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车路过那片曾经常被海水侵袭和海沙淹没的地方,它的新名字叫EkoAtlantic,世界银行将这里称为“非洲未来的香港”。在拉各斯这个城市和尼日利亚这个国家,夸夸其谈本就是家常便饭。
这一片由沼泽、海滩、洼地组成的地区,从开始的调研到现在拥有一条稍显现代的堤坝和道路,历时五年。先前,Eko AtlantlcJ地区唯一精彩的便是海滩。天气晴好时,人们在有一点点肮脏的海滩上玩水自乐,偶尔会有十来个人踢着小场足球,跌爬滚打,浑身泥泞。
不远处有一片竹子搭起的棚,长达半公里,是自由组织起来的菜市场。在维多利亚岛工作和居住的人会经常跑到这边,买些蔬菜水果。夜晚,Eko Atlantic成为夜市,人们聊天、喝酒、娱乐、吃宵夜。另外,便是会出现几十个布搭起来的帐篷。人类千古不能断绝的皮肉生意,在这里横行无忌。
尼日利亚不如利比亚?
尼日利亚城市拉各斯的环境大抵如此,脏乱差不必多言,路边的垃圾可以因环保工人闹罢工,几个礼拜没人收拾。但拉各斯人民的忍耐力极强,他们可以忍受小区里道路上的大坑数月甚至一年都无人填补。拉各斯曼德拉斯区经常发生流氓群殴抢地盘的事件,北部州,例如乔斯等城市也会发生种族冲突的暴力事件,但大多数尼日利亚人依旧能生活得坦然自若。
尼日利亚的交通也算得上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重要产油国,这里的汽油相当便宜,即使十年来翻了一倍,现价折合成人民币一升汽油还是不到3元。加之城市的道路太窄太差,人口数量过于庞大,使得这座算不上发达的非洲城市也成了“堵城”。
尼日利亚对旧车没有强制销毁政策。那些用了几十年的老爷车还能继续在城市中穿行,行人最好还是离远些,说不准下一秒钟会因为道路颠簸,车门突然掉下来,让人哭笑不得。
与“首堵”北京一样,拉各斯的堵车也是颇有规律。清晨的上班高峰期。人们便从各自的住处奔向楼宇密集的维多利亚岛。从下午四点开始,出城回家的车流便出现了。正常来讲,堵到七八点回到家属于比较幸运的。一次,记者的中国同事下午两三点从公司出发,绕到Eko Atalantic区买菜,回到家已是凌晨两点,整整堵了十来个小时。
利比亚发生动乱时,记者与一名拉各斯的中产阶级聊天,他是当地一家银行的中层经理。谈起利比亚人民平时的待遇和政府的作为后,他居然认为利比亚人民“很不知足”:“要是我们的政府有那么多的作为,我们会觉得非常幸福。”
尽管城市环境让人不敢恭维,但周边地区的尼日利亚人还是疯狂地涌入这个也许终身也无法飞黄腾达的地方,因为拉各斯是西非最大的商业城市。至少来到这里,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基础设施的大幅改观
2007年,拉各斯州州长巴巴敦德·法什拉(Babatunde Fashola)走马上任。这位“身材的矮子、行动的巨人”。在经过2007年的韬光养晦后,2008年便马上大刀阔斧地施行自己的计划。基础建设是他最看重的事情——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必须是由城市配套设施来供应的,而保证物流的最重要因素便是道路。
除了城市中各种桥梁涵洞的宏大工程计划,那条曾经仅仅十几公里便能堵上十来个小时的道路也得以改造。从前,拉各斯的道路多是单车道,一旦有老爷车瘫痪在马路上,便只能推到人行道上去处理。现如今,这条道路已经是拥有十条车道的高速公路,过去往返顺利也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现在则只需要十来分钟。社区中的道路也是新政府着重处理的规划,那些曾经坑洼几个月无人问津的道路,现在一个礼拜内便会有工人出现,进行维护和修理。
经常被泥沙埋没的Eko Atlantic区域,如今再也没有肮脏混乱的情况,法什拉政府已经开始招标建筑企业,着手修建堤防,海水对这一区域的侵袭已经被有效地遏制。
由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笔投入。拉各斯人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得到改善的交通条件也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去工作。可以说,拉各斯目前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中,投资者的信心因此不再需要政府的几句口号来激励。2011年,大幅改变拉各斯面貌的法什拉得以连任,这也意味着未来四年里的稳定政策和大量发展项目。
在拉各斯的巨变中,最让人欣喜的莫过于提高工人最低工资政策的出台,其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尼日利亚政府与工会谈判时,罢工持续一两天便宣告结束。
投资进入仍需谨慎
中国企业在拉各斯的巨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中地海外、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铁建、川铁建等企业,都在尼日利亚不同的地区与当地政府进行项目工程上的招标和合作,价格优惠,质量也赢得了当地人的肯定和信任,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一直以来为尼日利亚提供了90%以上的日用品。
记者在尼日利亚的朋友提及中国企业,首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另外,EkoAtlantic区的堤防项目,中国交通集团参与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拉各斯建设的道路依旧漫长,这里有一千多万的人口,其自身的多种“城市病”已成顽疾,几个区域的完善和几十万人口环境的改变,尚不足以让整个城市和整个国家彻底改观。变化固然存在,可这些变化还需要更多、更久。
中国人在这里的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各种不和谐音也时而出现:2006年,广东省开始在尼日利亚的奥贡州动工,欲建立一个“广东一奥贡自由工业园区”。这项工程经过了中国和尼日利亚政府的一致同意,经过长时间运作后,2011年突然传来消息:一些政策的落实有些困难,计划很可能付诸东流。
在尼日利亚这个国度,机会很多,风险也很高,但短时间内拉各斯面貌的巨变,还是让外界看到了希望。
这一片由沼泽、海滩、洼地组成的地区,从开始的调研到现在拥有一条稍显现代的堤坝和道路,历时五年。先前,Eko AtlantlcJ地区唯一精彩的便是海滩。天气晴好时,人们在有一点点肮脏的海滩上玩水自乐,偶尔会有十来个人踢着小场足球,跌爬滚打,浑身泥泞。
不远处有一片竹子搭起的棚,长达半公里,是自由组织起来的菜市场。在维多利亚岛工作和居住的人会经常跑到这边,买些蔬菜水果。夜晚,Eko Atlantic成为夜市,人们聊天、喝酒、娱乐、吃宵夜。另外,便是会出现几十个布搭起来的帐篷。人类千古不能断绝的皮肉生意,在这里横行无忌。
尼日利亚不如利比亚?
