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当中,学生开始逐渐接触有关于方程,路程,单位工作等的应用题。大部分学生表示数学应用题难学,老师总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习,而老师又苦于学生对于应用题不感兴趣,无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老师需要在学习教育中寻找问题,以此为标杆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高效课堂;创新意识
当前的教育模式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老师依然没有注重学生对于应用题题目的诉求,导致学生对应用题学习不感兴趣,进而感觉在学习中越发吃力。当前小学高年级教材或是教辅中的应用题大多题型单一,结构相似,没有创新意识;老师在教学中选择应用题时没有考虑到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将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初衷变成了单纯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应用题是对其他数学公式、基本定理、计算方法的综合,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让数学应用题可以真正贴近生活,应用于实践,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一、应用题选题生活化,形式多样化
应用题,顾名思义是要能够进行实际应用的题型,人们一般关心自己的生活小事多过关心国际大事,所以我们要将应用题着眼在生活当中,让应用题的题干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了解中与其产生共鸣;另外,老师也可以在应用题的形式上加以改变,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流行趋势,图文结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例如在进行“路程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们要了解对于学生来说,两艘轮船从A港到B港,谁比谁先走,谁比谁速度快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反而是从家到学校的路程速度关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可以从这类问题入手,让学生在倍感亲切的生活类应用题中理解数学的解题思路,进而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于生活当中,处理实际问题;同时在引入生活类应用题时,应用题的形式也要突破以往呆板的形式,将插画图片与题干文字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学习中逐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在语言文字中寻求突破
应用题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测评,考验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与结合运用。而对一道应用题题干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题干表达释义不理解,所给条件关系不明确,那么就算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也无法在不明确的题意中,将各个条件准确的组合在一起进行题目解析。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题意,明确各个条件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在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一定的公式和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如在“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类应用题中,分析哪个条件为主体就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这类题往往不难,但是题干中会出现很多混淆视听的句子,重复出现的条件容易使学生在分析中乱了阵脚,错认主体条件,导致应用题失分严重。针对这类问题,老师要在數学应用题专项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训,带领学生读题,教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根据语气轻重分关键与非关键条件,培养学生的应用题题意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题目问题与条件,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能力
应用题中各个条件关系构成题目框架,而对于题目框架各个部分的分析与利用也是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对解决应用题感到吃力的学生对于分析假设类的活动尤其为难,这些学生只能看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能从中分析出隐含条件,从而导致其在解题过程中不能通过隐含条件将已知条件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尽可能的教学生如何去运用已知条件进行探索分析,将每一类应用题抽丝剥茧,寻找其中关联,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例如在“工程问题”的教学当中,相当一部分的工程类应用题所给的已知条件都不多,“一个工程,甲队需12天做完,乙队需15天做完。由甲队先做4天,随后由甲乙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在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只有甲队,乙队完成任务的工作时长,很多学生拿到这种题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入手,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一个工程,我们通常记作单位1,甲队需12天,那么甲队一天的效率就是1/12,同样的,乙队就是1/15,两队的合作一天的效率就是1/12+1/15。有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合作效率,单位工程,通过效率×时间=工程量,这类问题就迎刃而解。类似的题有很多,无论是工程问题,路程问题还是其他的,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条件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是比重较大的一项题目,它考验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仅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也是老师教学中的急需攻克的难题。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老师要创新应用题题型与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对条件的联系重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杭晓敏.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思考[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1).
[2]梁正桃.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效率提升措施分析[J].新课程(上),2016(03).
[3]卢俊义.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11):147.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高效课堂;创新意识
当前的教育模式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老师依然没有注重学生对于应用题题目的诉求,导致学生对应用题学习不感兴趣,进而感觉在学习中越发吃力。当前小学高年级教材或是教辅中的应用题大多题型单一,结构相似,没有创新意识;老师在教学中选择应用题时没有考虑到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将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初衷变成了单纯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应用题是对其他数学公式、基本定理、计算方法的综合,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让数学应用题可以真正贴近生活,应用于实践,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一、应用题选题生活化,形式多样化
应用题,顾名思义是要能够进行实际应用的题型,人们一般关心自己的生活小事多过关心国际大事,所以我们要将应用题着眼在生活当中,让应用题的题干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了解中与其产生共鸣;另外,老师也可以在应用题的形式上加以改变,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流行趋势,图文结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例如在进行“路程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们要了解对于学生来说,两艘轮船从A港到B港,谁比谁先走,谁比谁速度快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反而是从家到学校的路程速度关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可以从这类问题入手,让学生在倍感亲切的生活类应用题中理解数学的解题思路,进而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于生活当中,处理实际问题;同时在引入生活类应用题时,应用题的形式也要突破以往呆板的形式,将插画图片与题干文字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学习中逐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在语言文字中寻求突破
应用题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测评,考验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与结合运用。而对一道应用题题干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题干表达释义不理解,所给条件关系不明确,那么就算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也无法在不明确的题意中,将各个条件准确的组合在一起进行题目解析。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题意,明确各个条件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在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一定的公式和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如在“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类应用题中,分析哪个条件为主体就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这类题往往不难,但是题干中会出现很多混淆视听的句子,重复出现的条件容易使学生在分析中乱了阵脚,错认主体条件,导致应用题失分严重。针对这类问题,老师要在數学应用题专项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训,带领学生读题,教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根据语气轻重分关键与非关键条件,培养学生的应用题题意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题目问题与条件,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能力
应用题中各个条件关系构成题目框架,而对于题目框架各个部分的分析与利用也是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对解决应用题感到吃力的学生对于分析假设类的活动尤其为难,这些学生只能看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能从中分析出隐含条件,从而导致其在解题过程中不能通过隐含条件将已知条件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尽可能的教学生如何去运用已知条件进行探索分析,将每一类应用题抽丝剥茧,寻找其中关联,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例如在“工程问题”的教学当中,相当一部分的工程类应用题所给的已知条件都不多,“一个工程,甲队需12天做完,乙队需15天做完。由甲队先做4天,随后由甲乙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在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只有甲队,乙队完成任务的工作时长,很多学生拿到这种题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入手,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一个工程,我们通常记作单位1,甲队需12天,那么甲队一天的效率就是1/12,同样的,乙队就是1/15,两队的合作一天的效率就是1/12+1/15。有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合作效率,单位工程,通过效率×时间=工程量,这类问题就迎刃而解。类似的题有很多,无论是工程问题,路程问题还是其他的,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条件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是比重较大的一项题目,它考验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仅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也是老师教学中的急需攻克的难题。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老师要创新应用题题型与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对条件的联系重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杭晓敏.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思考[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1).
[2]梁正桃.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效率提升措施分析[J].新课程(上),2016(03).
[3]卢俊义.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