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交互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myaa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课堂互动的构建者;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师引导的成效。但教育实践发现,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存在主体消解的弊端,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也常面临构建何种师生互动的难题,导致师生互动效果差甚至无效,小学语文课堂中亦是如此。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生命”,从生命化教育视角出发,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视为生命活动的交互,对于构建合理的师生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叶澜在生命实践教育理论中提到,教育是生命交互与沟通的过程。生命化教育即是以生命为核心,依据学生生命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为生命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创造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学生生命发展的主体性、完整性、独特性和生命体验。
  一、从生命化教育视角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一)生命发展的主体性决定了师生互动方向
  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被動接受者,二者间的互动是不平等的、单向的。但每个个体对于自身生命发展都具有平等的主体权利,因而彼此间的交互也是平等、双向的。强调生命发展的主体性,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必须双向、平等。这首先意味着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应充分发挥主体性,成为平等互动双方中的一边,其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应受到尊重,从而保证学生按自身需要获得发展。其次,这也意味着教师对于师生互动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即尽管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具有平等交互的权利,教师不能干扰、忽视学生的主动发展,也不需要完全被动地由学生把握师生互动。
  (二)生命发展的完整性决定了师生互动内容
  语文学科具有包容性,它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情感熏陶、价值观形成。在生命化教育视角下,任何小学生都是完整的人,知识增长只是他们发展的一个方面,多方发展才是生命发展应有的形态;而人格、个性、道德、能力、社会性、情感等的形成和完善与其生命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生命化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内容提出了要求,仅以学科知识作为互动内容是不够的,还应注重学生相关技能的进步、能力水平的提高、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等。
  (三)生命发展的独特性决定了师生互动差别
  每个人都是独特、不可替代的生命个体,具有与他人相区别的一系列稳定的个性心理特质。因此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小学生发展特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善于理解,有的优于表达;有的活泼主动,有的安静内敛。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提出,应使所有个体受到与其相适宜的教育,这与生命化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要求相同。生命发展的独特性决定了“一刀切”的师生互动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宜性师生互动的构建必须考虑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独特生命特点。
  (四)生命发展的体验决定了师生互动情感
  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是不同个体生命实践活动的交互,是一种生命体验的交融。生命体验并不仅仅是对实践活动的简单感受,更是生命整体的运动,是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撼动着人的情感;如学生可以在一次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感受爱与尊重。由于教师的发展水平高于小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师生互动的引导方,重视生命发展的体验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运用语言、动作等互动手段唤醒学生对互动内容的积极感受,以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生命化”师生互动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旨在以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展现生命价值,实现教学相长的生命发展。但很多教师缺乏生命化教育的目光,导致师生互动单向、低效。因此,教师应从观念改变开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生命化”的师生互动,以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
  (一)创设双向互动环境,发挥学生主体性
  生命化教育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更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主动发起者、主动呼应者。传统课堂上常见这样一幕,教师频繁发起师生互动但乏人呼应,或学生的回应结果不被教师认可,这是由于教师权威正逐渐消磨着学生参与教育活动时的主体性。尽管素质教育已推行良久,但上述单向的师生互动仍然普遍存在,创设双向互动环境,重新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刻不容缓。首先,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营造轻松、活跃、民主、平等的气氛,课堂之外也要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关系,使学生不再“惧怕”教师,意识到课堂是一个能在特定规则下主动自由表达和参与的环境,而不需其三缄其口。其次,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发起师生互动,如在学生主动提问时积极地给予反馈,并表扬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行为。最后,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应该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如教师可以多采用追问和探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或进行头脑风暴、抛出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考,以此支撑语文教学。
  (二)关注完整生命发展,建立多维互动内容
  教师是学生完整生命发展的促进者,在进行师生互动时更应着眼于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完整发展,为学生建立多维互动内容。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各类“营养”,扩展语文教学的外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教授更多自然科学知识或人文观念,而是要求不能将师生互动的内容局限于课本上,应同时注重情感引导、观念树立、社会性发展,尽可能的师生互动包罗万象,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其次,教师应筛选师生互动内容,关注生命的完整发展并非全部发展。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和谐全面提升,而不是知识技能的面面俱到。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时也不要盲目扩充互动内容,仍应以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主。
  (三)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形成适宜性互动结构
