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视角与词语的冒险

来源 :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庞娟这组《俯瞰记》放在面前,给人以足够的震撼,她震掉了我之前的经验,也让我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审视自我。我深陷她预先设置的庞杂的叙事、断裂的语言、陌生化的词语的泥潭,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诗人在生存的话语和经验的话语中来回穿梭,生命、灵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震荡。她以“他者”和“在场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所经验到的事物,以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讽喻人身毒瘤与社会毒瘤,人的病态与社会的麻木不仁,面对物欲、肉欲横流的现实,诗人在做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努力。她在具象之中,完成了灵魂的拷问,却又在抽象之中实现了与灵魂的对话。以独立之精神,通过对“患者”的剖析和观察,直面死亡的态度,还原了人之微不足道和对生命的渴望。她的这组散文诗具有当下散文诗现场鲜有的品质,她摒弃小抒情、泛抒情,站在生命体验与道德认同的高点,发现、反思、寻找、重构。
  每一章都有很强烈的现场意识,她以上帝的视角来关注芸芸众生,以作为“讲述者”的局外人身份,来看这个世界,因而更透彻、更清晰。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句子都是如此的让人感到绝望和悲切。在面对癌症以及一些人类无能为力的事情面前,诗人是犹豫不决的,是进退两难的。诗歌这把锋刃,单薄且不具备杀伤力,想要割掉固有的社会顽疾和人性的弱点,无异于以卵击石。庞娟的散文诗有极强的介人现实的品质,兼具反映社会的功能,尽力克制的语言与自我抵达现实的深渊,其实当她写下《俯瞰记》的时候,就注定诗人要主动承担某种责任,去捅破虚掩在表象世界的那层窗户纸,这是一种运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去蔽的过程。出人意表的比喻与想象、新奇的意象和吊诡的语词,不仅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莫名的灼痛感,还会让精神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刺痛。
  她在刻意营造宏阔而虚无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场域内,弥漫着死亡、绝望的气息:
  “那个被畸胎瘤俘虏的女孩子呀,走进病菌建立的古堡。燃烧月光,你用眼神吮吸一场雪的纯净和孤独”(《毒瘤记》);“满目狼藉的季节,挂号室满地是翻滚的疼痛。/一支笔,正在天空凿洞,取回光明”(《疼痛记》);“天使顿觉惶恐。灯失去光。/——整个花园,黑如虚假的钻石”(《虚空记》);“向您奉献我对六字真言忠诚的绝妙灵魂”(《找回记》);“兴许,寂静是一种病态。/沉寂是恶性肿瘤”(《对抗记》);“以及讨价还价渴死的音阶”(《躯壳记》);“没有人理会我疼痛的睫毛和右手,无人拯救湖泊里容纳的泪水、烟火、流星”(《俯瞰记》);“允许催眠术成为清霜,洗尽人间俗肠,让罪恶之躯沉沦,万念之恶死亡,让真善美长存,圣洁与晶莹执灯照亮山川河流”(《催眠记》)。