尼日利亚城市拉各斯的环境大抵如此,脏乱差不必多言,路边的垃圾可以因环保工人闹罢工,几个礼拜没人收拾。但拉各斯人民的忍耐力极强,他们可以忍受小区里道路上的大坑数月甚至一年都无人填补。拉各斯曼德拉斯区经常发生流氓群殴抢地盘的事件,北部州,例如乔斯等城市也会发生种族冲突的暴力事件,但大多数尼日利亚人依旧能生活得坦然自若。
尼日利亚的交通也算得上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重要产油国,这里的汽油相当便宜,即使十年来翻了一倍,现价折合成人民币一升汽油还是不到3元。加之城市的道路太窄太差,人口数量过于庞大,使得这座算不上发达的非洲城市也成了“堵城”。
尼日利亚对旧车没有强制销毁政策。那些用了几十年的老爷车还能继续在城市中穿行,行人最好还是离远些,说不准下一秒钟会因为道路颠簸,车门突然掉下来,让人哭笑不得。
与“首堵”北京一样,拉各斯的堵车也是颇有规律。清晨的上班高峰期。人们便从各自的住处奔向楼宇密集的维多利亚岛。从下午四点开始,出城回家的车流便出现了。正常来讲,堵到七八点回到家属于比较幸运的。一次,记者的中国同事下午两三点从公司出发,绕到Eko Atalantic区买菜,回到家已是凌晨两点,整整堵了十来个小时。
利比亚发生动乱时,记者与一名拉各斯的中产阶级聊天,他是当地一家银行的中层经理。谈起利比亚人民平时的待遇和政府的作为后,他居然认为利比亚人民“很不知足”:“要是我们的政府有那么多的作为,我们会觉得非常幸福。”
尽管城市环境让人不敢恭维,但周边地区的尼日利亚人还是疯狂地涌入这个也许终身也无法飞黄腾达的地方,因为拉各斯是西非最大的商业城市。至少来到这里,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基础设施的大幅改观
2007年,拉各斯州州长巴巴敦德·法什拉(Babatunde Fashola)走马上任。这位“身材的矮子、行动的巨人”。在经过2007年的韬光养晦后,2008年便马上大刀阔斧地施行自己的计划。基础建设是他最看重的事情——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必须是由城市配套设施来供应的,而保证物流的最重要因素便是道路。
除了城市中各种桥梁涵洞的宏大工程计划,那条曾经仅仅十几公里便能堵上十来个小时的道路也得以改造。从前,拉各斯的道路多是单车道,一旦有老爷车瘫痪在马路上,便只能推到人行道上去处理。现如今,这条道路已经是拥有十条车道的高速公路,过去往返顺利也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现在则只需要十来分钟。社区中的道路也是新政府着重处理的规划,那些曾经坑洼几个月无人问津的道路,现在一个礼拜内便会有工人出现,进行维护和修理。
经常被泥沙埋没的Eko Atlantic区域,如今再也没有肮脏混乱的情况,法什拉政府已经开始招标建筑企业,着手修建堤防,海水对这一区域的侵袭已经被有效地遏制。
由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笔投入。拉各斯人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得到改善的交通条件也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去工作。可以说,拉各斯目前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中,投资者的信心因此不再需要政府的几句口号来激励。2011年,大幅改变拉各斯面貌的法什拉得以连任,这也意味着未来四年里的稳定政策和大量发展项目。
在拉各斯的巨变中,最让人欣喜的莫过于提高工人最低工资政策的出台,其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尼日利亚政府与工会谈判时,罢工持续一两天便宣告结束。
投资进入仍需谨慎
中国企业在拉各斯的巨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中地海外、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铁建、川铁建等企业,都在尼日利亚不同的地区与当地政府进行项目工程上的招标和合作,价格优惠,质量也赢得了当地人的肯定和信任,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一直以来为尼日利亚提供了90%以上的日用品。
记者在尼日利亚的朋友提及中国企业,首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另外,EkoAtlantic区的堤防项目,中国交通集团参与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拉各斯建设的道路依旧漫长,这里有一千多万的人口,其自身的多种“城市病”已成顽疾,几个区域的完善和几十万人口环境的改变,尚不足以让整个城市和整个国家彻底改观。变化固然存在,可这些变化还需要更多、更久。
中国人在这里的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各种不和谐音也时而出现:2006年,广东省开始在尼日利亚的奥贡州动工,欲建立一个“广东一奥贡自由工业园区”。这项工程经过了中国和尼日利亚政府的一致同意,经过长时间运作后,2011年突然传来消息:一些政策的落实有些困难,计划很可能付诸东流。
在尼日利亚这个国度,机会很多,风险也很高,但短时间内拉各斯面貌的巨变,还是让外界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