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各行各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1]。对于职高农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如何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让农学专业学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好更快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学生的课堂、课外、生活实践的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新 职业高中 农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13-01
农学是为了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专业。科教兴国是20世纪国家不断致力建设的伟大事业。对于现今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创新是不竭的生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带动发展[2]。江泽民曾说过:“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如何结合农学专业的特殊性,对人才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培育,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1 活跃课堂,师生共享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课堂都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最基本平台,沉闷的中国填鸭式教学在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课本的更新永远更不上现今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如此,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并不能良好与社会接轨。应试教育反复固化青年一代天马行空式的活跃思维。这些陈旧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职高农学专业学生的教育。课堂上,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给学生多时间的思考和决断,对于学生可自主完成的知识,仅发挥老师的启发作用,多提问,多交流,多思考,多鼓励,多结合现今的实际发展情况。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学到的不仅仅是固化的知识,还有可能启迪学生思考未来发展的大计[3]。
2 利用课外,多多交流
信息化的时代,一切的资源和资料都显得那样的唾手可得。学生自觉利用好信息这个平台,如,多在网上查资料、图书馆、微博、杂志等,都能让学生获得全国各地的多样的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的具体现状,信息化的时代,世界的连结更紧密,谁能利用好网络平台,谁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取得优先的发展。课堂外,老师多建议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网站,教学生们关注民生,多与同学交流。许多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在交流中得以实现的。
3 课外多实践,实践出真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不是表现在他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上,而是他对所掌握的理论知道的应用能力上。在这里运用也未尝不可。职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才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将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技能,才是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没有实实在在的接触只凭课本上的单调阐述,未免太过抽象,学生记不牢也不好实际应用,这样的教学是远远达不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学校是教育的集中之地,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学生学到的东西于社会的使用是否合格。所以,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这些措施可以补充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不足,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所以,职高学生应该主动寻求实践的场所与机会,同时,学校也要相应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开设开发式实验室、组织学生亲自种植作物、与一些社会企业合作打造更多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研究、创建学生实践社团、或者组织学生下农田活动等等,在强化学生整体创新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4 改革考试的形式,学在出新知
考试在中国的教育中无疑使最大的指挥棒,从隋唐的科举制度到现今的高考,考试一直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但现今的考试也凸显了它的弊端,更要求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而不是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学生变成了只是记忆课本的基本工具,而衡量工具的好坏就是工具记忆的准确性。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今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让学生每章节课后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同学之间的交流心得,对于未来的发展动向并结合实际,这样的考试制度更应该值得提倡。还可以,在考试中多出具有联系性、需要学生思考和总结的题型,比单考课本更具有实际意义。
5 专才的不懈追求
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农学专业课本的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渴求是無止境的,想知道一件事情的一部分很容易,想知道它的全部往往很困难。实际应用的情况却是,只要掌握事情的内容越多,对事物越了解,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之所用。恐惧源于未知,在我们不断学习和了解过程中,必将能够看到事物的多重属性。在学生的研究了解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推动。我们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艰苦研究的精神,在实际的操作中,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研究平台,对于有重大突破的研究给予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奖励。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定的推动力才能让一个专业得到好的发展和长远进步。
6 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育和创新的投入从来都不是一纸空话,关键在于资金的投入和落实,同时更希望能够有大的收益。现今市场化经济的时代,教育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才是关键所在,所有的发明与创造因市场化而获得最大的利益,与此同时,也服务了人类,为生活所用。怎样才能出高产、低毒、高效的农作物,怎样才能让人民大众吃的更营养,更放心,如何能够让人类拥有健康的体魄,怎样才能让作物来源更快捷和方便?这些对技术的高要求和实际的管理都在不断鞭策我们前进。
综上所述,创新和农学专业结合的道路任重道远,而我国人多地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背负历史责任的年轻一代,祖国的富强和范柔需要我们有志青年的不断努力。还需要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斗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继袁隆平后更大的农业发明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胡建宏,陈玉林,刘小林.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255-257.
[2] 李爱红.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8-49.
[3] 高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9):128-129,59.
