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an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探索和认知问题的过程。创设围绕科学问题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来展开学习,是科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特征,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与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将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达到和谐统一。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小学科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上,逐渐转接收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学生在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多的学习发现和主动探索问题的研究方法,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培养出主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标准的重要要求之一。
  课程改革中形成的开发型的课程观,要求教师善于设问,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启迪学生主动思维,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预习、两人对学、小组探索等形式,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形成主动学习和主动寻找学习方法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备课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优选目标,这也是教学论的主要研究课题和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与目标
  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提出问题或接收老师提问,产生想要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将之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的目标,这就是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创设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令学生专注于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
  问题情境创设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发学生活跃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能否在课程开始较短的时间内,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提出设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循循善诱的情境下,将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至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贯彻和推动新课改落实执行的重要一环。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仍然忽略了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忽略了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依然把大部分知识用现成的灌输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无法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和独立认知行为中获得答案,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针对这种现状,关于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也越发广泛科学,出现了越来越多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在于提示科学现象的矛盾之处,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将学生心中已有的知识架构的平衡状态打破,借此激活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角色,使学生完全主动的学习,完全融入学习的探索活动之中,通过自己的认知和进一步的学习,真正平衡和完善所学知识的架构。
  二、小学科学课堂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1、结合生活,提出情境创设
  生活常识中处处离不开科学,教师如能善用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境创设,既会让学生感到贴近生活,增加好奇心,又能使学生将得到解答的问题运用到生活中,他们在与家人朋友的交谈中,宽泛的知识面和由此带来的家长认知度,足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声音的传播》学习中,教师创造出这样的设问:生活有很多的声音,比如自然界中的天籟之音、工厂生产的声音、乐器的声音、车辆行驶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等等,声音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是有距离的,那么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呢?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后,结合书本,亲自搜集资料后解开谜底,会很容易明白声音传播是靠空气的振动,并学会了对声音现象的原理解释。不要小看学生兴致勃勃的将所学知识复述给家人的意义,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令之印象深刻。由于与生活相结合,从浅入深,学生将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科学学科学习困难的认知。
  其次,新世纪以来,新鲜事物不断更迭出现,许多问题需要在科学知识的帮助下才会被学生理解,因此结合生活中社会热点的问题情境创设,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会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切身体验到学习科学的意义。
  例如在《日蚀和月食》这节课之前,结合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发射的新闻,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日蚀和月食的模拟图,给学生一个最为具体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搜集资料后结合课堂上演示,解释日蚀和月食的原理。这样安排的教学,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答案。学生通过主动翻阅资料,预习课本,咨询家长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在课程中,学生会带着问题和部分知识更加认真的观看视频,讨论分析,很快解决了问题,同时,学生讨论中会产生更多专业难度较深的问题,此时老师借助学生的问题结合教材,轻而易举的讲明关于日蚀和月食等问题。
  2、结合实验操作,提出情境创设
  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于它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在科学课堂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可以利用实验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例如学到“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这一课时,老师可提问:洗完头发后用电吹风吹干,头发上的水哪里去了呢?随后教师就在黑板上淋上一点水,然后用扇子扇风,不一会的时间,水分就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冬天的小河结冰了,春天来了,气温回升了,冰又化成水,潺潺流向远方。从这几个现象中,你能发现什么?蒸汽、水、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此时会感到困惑矛盾,为什么会发生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结论,水变成蒸汽了,水变成冰了。但是对与蒸汽变成水,学生感到陌生,于是教师继续给学生做实验,一杯开水,赶上盖子,过一会揭开盖子,盖子的里侧都是水滴。学生恍然大悟,水具有三种形态,是可以变化的。
  3、结合科学探究,提出情境创设
  由于科学与我们身边的一切息息相关,因为对身边未知事物的探究成了科学重要的核心,在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会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动力十足。比如在学习了《空气占有空间》一课时,教师可随之提出延展性问题:空气有体积吗?学生因为看不到实验,会感到很诧异,现有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该用什么方法测出空气占据的空间体积呢?在一个塑料袋中装上一半的水,然后将袋子的口扎上,扎的时候留一部分空间,然后会发现这个空间里充满了空气,不能压扁,由此可以证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具有体积的。   4、结合旧知识的拓展,提出情境创设
  知识由经验的积累构成,学生在构建自己知识架构的过程中,靠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建构,而其关键在于体验。教师应该能善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的拓展出新问题情境。例如,学习《植物的共同特点》一课时,教师找来几种植物,让学生观察,根、茎、叶、花、果实,这是植物的基本特点,学生在进行实际观察中,很容易形成这样的知识概念。
  5、结合媒体影视,提出情境创设
  随着现代影视媒体的普及,学生对于视听感官的满足需求也逐步提高。电视、电影、多媒体等影视资料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果教师可以很好的将幻灯片、录音、电视、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到课堂中来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将会更容易置身于课本教材中语音描述的情境中。例如“观察生物”这一章中,教师在课堂中可多多展示各种生物的照片和活动录像,从而使学生有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知,更可由此铺垫关于“生物多样性”章节的简单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可推荐电视上一些关于科学的优秀电视节目给学生,让学生的娱乐时间更有意义。
  三、问题情境创设实践中的体会与反思
  1、高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的任务是问题情境的设置、讨论的组织、悬念的设计。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矛盾点并引发讨论。学生在引导中,教师应积极融于其中,既要在保证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不时将过于发散的思维引领回来,还要在学生讨论卡壳的地方适当的予以指导。在尊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的观点和提问,并从中找出有利于深入解决问题的因素,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继续探索。
  2、巧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著名教育心理家布鲁纳研究发现,学生在面对满书重点理论时,学习动机通常是混乱的,而如果一个有趣的问题产生和明确后,学生会本能的主动想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会转化为强大的学习推动力,继而促使学生主动并有创造性的学习。无论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创设,都应尽可能的让学生从现象的表面特征探寻到现象本质。高效的问题创设在于巧妙的将学生观察到的新的现象与已有经验产生冲突,从而产生矛盾、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3、准确把握‘时’和‘度’
  

