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跳远技术对助跑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距离长,速度高,而且准确性强。助跑是跳远的前提,没有准确的助跑,跳远技术再好,也没有成绩。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综合分析,从现代跳远特点出发,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进行研究,提高助跑准确性已是当前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为跳远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跳远;助跑;准确性
助跑与起跳合理衔接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助跑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此次试跳的实效乃至成绩,不少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因踏板不准而造成失败。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中瓦特第5次8.13米,瓦特第6跳仅得8.16米,托尔斯第6跳7.98米状态平平,克莱耶第6跳失误,最终英国选手卢瑟福德以8米31夺得冠军,澳大利亚选手瓦特以8米16的成绩摘得银牌,美国选手克雷以8米12的成绩获得铜牌。
一、助跑的准确性技术分析
(一)助跑节奏
助跑节奏是指完成助跑的过程中动作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合理配合。每一步都具有时空特征,它直接影响助跑的步长和步频,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的、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准确踏板的关键,而开始的几步又是整个助跑的关键。因此在训练中要有具体的手段:(1)采用简单的、单一的和固定助跑出发姿势;(2)设置第二标志,控制助跑醉6米的距离;(3)熟悉助跑动作特点;(4)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节奏知觉,还要有节反应,在训练中以此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提高肌肉感觉的灵敏性;(5)听不同节奏的击掌声跑;(6)连续做不同步数的助跑起跳;(7)不等距离跨栏跑;(8)多次改变节奏的100米跑;(9)按确定的助跑节奏模式反复练习助跑起跑。
(二)助跑距离
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助跑距离太短或太长都不能使其在最高速度时起跳。距离太短,运动员在起跳前难以达到最高速度。资料表明起跳前跑动速度每提高0.1米/秒,可使跳远成绩提高1%—2%。而距离过长则会造成助跑最后几步的速度节奏和效能降低。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数一般为19~22步,助跑距离为42~46m之间。但从近几年来统计的资料来看,这个距离有所延长。当代男子跳远的助跑训练,更注重助跑的放松和节奏感,因此运动员多采用行进间启运和缓升式加速。如现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的鲍威尔在创8.95m世界纪录时,就是采用先走4大步,再跑22步的助跑方式,其助跑距离达到50.64m;卡尔、刘易斯跳8.91m时,虽采用原地站立式起动,但其放松的缓升式加速也使其助跑距离达到了51.30m。
(三)最后几步的技术控制
1 正确设置助跑标志
为了使助跑上板更加稳定和准确,可在助跑途中设置标志,但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助跑时的注意力和影响助跑的连贯性。设置标志为了使助跑更准确和提高助跑速度或在维持速度中进入起跳。一般在助跑的最后4步处设置一个标志,一调整跑的节奏。
2 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
跳远最后几步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最后几步的助跑节奏和动作,直接影响到踏板的准确性。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加强最后4步的节奏和步长的控制。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优秀跳远运动员主要表现为两种技术特征:一种是最后几步的步长相对缩短、步频明显加快,形成一种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技术节奏;另一种是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快速上板的技术特征。传统理论认为助跑最后几步步长应为中、大、小,即最后第三步步长为中,最后第二步为大,最后一步为小。从第六届雅典世界田径锦标赛跳远决赛的运动员最后阶段的助跑看,也表现出这一规律。但最后几步的步长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助跑技术特点有密切关系,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最后几步要充分体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不能强求用统一的模式去完成。
二、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一)对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认识不够
有一部分教练员、运动员思想上对准确的助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认识不够,片面强调速度,而忽视了准确性的训练。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比赛的助跑成功率为75%左右,然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和国际的一些重大比赛中,助跑成功率大大低于这个比例,如第8、9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助跑成功率不到71%,这和教练员、运动员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
(二)助跑起动方式
起动方式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一般采用站立式起动技术较易使步点准确。有资料证明全国几次重大比赛男子跳远中,站立式起动156次,成功124次,占总数的79%。而行进间起动的成功率只有55%。这是因为: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使双足站立距离、双膝关节弯屈角度、上体前倾角度等,容易保待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保持稳定;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起动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出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有不少优秀的运动员喜欢采用这种方式起动。
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训练中不论采用何种起动技术,首先,应当始终如一,在起动前几步应控制好步长,要使起跑后第一步的步幅及后几步的步长、速度和蹬地力量都应保持一致;其次,必须严格控制起动时身体的姿势,使动作放松且有弹性。最后随着助跑速度的稳步提高,速度和节奏越来越快,最后4—6步突出表现为保持适当步长的前提下以加快步频的方法提高跑速,同时也要使身体的重心向上、向前运动,有利于取得起跳的最佳效果。在训练中我们可以采用先测定运动员实际起动步长,然后定格,画出每一个格的标记,让运动员控制好起动身体的姿势后,进行反复练习,此手段可在跑道上练习。
