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姿”过栏新技术的动作结构原理
1.1“高姿”过栏新技术的动作要领
“高姿”过栏新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一种节省型新技术。所谓新,是对原技术的结构有所改进,它有利于提高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成绩。传统的过栏技术,当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身体达到约40度的栏上最大折体角度。“高姿”过栏技术在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身体达到约60度左右的最大折体角。这样,在下栏后,上体抬起较快,使身体重心始终处于高点位置,从而利于栏间跑和过下一个栏。高重心、快频率、步长协调自然放松,应是跨栏跑技术的特点。
1.2 “高姿”过栏新技术特点
“高姿”过栏新技术特点之一,是过栏时折体角度比较大,所以攻栏时,身体不用前倾太大,下栏时,不需用力快速地展髋抬体,即可很快地转入栏间跑;特点之二,“高姿”过栏技术,对于少年男子运动员来说,完成上体前倾与伸展时的转动动能质点运行轨迹较短,使易于疲劳的少年运动员疲劳出现较晚。所以,我们说“高姿”过栏新技术是一项能量消耗少的节省型运动技术,有利于后程跑保持在高速的情况下完成;特点之三,“高姿”过栏新技术有利于摆动腿的高抬和屈腿攻栏,也有利于起跨腿的积极蹬伸、提拉,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研究对象
市四十中、市体校运动队、理工附中田径队。共分三个实验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2004年,第二阶段2005年—2006年,第三阶段2007年—2008年。“高姿”跨栏实验组训练队队员共32名。传统技术对照组队员共30名。两组除采用的过栏技术不同外,其余的训练条件手段相同。实验前,两组的基本情况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2.2测试记录成绩
试验教学训练前,测试两组原始成绩。经过近三个月的训练课时:每周一、三、五下午两学时,双休日两个半天的训练后,测试两组成绩。
2.3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有关跨栏技术改进论证资料,对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合理过栏技术进行论述,与“高姿”过栏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取其之长、补其之短。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1)试验前、后两组基础素质测试统计表见表1、表2。
2)试验时间
三个试验阶段的训练中分别经过了三个月,约180个学时的教学训练后,在对两组进行专项成绩及素质测试,并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后,进行两组差异性检验0.01
3.2“高姿”过栏新技术分析
1)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生理学与解剖学分析
①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生理学分析
少年男子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和稳定阶段,但因其生理特点的特殊性,他们的肌肉成分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肌肉收缩机能较弱,耐久力差,易疲劳。如果在过栏时完成过大的折体运动,无疑将增加肌肉工作的负担量。而且,跨栏项目要求力量强,攻栏动作迅猛,动作复杂,速度快,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多次完成(10次)高强度快速的肌肉伸缩运动,将使其“轴心”作用的腰腹肌很快进入疲劳阶段。疲劳的出现,表现在攻栏乏力和过栏及落地的稳定性差,严重影响到栏间跑、后程栏跑跨及冲刺的速度
②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技术的解剖学分析
跨栏运动员在攻栏、过栏、落地时,上体要前倾并保持适宜的前倾角,在完成这些动作时均需要背腹肌肉具有较强的力量和耐力。脊柱结构复杂,活动性大,负担量重,人们认为腰背肌是脊柱运动的动力,也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成分。由于在跨越栏架时幅度大,大力量快速地屈伸腰腹肌必然会出现肌肉疲劳现象,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其后果是动作结构变形,身体滞空时间长,影响平衡性和奔跑的快速性,落地不稳造成栏间跑的路线直线性差。“高姿”过栏因上体折体角度放大,运动员腰腹肌的工作量和能量消耗减少,疲劳出现较晚,有利于运动的最后冲刺。
2)“高姿”过栏新技术引起相关技术的改进
由于“高姿”过栏新技术的试验训练要求运动员保持60度左右的折体角,而其技术环节也应随之改进,才能完善“高姿”过栏新技术:
第一点是,栏间跑应使第二步长与第三步长接近,步幅自然放开,使起跨点前移15-20厘米;
第二点是,由于栏架低,摆动腿攻栏时应自然降低摆动高度积极折叠小腿,以加快摆动腿攻栏的角速度,突出直线攻摆。当摆动腿过栏下压时,膝关节不用完全伸直小腿,即可向下踩踏和向后扒地。上体重心移动迅速,膝关节在较直的状态下进行后鞭打,快速加强重心前移速度,因起跨点前移,上体可继续保持高重心的跑姿,当起跨腿蹬离地面后,以肩部用力随水平速度惯性做栏上小幅度高点前探压,上栏后,折体角由于肩部向前探压,维持在50—60度角的姿态,这时重心在栏上始终处在最高点;
第三点是,摆动腿异侧臂的摆动路线,由过去的侧弧线划摆改为由前、向下后侧方直线快摆。这一动作的改进可使身体用力的各部位在方向上趋向一致从而加强合力作用。侧弧线划摆会产生一定的水平速度分力,产生重心下栏不稳,左右晃动。尤其在后程体力下降速度减慢的情况下,侧弧线摆臂易破坏水平速度。由侧弧线划摆改为直线向下后侧摆,有利于栏间跑的直线性;
第四点是,起跨腿提拉动作技术的改变,传统起跨腿栏上侧平拉受折体角度小,髋后留,展出时间所影响,在过栏后向前上方提拉显出较费力状态,折体角度的改进使起跨腿向前上方用力更加自然充分,迅速向前上方提拉动作有利于大腿主要肌群——股四头肌参加工作,并沿直线发力使起跨腿在完成提拉后,迅速转入身体正前方高抬。由于起跨腿动作的积极完成,保证了下栏和栏间跑动作的连贯性、完整性。
总之,臂的直线向下、向后摆动,肩部前上方的高点探压,摆动腿和屈腿攻栏后的积极“踩踏”,起跨腿的用力向上提拉和体前上方高抬,上体重心移动迅速,摆动腿在较直状态下进行鞭打,保证了高重心的栏间速度不下降,使“高姿”过栏技术更趋于完整。
4.结论
4.1 过栏技术改进的合理性、节省性,是提高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所在。在训练中应引起各级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育教师和运动员的足够重视。
4.2 “高姿”过栏新技术对于高大的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来说,是一种节省性的新技术,经过“高姿”过栏新技术的教学训练后待转入成人高栏训练时,有利于“跨栏”趋向“跑跨栏”技术的转化。笔者认为,“高姿”过栏新技术适宜在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教学中推广普及。
4.3 “高姿”过栏新技术的教学训练,可以使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较快地掌握跨栏的复杂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中面对困难树立信心,立志于从事跨栏运动。
参考文献:
[1]袁庆成.人体运动与解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8.
[2]黄彦彬.浅析110米栏全程速度分配特点与速度训练.体育科学,1999.3.
[3]汪广茂.100米跨栏步摆动腿的最新特点.中国学校体育,2000.6.
[4]金爱晶.青少年早期专业化训练的生理学问题.体育科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