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锁到接触:奥巴马政府对朝“新政”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政府推行对朝接触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它是美国对朝敌视、封锁政策失败和朝核危机紧迫性增强的必然结果,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访朝表明奥巴马已经着手对朝新政策。美对朝接触政策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朝鲜核和导弹问题,而缔结半岛永久和平协议替代停战协议以及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只是实现全面和可核查的半岛无核化的手段。
其他文献
当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体系约束也越来越明显。在周边层面,以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为导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在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层面,以美欧“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为导向,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体系的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针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应对措施。其结果必然会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当前国际格局正处在一个复杂的过渡时期,这是国际国内理论界、战略界的基本共识。然而,当前国际格局究竟朝什么方向过渡?为什么会过渡?如何过渡?对于这些复杂问题,国际国内理论界、战略界不但没有明确共识,甚至也没有明确的“识”!
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MDGs)即将于2015年到期,国际社会有关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的讨论日趋热烈。目前,围绕2015年后议程的讨论呈现出三个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很不利的趋势,即相关讨论集中于应对当下的政策危机,MDGs及吸取经验教训面临被淡化的危险;相关讨论过于关注宏大的国际规范设置以期主导全球长远发展方向,可能导致发展目标与价值规范的相互脱节;相关讨论过于关注发展的手段或条件,试图通过隐性手段将政治和社会条件植入国际发展议程,存在偏离发展主题的危险。中国对2015年后议程设定的重视度不够,参与度
自新世纪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国际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设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为之奋斗的主要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完整理论体系,现有研究成果存在明显不足,学术界需要以多元化视角和方法拓展、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
澳大利亚学者休·怀特最近提出中美“分权”以避免双方在东亚出现恶性战略竞争,但其遵循的仍然是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在实践中也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观为避免中美战略竞争提供了新思维。笔者认为,中美通过在全球性问题上展开合作,可以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通过摒弃旧式的势力范围划分而提倡“新型大国协调”,可以为避免两国战略冲突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中国对外战略和外交价值取向的宣示与中美价值观的对话和交流,可以增强两国战略互信的基础。
英国联合政府自2010年5月上台以来在对外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将“实现经济繁荣”作为外交优先任务,外交实践注重经营更广泛的外交网络,并突出价值观因素等。英国对外政策的这种动向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帮助扭转英国国力的颓势,并试图继续发挥其大国影响力。“抑制衰落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英国不愿且难以投入足够的资源,其外交调整和选择的余地相对有限。
日本鸠山内阁外交政策大方向目前已经显现,即遵从现实主义,又增加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它在对美关系上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坚持维护同盟关系,又打出“对等外交”旗帜,以图扭转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不利地位,为日本争取更多的自主与利益。与此同时,鸠山内阁加强与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关系,外交政策重心明显回归亚洲,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东亚共同体。
2009年12月12—13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国美中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美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国务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国防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和美国财政部、美中教育基金会、亚洲协会、卡内基基金会、
“珍珠链战略”是一个由美国首先使用,主要用来指称所谓中国海上通道“战略安排”的概念。这一杜撰的概念出笼不久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甚至恶意炒作,其影响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使印度洋地区安全合作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威胁论”一时更加甚嚣尘上,给中国外交政策造成新的冲击和挑战。中国如何应对“珍珠链”说,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外交课题。
中美除在经济领域享有基本互信外,双方围绕战略、“美国的国际问题”和“中国的内政问题”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互不信任。中美缺乏互信状态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是,针对每个领域的不同特点,两国若采取适当应对措施,对逐步建立互信应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