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的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中考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概括来说,中考改革的方向是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更注重能力;在学科分离与综合的关系上,更注重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更注重应用和创新。这种要求无疑是对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回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调整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方法,形成开放多元的教学新模式,是加强能力培养,适应中考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打破传统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制定发展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揭示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应成为新时期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新目标。
  我认为,就历史学科改革而言,其重中之重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因为这始终是历史教师与学生接触的主阵地,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好这一阵地,既完成传授基本历史知识的要求,又担当起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重任;既能适应中考改革的大趋势,又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新问题。为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确定要具体且合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应把握好其层次,依据课标和教学及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教学对象;学生的行为;确定行为的条件;达到的程度。如: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了解本历史文物所反映出的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知道探究文物也是感知历史和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及方法,学会从《清明上河图》这类文物中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方法。学生通过对相关宋朝历史文献资料的解读,学会用历史文献资料与《清明上河图》——历史文物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考核历史有效信息,从而比较深刻地认识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继隋唐之后经济继续发展、文化科技高度繁荣的一个重要朝代。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与探究,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遗存,进而体悟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激发热爱祖国、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情怀和探究学史的兴趣,认识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树立保护文物、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
  二、拓展和深化教材内容要精当,从大处着眼
  教师要从主题内涵、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入手,丰富教材中结论性的表述,补充历史概念的外延。
  三、问题设计要巧妙恰当,质量要高
  高质量的试题,应该具有导向性、科学性、时代性、生活性、艺术性和创新性。
  1.现实性
  材料一:第六届夏季奥运会原定1916年在柏林举行,由于人类正在蒙受世界灾难,国际奥委会决定取消这次奥运会。在那场世界灾难中,32名奥运会选手战死疆场。
  材料二: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会址选在柏林。1933年德国政局发生了严重变化。鉴于当时的德国政治形势,1934年国际奥委会讨论了是否仍在柏林举行奥运会的问题,国际奥委会因受希特勒宣传和表面现象的蒙骗,以及当时欧洲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最后维持了原议,仍在柏林举行。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世界灾难”。这场灾难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2)1933年德国政局发生了什么严重变化?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2.科学性
  例:据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族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
  请回答: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说明了什么?(这一悲剧的发生是什么制度造成的?)
  3.创新性
  例:北京同仁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国有企业。1954年,同仁堂顺应历史的潮流,实现了“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的转变,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1992年组建企业集团,1997年组建了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1996年以来,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海内外347家分店(分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总额已达到63亿元。
  从同仁堂经历的我国重大变革的角度阐述:
  (1)1954年同仁堂为什么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2)1992年以来为什么能取得重大业绩?
  四、讨论要充分,不流于形式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堂议论、讨论乃至辩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互相质疑、答辩、争鸣,然后进行适当点拨和总结。借助学生的集体智慧,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活跃思维、扩展思维,极大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讨论使学生不但能通过自身的参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而且能通过领会同学他人的思维,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而从教师适当的点拨和理论总结中,使自己的思维得以升华。课堂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课堂讨论设计的问题应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并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学内容的展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调节者,使课堂形成畅所欲言,而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则为学生提供独立思维的机会和条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想方设法地证实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总结时,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观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对于一些相对复杂和庞大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分工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个体的才智,提高了思辨能力,而且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了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树立了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团体意识,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这样,不仅促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解决不是由自身个体所能解决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走上复杂的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大学和高中扩招,“打工热”的冲击等原因,中职招生面临生源缺乏、生源综合素质低劣的尴尬局面。怎样才能一改当前困境?我们应对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寻找开启他们心灵之门的钥匙,提高管理水平,让他们学有所成。中职学生大多是升学独木桥上的“落水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带着心中的阴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有的人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些学生有着这样两个心理现象:一是失落感强。大多数学生是高
摘 要: 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是中职类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诚信观念的流失,没有责任感和对前途对人生命运的悲观失望,中职学生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军,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职学生 道德素质 缺失 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GDP总量占世界经济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8年的7.3%,经济年均增长超
摘 要: 转化后进生是教师应当从事的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是教师对后进生深深的爱。  关键词: 后进生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后进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差生”是普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群体,也是广大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烂泥不糊墙”“朽木不可雕”。教师都拼命给优等生“锦上添花”
素质教育比传统教育更能培养出社会即时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实用型人才,所以素质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门的特别关注,普通百姓也格外关心。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更是贯穿其始终的核心部分,渗透在各门学a科之中,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几年来,人们都在翘首期盼素质教育结出的硕果。但实践中的素质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难道就不能并举?  一、发生在学生中的几种现象
我一直在追问自己:小学教育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是“学生化的校园环境、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课程化的课外活动、社会化的学校生活”的综合,只有这样的小学才像一所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小学生。  一、学生化的校园环境  学校文化元素谁做主?学生。学校建设应从哪个角度予以考虑?还是学生。只有在校园建设中融入了学生的主张,只有校园建设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这样的校园才是学生自己的校
目的:观察火针合牵引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治疗前后疗效评分改善情况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情
教师的讲课能让学生侧耳倾听,这是每位教师都在孜孜追求的一种境界。为了让学生课上认真听讲,我曾伤透脑筋。学生上课为什么不认真听讲?究竟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倾听呢?这些都引起过我的思索。我认为要让学生倾听老师讲课,教师要先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是双方面的,是要相互尊重的,是要有一种良好的氛围的。  那么如何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尊重的一种表现,会让你得到学
“问题式教学”是在新课改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有以下的层次:有问题、原意听、能听懂、记得住、能管用。  1.问题的产生——有问题  1.1问题的来源。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产生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从课本的文字材料中挖掘问题。课本对于知识的描述往往是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