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故事。整篇课文以“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展开,警示人们: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要从爱护自己的家乡,爱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多读几遍,不难发现文章语言朴实、含义深刻,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是这把斧头,它砍掉了原来美丽小村庄的一切。全文无一处直白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而是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读者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多读多想的方法基本能读懂课文的内容。通过前面两课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中已经潜藏着很强的环保意识,小村庄的故事能进一步把这意识激发起来。但是,文中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距离,理解有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阅读感受,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使其深思明理。叙事说明事理的表达方法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字,学会写“森、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思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板书课题:你们在预习中,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交流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从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你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吗?理解:犁 ——出示犁的图片,直观认识犁的样子及作用。裸露——课文中说了“裸露的土地”,是说土地上原来有很多的树木,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现在土地上面什么也没有了!一栋栋房子——还可以说:一幢幢房子、一座座房子……咆哮——什么(谁)会咆哮?(台风、洪水、生气的爸爸……)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正音(如“没喘气儿”的读法、“裸”的读音等)。
4、出示图片,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学生自由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写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郁、湛、砍、裸、扩、栋、喘。
2、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这样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偏旁在左的字一般都是左窄右宽,拿“郁”字进行区别)
3、自由练写这7个字,交流要互相提醒的地方。
4、再练写一个,尽量写得比第一个好。
5、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
小结。
设计意图:读书贵在有疑,在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故事,培养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读书习惯。然后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生字词认读情况。教师出示这课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犁、裸露、没喘气儿),通过填空练习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直观图片法进行随文识字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扎扎实实、轻轻松松地认读本课生字词的同时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设计意图:
首先通过出示图片呈现给学生直观画面,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村庄的美。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强烈的画面对比给他们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是我第一次运用图片对比的教学策略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
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四、总结
通过上述“读通”、“读懂”、“读深”三步,学生们已不但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教师就顺水推舟地板书出本文的中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多读多想的方法基本能读懂课文的内容。通过前面两课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中已经潜藏着很强的环保意识,小村庄的故事能进一步把这意识激发起来。但是,文中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距离,理解有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阅读感受,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使其深思明理。叙事说明事理的表达方法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字,学会写“森、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思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板书课题:你们在预习中,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交流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从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你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吗?理解:犁 ——出示犁的图片,直观认识犁的样子及作用。裸露——课文中说了“裸露的土地”,是说土地上原来有很多的树木,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现在土地上面什么也没有了!一栋栋房子——还可以说:一幢幢房子、一座座房子……咆哮——什么(谁)会咆哮?(台风、洪水、生气的爸爸……)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正音(如“没喘气儿”的读法、“裸”的读音等)。
4、出示图片,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学生自由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写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郁、湛、砍、裸、扩、栋、喘。
2、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这样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偏旁在左的字一般都是左窄右宽,拿“郁”字进行区别)
3、自由练写这7个字,交流要互相提醒的地方。
4、再练写一个,尽量写得比第一个好。
5、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
小结。
设计意图:读书贵在有疑,在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故事,培养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读书习惯。然后指名接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生字词认读情况。教师出示这课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犁、裸露、没喘气儿),通过填空练习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直观图片法进行随文识字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扎扎实实、轻轻松松地认读本课生字词的同时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设计意图:
首先通过出示图片呈现给学生直观画面,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村庄的美。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强烈的画面对比给他们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是我第一次运用图片对比的教学策略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
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四、总结
通过上述“读通”、“读懂”、“读深”三步,学生们已不但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教师就顺水推舟地板书出本文的中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