  独特的生命个性标志着独特的生命价值,而实现生命价值必须经过适宜性发展,师生互动便是促进师生适宜性发展的一种方式。形成适宜性互动,首先要求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并非要消解班级授课制,而是要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如利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结合,打造多样化师生互动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特点。形成适宜性互动也不能泯灭教师的个性发展要求,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能力体系和交往特点。教师在尽量适应学生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尽量选择适合自身的师生互动方式,调整师生互动节奏,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还能发挥教师优势,为学生营造精良的互动环境。另外,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闪光之处,不能仅看到学生的成绩,更应看到学生的努力、良好品质、优秀思维、独特的能力。
  (四)改变功利价值理念,以情感构建师生互动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没有情感融入的师生互动是不合格的,只有师生都有充分的情感理解与表达,才能真正实现生命间的交互,创造有价值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形成的功利性价值理念,不再将回答正确与否作为师生互动成效的价值判断标准,而是应该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考、思维是否有逻辑条理、是否有情感投入作为师生互动成效的判断标准。在语文这种人文性、情感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肯定学生的情感投入,呼应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构建良好师生互动的必然条件。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的教育发展热点。树立生命化教育理念,构建起和谐、平等、发展、体验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才能使师生互动真正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文质.基于生命化教育立场的语文教育再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作者简介:梁菊香,女,1987年生,山东省枣庄市人,研究方向为小学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为当代教育和舆论关注的热点,语文作为教育规划课程的一部分,也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塑造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的任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就是教学活动。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本校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自读课文“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阐释“圈放有法,精略相辅
【摘要】小古文閱读教学是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培养孩子爱上民族语言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做出自己的规划与设计。源于此,笔者在小学高段进行了小古文群文阅读的尝试,执教了两则笑话《一钱莫救》和《藕如船》,并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体验式阅读倡导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知、欣赏、品味文学作品,调动起自己独特的多种感官,去读、去听、去看,把握直觉体验;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与同学、与自己交流,挖掘体验;在课堂与文本的空白处想象思考,填补体验;有效拓展,整合阅读与写作,深化体验。本文着力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种体验策略,并将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进行记录与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主体;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初中生的性格比较急躁,因此在阅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间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件心旷神怡的事,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本文主要讲述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与其内心的强大息息相关,“腹
【摘要】课本剧表演的创作主体和表演的主体都是学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本文结合对话理论,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为例,从课本剧编演的意义、实践及反思三大方面来探讨其对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课本剧;对话理论;愚公移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谁解其中意——什么是课本剧、对话理论  课本剧兴起于1986 年,由天津师专的吴亚
【摘要】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两岸不仅语言相同,文化也相通,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也各有千 秋、各具特色,有许多可相互借鉴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两岸小学教科书的编写特点,通过对教科书结构及内容的比较分析,达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以促进两岸语文教育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康轩版;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拓展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时代下,语文教师应当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做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部编版教材,根据自己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单元拓展阅读教学中所做的教学尝试,就如何有效开展单元拓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美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现阶段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感悟美,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体验情感,从而真正掌握语文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面对伟大的托尔斯泰的作品——《一个人有多少土地》的教学时,我完全打破了课堂上一板一眼的常规做法,采用跳讲的方式,将文本中的重点“囫圇吞枣”地给学生进行讲解。结果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听课热情,更是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短短45分钟内一节课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课堂生成的异彩处处绽放!  【关键词】囫囵吞枣;名篇;浅谈;课堂教学  
【摘要】汉字学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进行微课资源开发的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时间和需要,设计微课内容的不同侧重点,细化开发不同类型的汉字学微课,将讲解型、导学型、复习型、拓展型汉字学微课恰当地运用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上,实现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汉字学微课;课堂功能转变;识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