(三)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跳远助跑的准确性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步或捣小步。(2)一心想取得好成绩,心理压力过大,形成负担,而使动作变形破坏已有节奏。(3)助跑时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比赛上。这些都会降低助跑准确性, 因为跳远助跑需要固定的节奏、步幅、步频,而这一切有赖于运动感知。由肌肉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运动感知的协调活动,我们才能在助跑中固定节奏、步幅、步频,才能准确踏板。在训练和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对跳远技术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结合运动技术训练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四)气候、场地、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
由于田径比赛场地不是固定不变的,每次比赛气候也不会是相同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也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在气候、场地、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发生变化时都要影响助跑的准确性。例如:在逆风时运动员有可能踏不上板,在顺风时有可能踏过跳板。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就应适当调整助跑距离,提高踏板的准确性。在软跑道和硬跑道上比赛,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好坏,都会影响助跑的准确性。所以在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还要在训练中注意加强不同气候、场地情况下的训练,以减小这些因素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在跳远中助跑速度是成绩的基础,而助跑准确性是关键。影响跳远起跳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助跑的起动方式、助跑节奏、助跑距离、最后几步的技术控制、心理因素、气候、场地、身体机能等,以上谈到的只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有效办法改进和提高,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生理能力、心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就能大大的提高成绩。
当前,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跳远过程中表现出的合理的高速度的助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未来跳远技术的发展也将以合理的助跑技术结合起跳为突破口,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建立更加完美的跳远技术,以创造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安铁民、李东波.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方法[M].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41-42
[2]魏晓光.浅析跳远助跑上板准确性的控制[M].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2)-4-5
[3]付金秋. 浅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108-110
[4]王洪.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心理与技术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3-11
关键词:跳远;助跑;准确性
助跑与起跳合理衔接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助跑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此次试跳的实效乃至成绩,不少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因踏板不准而造成失败。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中瓦特第5次8.13米,瓦特第6跳仅得8.16米,托尔斯第6跳7.98米状态平平,克莱耶第6跳失误,最终英国选手卢瑟福德以8米31夺得冠军,澳大利亚选手瓦特以8米16的成绩摘得银牌,美国选手克雷以8米12的成绩获得铜牌。
一、助跑的准确性技术分析
(一)助跑节奏
助跑节奏是指完成助跑的过程中动作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合理配合。每一步都具有时空特征,它直接影响助跑的步长和步频,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的、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准确踏板的关键,而开始的几步又是整个助跑的关键。因此在训练中要有具体的手段:(1)采用简单的、单一的和固定助跑出发姿势;(2)设置第二标志,控制助跑醉6米的距离;(3)熟悉助跑动作特点;(4)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节奏知觉,还要有节反应,在训练中以此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提高肌肉感觉的灵敏性;(5)听不同节奏的击掌声跑;(6)连续做不同步数的助跑起跳;(7)不等距离跨栏跑;(8)多次改变节奏的100米跑;(9)按确定的助跑节奏模式反复练习助跑起跑。
(二)助跑距离
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助跑距离太短或太长都不能使其在最高速度时起跳。距离太短,运动员在起跳前难以达到最高速度。资料表明起跳前跑动速度每提高0.1米/秒,可使跳远成绩提高1%—2%。而距离过长则会造成助跑最后几步的速度节奏和效能降低。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数一般为19~22步,助跑距离为42~46m之间。但从近几年来统计的资料来看,这个距离有所延长。当代男子跳远的助跑训练,更注重助跑的放松和节奏感,因此运动员多采用行进间启运和缓升式加速。如现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的鲍威尔在创8.95m世界纪录时,就是采用先走4大步,再跑22步的助跑方式,其助跑距离达到50.64m;卡尔、刘易斯跳8.91m时,虽采用原地站立式起动,但其放松的缓升式加速也使其助跑距离达到了51.30m。
(三)最后几步的技术控制
1 正确设置助跑标志
为了使助跑上板更加稳定和准确,可在助跑途中设置标志,但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助跑时的注意力和影响助跑的连贯性。设置标志为了使助跑更准确和提高助跑速度或在维持速度中进入起跳。一般在助跑的最后4步处设置一个标志,一调整跑的节奏。
2 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
