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疲惫或亢奋的心态,让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自然,更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情”入境
教师在运用导语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以“情”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价值规律”时,恰逢学生刚回家欢度中秋节回校,上课纪律不够好,一些学生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前一天中秋的话题。我就顺着学生谈论中秋月饼的话题:“昨晚你们家里买的月饼贵不贵?”学生很感兴趣,很肯定地回答我:“贵。”我再问:“如果今天你再去买月饼,价钱怎么样?”“两元钱可以买到一个。”于是我就开始导入新课:“为什么一夜之差,价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为什么不同商品有不同价格,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会经常变动呢?这些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价值规律。”如果找准契合点,利用意外出现的新情境进行导入教学,就会比提前准备的导语效果更好,更有适时性、针对性。
二、以“趣”入境
在政治课中,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中外典故,就能使抽象理论形象生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既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轻松地接受和形象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商品的价值”内容时,我就引入了一个法国的典故:“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玛蒂尔德太太为参加舞会,向好朋友借了一串漂亮的钻石项链。舞会后,项链丢失了。她不敢把实情告诉好朋友,只得省吃俭用,四处借债,用3.6万法郎的高价从珠宝店买了一串相似的钻石项链,还给了自己的好朋友。为此,玛蒂尔德太太负债累累,并过早地衰老了。10年后,当她把真情告诉那个好朋友时,朋友却说那串项链不是真钻石制作的,至多只值500法郎。500法郎与3.6万法郎,价值相差71倍。两串同样用于装饰的相似的项链,在价格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别,这就涉及商品的价值问题了。”
又如在讲“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内容时,我引用了“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了,成为吴王的阶下囚。后被吴王放回,于是卧薪尝胆,十年磨砺,终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气势打败了吴国。”这样运用典故来进行导课,可以使枯燥的政治课富有文学魅力,增强趣味性,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
三、以“疑”入境
“疑之始,思之端也”,疑問是人们认知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具有启发性的导语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脑子进入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做到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从而为学生学好新的内容创造前提条件。如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我这样设计: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我们下面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四、以“新”入境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基本原则,不联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僵化的教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在的中学生眼界更宽阔,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公德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他们非常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想政治课这种较强的时效性,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结合政治理论知识对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如在讲“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恰逢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于是我便这样导入:美国日益发现,在国际社会中,几乎所有事情离开中国都是不行的。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还是缓解朝核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都离不开中国的配合和支持。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在美国经济复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国际角色,美国要恢复经济,必须重视中国。这段材料说明什么哲理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个内容。经过这样的导课,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节课上得很顺利、很成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随机应变,设计出“百花齐放”的导语,做到以“情”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新”入境,一开始讲课就吸引住学生,从而达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如此,学生才能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师生才能配合默契,收放自如。
一、以“情”入境
教师在运用导语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以“情”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价值规律”时,恰逢学生刚回家欢度中秋节回校,上课纪律不够好,一些学生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前一天中秋的话题。我就顺着学生谈论中秋月饼的话题:“昨晚你们家里买的月饼贵不贵?”学生很感兴趣,很肯定地回答我:“贵。”我再问:“如果今天你再去买月饼,价钱怎么样?”“两元钱可以买到一个。”于是我就开始导入新课:“为什么一夜之差,价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为什么不同商品有不同价格,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会经常变动呢?这些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价值规律。”如果找准契合点,利用意外出现的新情境进行导入教学,就会比提前准备的导语效果更好,更有适时性、针对性。
二、以“趣”入境
在政治课中,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中外典故,就能使抽象理论形象生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既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轻松地接受和形象地理解所讲的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商品的价值”内容时,我就引入了一个法国的典故:“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玛蒂尔德太太为参加舞会,向好朋友借了一串漂亮的钻石项链。舞会后,项链丢失了。她不敢把实情告诉好朋友,只得省吃俭用,四处借债,用3.6万法郎的高价从珠宝店买了一串相似的钻石项链,还给了自己的好朋友。为此,玛蒂尔德太太负债累累,并过早地衰老了。10年后,当她把真情告诉那个好朋友时,朋友却说那串项链不是真钻石制作的,至多只值500法郎。500法郎与3.6万法郎,价值相差71倍。两串同样用于装饰的相似的项链,在价格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别,这就涉及商品的价值问题了。”
又如在讲“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内容时,我引用了“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了,成为吴王的阶下囚。后被吴王放回,于是卧薪尝胆,十年磨砺,终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气势打败了吴国。”这样运用典故来进行导课,可以使枯燥的政治课富有文学魅力,增强趣味性,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
三、以“疑”入境
“疑之始,思之端也”,疑問是人们认知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具有启发性的导语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脑子进入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做到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从而为学生学好新的内容创造前提条件。如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我这样设计: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我们下面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四、以“新”入境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基本原则,不联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僵化的教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在的中学生眼界更宽阔,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公德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他们非常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想政治课这种较强的时效性,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结合政治理论知识对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如在讲“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恰逢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于是我便这样导入:美国日益发现,在国际社会中,几乎所有事情离开中国都是不行的。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还是缓解朝核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都离不开中国的配合和支持。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在美国经济复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国际角色,美国要恢复经济,必须重视中国。这段材料说明什么哲理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个内容。经过这样的导课,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节课上得很顺利、很成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随机应变,设计出“百花齐放”的导语,做到以“情”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新”入境,一开始讲课就吸引住学生,从而达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如此,学生才能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师生才能配合默契,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