  深邃的洞察力背后,是诗人很强的物象剥离能力,特别是对无意识状态下的这些深人肌理的表达,充满异质性、陌生化,超越自我的悲天悯人,凸显了女性意识。在庞娟看来,散文诗为她创造了一个出口,一个可以将内心积压的情绪和内在苦闷释放的出口,她试图用文字创造一个属于她心中的秩序,甚至还期望创造出一种拯救大地、拯救灵魂的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生命的内部规律与外在现实的矛盾。她将自己的形象展现为一种姿势,一种处于进退两难的姿势。她一方面意图引领我们走进或关注这些癌症患者、弱势群体以及社会现实的癌症,另一方面她也在试图寻找阳光,寻找生命的希望,寻找治疗肉体之痛、灵魂之痛的药方。她不断地追问生与死的宏大命题,目的是为了寻求一个平衡点,力求生与死都在场,只有这样,才能俯瞰到整个生命的全部过程。
  毫无疑问,她正在经历一次词语的冒险,尝试以断裂化、碎片化、陌生化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一个看似庞杂且无序的隐喻空间,在这里寻找通达澄明之境的林中路。真正的艺术作品向来沉默不语,它会以其自身显现自身,为我们呈现出艺术作品之本质。“艺术作品向我们说话”,其实就是艺术作品的本质以语言的形式转化出来,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诗即语言”一样,诗也在言说自己。她的散文诗承载着无家可归的感觉和无意义的状态,但是,语言的压迫力和紧迫感又催促着诗人不断地突破,不断地营造不在场或不可言说的动力,在语言的本质中看到在场之物。法国诗人勒内·夏尔认为,“诗歌——这不仅仅是语言,而且是我们所渴求的生活为了无与伦比的现实的到来而发出的无声的、绝望的呼唤。它能躲避腐朽,但不能躲避毁灭,因为它也经常遇到我们大家面临的危险。然而它是唯一的,无疑能够战胜腐朽死亡的”。这恰巧确证了庞娟的担忧——有些现实终将无法躲避。在帕斯眼中,诗人之道就是语言之道:忠于词语。无疑,庞娟也是忠于语言、忠于词语的人。她在句子與句子之间制造的内在紧张感和强烈的语气不断地延展,频繁地指向现场、世俗和社会,直到词语无法承载那巨大的悲痛为止。但是,她又渴望用语言和正义来对抗死亡,来重建秩序,来寻求灵魂深处的慰藉。
  她以艺术家的敏感、冷峻的美学态度,对事物背后的隐秘几近痴迷以及寻找消失的路径。这一路径,正是海德格尔意义的路径,一条通向不可能的路径。诗人置身于生存的现场之中,以坚毅与决绝的勇气敢于在世界的黑暗中追问,通过作品建立起一个真诚、敞开的世界,一个充满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俯瞰记》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形体意义上的俯瞰,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俯瞰。以上帝的视角俯瞰万物与凡尘,就会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到事物的本质,到时候一切真相都会昭然若揭。庞娟以超越主体的自觉性和文本自身的孤立性,站在萨特意义上的人道主义高度,从语言的本质出发,在词语的冒险中,重新建立起“自我”与“他者”、“现实”与“虚无”的关系,借此来重构一种生命和客观世界之间的秩序,达到自我与世界对接的可能。
其他文献
题记:一个从苦难出发的春天,所有的繁花都会在阵痛后坚强绽放。  中国,期待一个无恙的春天  武汉,一次跨年的咳嗽,像一声警哨,让这个奋力奔跑的东方大国,放缓了脚步。  我们民族的前额,正在发热!  所有盛大登场的希望,都注定要遭遇苦难的阻击吗?  透过风,俯视苍穹,我看不见疫魔攻城掠地的猖狂,我看不见沉寂之下心的戰栗,我看不见孤独、无助和绝望。  我的目光所及,是手与手紧紧相握,心和心温暖相依。我
“那里的大自然令我陶醉。”这是《聂鲁达自传》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句话,这本12章共123节的诗人自传为什么将《智利的森林》放在第一章第一节,也许可以从这句话找到答案。  有两段文字亦能帮助我们欣赏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的这章优美的散文诗。  一是1971年10月21日,聂鲁达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诗歌不是徒劳的吟唱》:“应该看一看美洲地图,应该正视那伟大的万千气象,正视
