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策创造性的解决现实问题。
结束语:
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高素质金融学人才是金融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学习先进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师资团队建设,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金融业务技能,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师资团队质量。
参考文献:
[1]范享玖.浅析财经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知识经济,2016,0(12):144-144.
[2]耿刘利,黎娜。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J/OL].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
[3]厦门大学,陈美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苹路径选择|/OL].中国商论,2016(14):189-190.
[4]曹文芳,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18(13).
[5]沈良.民办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11).
[6]袁凌洁.基础金融知讯解析D.知识经济,2017(03)236+3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金融学;教学改革
金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企业重组并购,小到线上水、电缴费,金融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高校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綜合素质。
一、我国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践性教学是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我国除了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外,还有许多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广[1]。金融人才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特点,各类型、等级金融人才都有其需求市场。因此,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相比其他社会学科,金融学具有社会实践性更强的专业特点,这也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运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专业训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面对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性因素[2]。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金融业逐渐实施对外开放,外国银行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由于金融经济管理模式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转向国际化迫在眉睫,所以我国需要大量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经济理论基础与金融实务能力且外语水平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各高校金融专业课程应遵循时代要求,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
二、目前我国经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过于专业,实践课程学时少
长期以来,金融学的课程设置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为导向,注重金融理论而忽视金融专业实践。当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则会呈现重深度、轻广度的弊端,长期如此将不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金融学是在国际金融学、期货学、投资学等学科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知识涉及相关各个学科。如果广泛开课,而不把知识整合单独开设一门金融学科,势必是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类专业知识不断交叉、渗透、融合的应用学科相继出现,如果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是无法适应新技术不断衍生、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3]。当然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课程的开设无异于纸上谈兵。学校开设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但实践课程学时少,会造成学生业务知识不熟练。学生需要一个从基础理论学习向模拟实践操作的过程,所以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技能性课程比例低,课程结构不灵活
金融学课程体系以学科基础、专业课程为主,其他课程为辅。这种课程结构的计划刚性过强,学生缺少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和老师的创造力,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金融学的教学应本着的原则,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主动传播知识,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在实践技能型课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4]。学生通过亲自搜集资料,研究复杂的金融经济案例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下效果。
三、当前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增强课程设置灵活性,创新教学手段
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一些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把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贯穿于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专业化能力[5]。课程设置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适时将最新金融案例容纳到教学内容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用生活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金融事件举例,引导学生关注金融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分析金融案例的能力。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仅仅依靠播放、讲解PPT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相关金融知识的歌曲、视频等。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把艰涩难懂的金融知识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二)注重学生综合测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传统应试教育的学生评价方法偏重用分数衡量和淘汰,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国外很多大学都推出了相关的综合能力测评办法。能力测评包含:金融企业组织领导能力、金融业务社交能力、金融业务经营能力、金融业务实践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6]。能力测评方法的推行有利于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定期进行金融知识的理论、技能培训,使教师及时学习新理论、转变新思路、开拓新业务,打造一支培养应用金融型人才的高质量教师团队。
(三)坚持实践检验真理原则,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设计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明确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认知实习考核的范围,组织学生分批次、有步骤的实施假期金融企业参观性调查、短暂性实习。调查内容与在金融企业的实习经历相结合,要求学生寻找并提出实习企业所存在的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策创造性的解决现实问题。
结束语:
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高素质金融学人才是金融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学习先进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师资团队建设,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金融业务技能,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师资团队质量。
参考文献:
[1]范享玖.浅析财经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知识经济,2016,0(12):144-144.
[2]耿刘利,黎娜。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J/OL].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
[3]厦门大学,陈美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苹路径选择|/OL].中国商论,2016(14):189-190.
[4]曹文芳,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18(13).
[5]沈良.民办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11).
[6]袁凌洁.基础金融知讯解析D.知识经济,2017(03)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