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华:破解企业技术创新难题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cat8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于说“搞创新是找死”,也反映出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对于创新的认识和支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如何能使“中国制造”长久地赢得世界市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院长徐冠华院士指出,关键途径就是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中国制造以高价值引领世界市场、而不是以低价格打入世界市场。
  为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同济大学和上海张江集团联合承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即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浦东召开,论坛的核心议题,就是探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论坛举办前夕,《新民周刊》与徐院士进行了电话连线。
  不搞创新是等死,搞创新是找死?
  新民周刊: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并确定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但是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不搞创新是等死,搞创新是找死。因为创新需要大量投入,但收效却又不能立竿见影,很多情况是:企业投了很多钱进去,几年内都看不到成果,最后因资金短缺而死掉。所以,企业哪怕是等死,也不敢贸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去搞创新。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徐冠华:对很多企业来说,“等死”也好,“找死”也罢,都是对当前状况的一个形象的总结。
  说“不搞创新就等死”,是企业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当然也是一种切肤之痛。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在竞争中生存、发展。
  至于说“搞创新是找死”,也反映出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对于创新的认识和支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企业勇于去搞创新,并且有能力去搞创新。
  
  鼓励企业创新政府该做什么
  
  新民周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已经成为共识,那么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呢?
  徐冠华:政府要支持企业创新,需要从环境的建设着手,把创新环境的建设,作为支持企业创新的一个基础的、主要的手段。
  比如税收政策,其核心是用税收减免来鼓励企业创新,让企业感到创新既有付出,也能得到实惠。具体来说,就是采取对企业技术开发费用税前抵扣的政策,有效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这是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尽管有些个别省市自行制订了具体细则,但在国家整体层面上,具体细则仍然没有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徐冠华:除税收政策外,用好政府采购政策,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支持企业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但目前这一政策急需得到落实。以前有种说法,叫做“同等优先”,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全面的,也无法实施。
  因为“同等”实际上不存在。我举个例子,比如软件,一个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如果没有经过千千万万用户的使用,是不可能发现潜在漏洞的,它需要不断修改、完善。一个小公司这样,大公司也如此,比如微软的软件就有不少“补丁”,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产品非常完善,中国软件产品永远不可能进入市场。另外,在价格上,当我们的公司推出一个新产品的时候,跨国公司的产品往往通过降价把你挤垮,我国的小公司怎么与之竞争?所以,以价格和技术水平“同等优先”为原则的政府采购,容易演化为“国外产品优先”,使国内一些优秀的产品被排除于市场之外。
  再比如我们的大飞机项目,即使我们的产品取得了“适航证”,飞机搞得再好,与飞了数十亿公里的波音、空客飞机相比,我们的飞机终归是新的。如果没有政府采购支持的话,我们可以说是很难和国外产品竞争的。
  
  政府不宜自己操办高科技企业
  
  新民周刊:创新的人才投入和资金投入是巨大的,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否有这种能力?
  徐冠华: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54个国家高新区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超过80%。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鉴于高科技企业风险大、高科技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不一定自己直接操办这些高竞争性的科技企业,这样风险太大,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府创造环境,让市场进行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实践也证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像惠普、微软、戴尔等),都是从小企业滚动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些年来,我国的联想、海尔、华为等企业也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这可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主要形式。
  为何不以高校为技术创新主体?
  新民周刊:目前很多高校在搞科研成果产业化,这是否与“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相背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校应如何定位?
  徐冠华: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当然,高校的任务首先是培养创新人才,同时也要在科技创新中做出自己的贡献。高校的贡献应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做好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现在问题是,我们的基础技术积累不够,很容易出现创新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其二,在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工作中,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
  现在很多高校质疑,为什么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而不是以高校为主呢?我的看法是,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活动的过程,它不仅包含科技的创新,还包含管理、市场、商业模式以及金融运作方面的创新。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多数大学教授或研究员都可以完成这一个全过程,即每一个人既是技术专家,又是企业家,这不现实。
  大学的自身特点决定,它们必然注重技术指标的先进性。但技术指标的先进,往往并不意味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如,技术很先进,但产品的价格高,没人买,它就不具备竞争力;还比如一项技术,如果不能和其他技术集成,就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是很多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成功的一个原因。
  