春天的梦境与现实  那么多面孔,陷入魔法之术,在沉默在惊悚在惶恐在哀伤在绝望在愤怒在呐喊。  那么多头颅,邂逅虚幻之境,在静止在晃动在挣扎在漂浮在起伏在沉溺在颤抖。  那么多身体,遭遇现实之妄,在隐忍在隔绝在藏匿在禁锢在跌宕在弥留在消逝。  更多的身姿,为一个春天逆行,在宽恕在奔忙在冲锋在阻击在抗衡在探究在挺立。  那么多苦难的花朵,为迎迓一个不平凡的时节,在含苞在吐蕊在绽放在盛开在招展在烂漫在燃
山 石  沉默,是山石一种内涵丰富的表达。亿万年,不曾寂寞。  在深山,在岩石间,我在学习如何沉默而不寂寞,如何被误解而不去辩驳,如何被忽略而不争宠,如何独行而不觉孤单,如何坚定而不轻易改变。  山石就在那里,千万年,不,亿万年。岿然不动。  仰视一座山,俯视一座山,抚摸一块石,我假装平静,掩藏所有的悸动。  贴近一块山石,倾听时间的声音。狂风、暴雨、山洪、地震,不仅如此,还有更多。  风的低吟里
一条桥  一条石桥,古老、沉默,三月的雨水不曾将它唤醒。直到一个清晨,一枝金迎春,突然从它嘴里吐出来。  然后,春天呼0而至,爱情似的,一年一年来,永远像第一次。  当我还是个孩子,我喜欢这条桥。雨滴,微风,青苔,大白鹅。虫鸣浩荡,花香灌满河滩。野花一路烧下去,白色的河流分开它们的火焰,它们又在河水里相互照亮。桥头,炊烟与世无争,黄牛摇醒犁铧与水田。桥尾,蓝皮矿车穿过碧绿的田野,白房子在紫烟中宁静
陇西院的风  空空的庭院,从不空。  因为风,陇西院流动着清新的气息。  诵读着谪仙的诗句,讲述着诗人的往事,它千年如一日,从未停止。  聆听的人,一群又一群停在陇西院,一次又一次,挪不动俗世的脚步。  陇西院的风疯狂过。  在太白远走他乡的日子,在诗人命运多舛的日子。咆哮,愤懑,它怒吼的声音回荡在历史深处。  如今,它已安然、轻缓。经历时光漫长的打磨,经历太多温情而冷漠的故事,它明白诗人的明白,
摘要:扬州市育才小学东区校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进行现代解读,尝试构建一套现代公民教育与评价体系。学校以环境课程承载现代公民教育,以活动课程推动现代公民教育,以实践课程提升现代公民教育,以队伍课程保障现代公民教育。  关键词:幸福小镇;现代公民;公民教育;现代仁义礼智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A-0025-06  全球化时代
一朵云说话了——它说,它拥有自己广阔的天空,但是,却陷入了孤漠的矜持与怅惘。  那種单调的独自,那种疏懒的卑微,经过蓝天的撩拨,俨然成了一个美妙的约定,将自己缥缈的时光,扮靓:唱响万里晴空,像一只鸟,渲染诗意和童趣。  还是以阳光的暖意,将圆满的日子走过。其实,无论飞翔,或者是飘游,内心总有虚幻的隐痛。  翻阅时光潮头,浓雾已经笼罩,隐约的雷声将要来到。  瞬间成了闪电的霹雳。瞬间成了如注的大雨。
过年,总是给人喜悦和渴望。特别是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  土炕的墙面是去年糊的报纸,早已发黄,像缝在旧棉袄里的旧时光,需要重新糊上新报纸,才像个过年的样子。  先打浆糊,然后把小饭桌放在炕中央,再摊平报纸刷浆糊。母亲麻利地做完了这一套程序。接下来,是最关键的贴报纸,母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她会不會把字贴倒呢?  出人意料的是,母亲贴得非常好。  我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报纸上有照片,我总不会
保持水土的完好   白日,一再把黑夜的容量排空,于是,睡眠包裹着我们,爱上多梦的黎明。  不知是要憎恨还是要感恩。每一个清晨,总有丰富的鸟鸣洒落窗前,迫使我们诀别一个期待邂逅的人。同时也提醒着,生命的一种坚持与生活沟通的方式。  甘愿做一个建设的人。把苏醒放进露珠的肉体,把睡眠交给未来的黑。此时,我需要跟体力做一次交谈,把中年的雌性,重新测量、固定。  家有高堂与儿女,尚有轻匀的鼻息,正迎着美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