教师在备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依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及教学的前后关联而定,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情境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才能难易适度、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境。在了解学生对关联的旧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教师的设问既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通过努力才能解决,又要保证其探究出的结果与教学目标内容相符,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才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
  四、结论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教师要有效地加工教材内容,必须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則和有效策略,必须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置疑、问难等灵活的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与生的合作,教与学的统一。
  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不同,视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特点又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地探究、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将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6-58.

[2]吴向东.情境导向的小学科学课程设[J].课程教学研究,2012(5):68-72.

[3]康向晖.重视情境引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74-75.

[4]郑江龙.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4(21):49-50.

[5]刘永祥.小学科学教学中让追问更有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2):134-137.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改革浪潮下,分层教学便产生了,它与当前时代更加匹配。分层教学作为当前时代的产物,已经被逐渐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上,取得的效果也很明显。老师也应该对这种教学方式充分重视起来,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相对应的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知识,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以此来让学生得到语文成绩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对分层教学如何有效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分
期刊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它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将核心素养作为培养中的关键要点,对于语文阅读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采用引导和启发式教学,加强在阅读方法上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在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拓展。本篇文章通过对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
期刊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对于班级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前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今后的发展成长有些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当下我国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道德素质水平、尊重教师职业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色。高等院校建设的基础除其硬件之外,另有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职业建设则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师德师风”,即教师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领域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水平,其评判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教师职业领域的具体化。  关键词:师德师风;重大意义;建设
期刊
摘要:在线教学是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手段也不断更进,如今流行一股在线教学的热潮,在线教学促进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载体,在线教学比较便利,合理的运用在线教学会使教学带来异想不到地效果,但是在线教学远不能代替线下教学,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效率?是我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在线教学,为了使在线教学更有成效,本文对在线教学如何进行
期刊
摘要:说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不禁想起一句俄罗斯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今天,关心和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相信大多数老师都认为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困生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十个手指有长短,出水芙蓉有高低”,学生不可能学习态度一样端正,学业成绩一样优异。如何转
期刊
摘要: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大派别相互对立且争论不断,两者互补融合可能是解决争议的有效途径。最佳的教学风格不是唯一的,每种教学风格都能以不同的方式为人类教育发展做出贡献,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从对立走向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动机取向、学习阶段、学习任务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风格互补与融合的形式,针对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是教学风格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自主支持;控制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大数据在生活中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各行各业都开始趋向于更灵活的使用大数据并以此来作为行业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当教育行业与大数据发生碰撞,可以通过数据准确分析让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让教师更好的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性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并以此同时构建学生教学框架,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究大数据在初中教学中所能产
期刊
摘要: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在建党百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了党史融入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国家从“全国4亿人民有八成文盲”,走到了14亿人民都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在这一百年里,党中央反复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都得到发展。这是中国领导人强调全面发展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61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我概念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三者间的关系,考察身体自我概念在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量处于低水平;体育锻炼量可显著正向预测身体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身体自我概念可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身体自我概念在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