跳远最后几步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最后几步的助跑节奏和动作,直接影响到踏板的准确性。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加强最后4步的节奏和步长的控制。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优秀跳远运动员主要表现为两种技术特征:一种是最后几步的步长相对缩短、步频明显加快,形成一种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技术节奏;另一种是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快速上板的技术特征。传统理论认为助跑最后几步步长应为中、大、小,即最后第三步步长为中,最后第二步为大,最后一步为小。从第六届雅典世界田径锦标赛跳远决赛的运动员最后阶段的助跑看,也表现出这一规律。但最后几步的步长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助跑技术特点有密切关系,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最后几步要充分体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不能强求用统一的模式去完成。
二、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一)对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认识不够
有一部分教练员、运动员思想上对准确的助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认识不够,片面强调速度,而忽视了准确性的训练。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比赛的助跑成功率为75%左右,然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和国际的一些重大比赛中,助跑成功率大大低于这个比例,如第8、9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助跑成功率不到71%,这和教练员、运动员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
(二)助跑起动方式
起动方式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一般采用站立式起动技术较易使步点准确。有资料证明全国几次重大比赛男子跳远中,站立式起动156次,成功124次,占总数的79%。而行进间起动的成功率只有55%。这是因为: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使双足站立距离、双膝关节弯屈角度、上体前倾角度等,容易保待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保持稳定;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起动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出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有不少优秀的运动员喜欢采用这种方式起动。
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训练中不论采用何种起动技术,首先,应当始终如一,在起动前几步应控制好步长,要使起跑后第一步的步幅及后几步的步长、速度和蹬地力量都应保持一致;其次,必须严格控制起动时身体的姿势,使动作放松且有弹性。最后随着助跑速度的稳步提高,速度和节奏越来越快,最后4—6步突出表现为保持适当步长的前提下以加快步频的方法提高跑速,同时也要使身体的重心向上、向前运动,有利于取得起跳的最佳效果。在训练中我们可以采用先测定运动员实际起动步长,然后定格,画出每一个格的标记,让运动员控制好起动身体的姿势后,进行反复练习,此手段可在跑道上练习。
(三)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跳远助跑的准确性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步或捣小步。(2)一心想取得好成绩,心理压力过大,形成负担,而使动作变形破坏已有节奏。(3)助跑时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比赛上。这些都会降低助跑准确性, 因为跳远助跑需要固定的节奏、步幅、步频,而这一切有赖于运动感知。由肌肉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运动感知的协调活动,我们才能在助跑中固定节奏、步幅、步频,才能准确踏板。在训练和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对跳远技术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结合运动技术训练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四)气候、场地、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
由于田径比赛场地不是固定不变的,每次比赛气候也不会是相同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也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在气候、场地、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发生变化时都要影响助跑的准确性。例如:在逆风时运动员有可能踏不上板,在顺风时有可能踏过跳板。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就应适当调整助跑距离,提高踏板的准确性。在软跑道和硬跑道上比赛,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好坏,都会影响助跑的准确性。所以在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还要在训练中注意加强不同气候、场地情况下的训练,以减小这些因素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在跳远中助跑速度是成绩的基础,而助跑准确性是关键。影响跳远起跳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助跑的起动方式、助跑节奏、助跑距离、最后几步的技术控制、心理因素、气候、场地、身体机能等,以上谈到的只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有效办法改进和提高,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生理能力、心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就能大大的提高成绩。
当前,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跳远过程中表现出的合理的高速度的助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未来跳远技术的发展也将以合理的助跑技术结合起跳为突破口,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建立更加完美的跳远技术,以创造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安铁民、李东波.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方法[M].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41-42
[2]魏晓光.浅析跳远助跑上板准确性的控制[M].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2)-4-5
[3]付金秋. 浅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108-110
[4]王洪.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心理与技术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