  把支持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
  
  新民周刊: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如日本、芬兰、韩国等。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技术创新型国家”或“创新型国家”。请问徐院士,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和典型经验是什么?
  徐冠华:目前世界上有20个左右的国家属于这类国家。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开支占GDP的指标大都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都在30%以下。这些国家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97%。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韩国是从落后国家发展为创新型国家的成功范例。1962年,韩国人均GDP只有82美元,与我国当时的水平大体相当;到2001年达到8900美元,比我国高出9倍之多。2007年,韩国的人均GDP更是达到20000美元,遥遥领先于中国。更重要的是,在半导体、汽车、造船、钢铁、电子、信息通讯等领域,韩国都比我国较晚起步,但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走到我们前面,并跻身世界前列。
  韩国在许多重要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培育上取得了突出成绩。1990年,韩国政府决定修建汉城至釜山的高速铁路,并决定引进法国的技术。从1995年引进第一辆法国高速列车开始,它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已掌握了高速列车研发和制造技术,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列车,提出向我国出口。韩国的核电技术,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制造,前后用了20年时间,现在已经向世界输出核电技术和装备。汽车制造业,从引进日美技术到形成自主品牌出口国际市场,前后用了10年时间。移动通讯产业,从引进美国的CDMA技术到实现产业化,前后只用了4年时间,目前已占据全球90%的CDMA市场份额。
  我们研究发现,韩国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把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
  一是始终致力于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技术能力。从60年代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就高度注重消化吸收,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比例达到1:5。
  二是持续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0.77%增长到2001年的2.96%,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在接近3%的水平,远高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
  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企业研究开发机构从1978年的48个,增加到现在的超过10000个。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像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公司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技术创新的领先企业。韩国正在实施新的科技发展规划,重要目标是2015年成为亚太地区的科研中心,并进入世界前10个领先国家行列。
其他文献
不到20年时间,全球化终于使新帝国的围墙搭建起来,以“新闻无疆界”、“人道无疆界”、“电影无疆界”这些帝国利器,围墙正在连接最后的缺口。  电影,无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能不能自许真实或历史真实?这是遍观今年戛纳的选片,在资本与政治结盟的现实面前,跃入人们脑海里的一个问题。  电影最早是为梦想而诞生的,一百年后,这门职业中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逃开制造梦想的任务,日益钻进追逐真实的牛角尖。故事片纪录片
只有在崇尚自然、体验自然的践行中,才能物化为内心对自然的诉求与抒情的有机结合。  在山水画创作中,忠民运用娴熟的书法技巧,淋漓尽致又恰如其分地将书法特有的审美趣味融入到画法之中。观他的画幅,可以感觉到特有的律动与节奏。他上溯宋、元路径,在群山、丛林、溪流、扁舟等形象的从容布局中,师承前人画法特点,呈现墨色浑厚的境界,以披麻皴法突出山石的质感与层次,以皴笔与墨点相映成趣,湿墨的濡染与干笔的点擦互衬其
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李嘉诚是多元化经营的旗帜,但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反复讲,李嘉诚说他的多元化经营,一定等一到两个项目永远挣钱,才会进行第三个。这一两个永远挣钱的项目,就是多元化经营的阿基米德支点。一个企业有专业化经营,而一个家庭必是多元化经营。一个家庭的资产配置,就是家庭的多元化经营。  每个家庭都有阿基米德支点,这个支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是“互联网上最后一桶金”,而是家庭每个成
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李嘉诚是多元化经营的旗帜,但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反复讲,李嘉诚说他的多元化经营,一定等一到两个项目永远挣钱,才会进行第三个。这一两个永远挣钱的项目,就是多元化经营的阿基米德支点。一个企业有专业化经营,而一个家庭必是多元化经营。一个家庭的资产配置,就是家庭的多元化经营。  每个家庭都有阿基米德支点,这个支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是“互联网上最后一桶金”,而是家庭每个成
诚如《新民周刊》记者所言,以一位普通肇事者来评说,当阳女市长范晓岚于情于理,做得还算无可挑剔。确实,如果没有网友的披露,车祸风波将风消浪匿。其实,作为车祸本身的研究并无多大意义,而潜伏于车祸背后的深层次思考才是政府应当引起重视的。  思考之一是异地任职。主管首长异地任职已成一些地方执政时尚的风景线,其原因在于干部升迁或调动之后,由于两地城市等级座次的差异导致干部普遍不愿因岗位变迁而居住易地,除非新
创业12年,已成行业翘楚的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一直有个远大的梦想——亲手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百年品牌。对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实现这个鸿鹄之志恐怕要经历更多的挫折与阵痛,创业艰难,守业更不容易。不少民营企业在扩大规模过程中,或者出现方向选择上的失误,或者因为家族矛盾引发分崩离析,这样的案例应该说层出不穷。  对此,钱金波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战略决策上的困难。胸
编者按:股指向何处去?回答这个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望一眼头上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小非”解禁。有统计表明,解禁总量高达20万亿元人民币,甚至超过了居民储蓄的总额。有人据此认为,“大小非”已成股市难以承受之重。也有人认为,不必过分夸大“大小非”带来的压力,减持行为会与理性同在。在股改3周年之际,这如山的筹码,带来了尴尬和考验。    “大小非”是什么病     正是基于种种“巧妙安排”,“大小非”
“大小非”减持终将回归理性。自它们获得流通权开始,“大小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从产业资本演变为金融资本。其决策行为和其他流通股东并无两样。  接近20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非流通股(或称限售股)解禁,成为目前投资者对市场的重大担忧。我们需要对所谓“大小非”(即大股东及小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有更深入的认识。    天然平衡器    我认为,“大小非”是A股估值的天然平衡器。尽管证券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而存在
作为一个黑人,奥巴马的总统之路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平坦,白人中间选民的态度将会对本次总统选举形成决定性影响。  没有人可以否认,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政坛上演得最为精彩的一出好戏。这出戏之所以精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场戏中叱咤风云的主角们:一个老人,一个女人和一个黑人,使得选战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而在这三位主角中,黑人面孔的奥巴马毫无疑问更具人气,更受关注。  在今年总统选举的初选
34岁的赵阳干了10多年城管工作,是南京市玄武区一名基层城管队员,却是一个被称作比市容局长知名度还高的城管。近6年,他用网名“桥上人家”在网上坚持开办一个“城管行政执法之家”论坛,因为屡次抨击南京城管现状的各种弊病而闻名。  《新民周刊》:你知道殴打市民的事件后第一反应是什么?  赵阳:我愤怒、无奈甚至羞愧,但是没有“震惊”,因为发生城管打人的事件已不足为奇。  《新民周刊》:城管为什么老是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