[4] 宁堂原,苏琳,李增嘉,等.农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5):67-69.
关键词:创新 职业高中 农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13-01
农学是为了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专业。科教兴国是20世纪国家不断致力建设的伟大事业。对于现今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创新是不竭的生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带动发展[2]。江泽民曾说过:“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如何结合农学专业的特殊性,对人才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培育,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1 活跃课堂,师生共享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课堂都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最基本平台,沉闷的中国填鸭式教学在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课本的更新永远更不上现今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如此,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并不能良好与社会接轨。应试教育反复固化青年一代天马行空式的活跃思维。这些陈旧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职高农学专业学生的教育。课堂上,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给学生多时间的思考和决断,对于学生可自主完成的知识,仅发挥老师的启发作用,多提问,多交流,多思考,多鼓励,多结合现今的实际发展情况。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学到的不仅仅是固化的知识,还有可能启迪学生思考未来发展的大计[3]。
2 利用课外,多多交流
信息化的时代,一切的资源和资料都显得那样的唾手可得。学生自觉利用好信息这个平台,如,多在网上查资料、图书馆、微博、杂志等,都能让学生获得全国各地的多样的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的具体现状,信息化的时代,世界的连结更紧密,谁能利用好网络平台,谁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取得优先的发展。课堂外,老师多建议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网站,教学生们关注民生,多与同学交流。许多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在交流中得以实现的。
3 课外多实践,实践出真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不是表现在他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上,而是他对所掌握的理论知道的应用能力上。在这里运用也未尝不可。职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才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将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技能,才是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没有实实在在的接触只凭课本上的单调阐述,未免太过抽象,学生记不牢也不好实际应用,这样的教学是远远达不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学校是教育的集中之地,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学生学到的东西于社会的使用是否合格。所以,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这些措施可以补充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不足,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所以,职高学生应该主动寻求实践的场所与机会,同时,学校也要相应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开设开发式实验室、组织学生亲自种植作物、与一些社会企业合作打造更多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研究、创建学生实践社团、或者组织学生下农田活动等等,在强化学生整体创新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4 改革考试的形式,学在出新知
考试在中国的教育中无疑使最大的指挥棒,从隋唐的科举制度到现今的高考,考试一直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但现今的考试也凸显了它的弊端,更要求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而不是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学生变成了只是记忆课本的基本工具,而衡量工具的好坏就是工具记忆的准确性。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今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让学生每章节课后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同学之间的交流心得,对于未来的发展动向并结合实际,这样的考试制度更应该值得提倡。还可以,在考试中多出具有联系性、需要学生思考和总结的题型,比单考课本更具有实际意义。
5 专才的不懈追求
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农学专业课本的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渴求是無止境的,想知道一件事情的一部分很容易,想知道它的全部往往很困难。实际应用的情况却是,只要掌握事情的内容越多,对事物越了解,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之所用。恐惧源于未知,在我们不断学习和了解过程中,必将能够看到事物的多重属性。在学生的研究了解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推动。我们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艰苦研究的精神,在实际的操作中,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研究平台,对于有重大突破的研究给予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奖励。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定的推动力才能让一个专业得到好的发展和长远进步。
6 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育和创新的投入从来都不是一纸空话,关键在于资金的投入和落实,同时更希望能够有大的收益。现今市场化经济的时代,教育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才是关键所在,所有的发明与创造因市场化而获得最大的利益,与此同时,也服务了人类,为生活所用。怎样才能出高产、低毒、高效的农作物,怎样才能让人民大众吃的更营养,更放心,如何能够让人类拥有健康的体魄,怎样才能让作物来源更快捷和方便?这些对技术的高要求和实际的管理都在不断鞭策我们前进。
综上所述,创新和农学专业结合的道路任重道远,而我国人多地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背负历史责任的年轻一代,祖国的富强和范柔需要我们有志青年的不断努力。还需要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斗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继袁隆平后更大的农业发明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胡建宏,陈玉林,刘小林.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255-257.
[2] 李爱红.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8-49.
[3] 高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9):128-129,59.
[4] 宁堂原,苏琳,李增嘉,等.农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