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PBL”强调把问题的解决置入真实的情境中,鼓励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运用问题背后的多学科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这一模式引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写作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 键 词] “PBL”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50-02
一、“PBL”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问题或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或(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PBL”教学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PBL”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PBL”教学法的理念源于古希腊哲学,具体讲,根源于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或称辩证法)。众所周知,在柏拉图所著《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在讨论正义概念时使用的方法就是对话法。他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反问、归纳、定义得出其想要的结论[1],这一方法又被称为精神助产术,或对话辩证法。“对话就是对话双方在一起参与中获得真理。”[2]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首先将这一理念应用于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学中,由此创立了“PBL”教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教学方法开始在北美流行,到90年代初,美国70%的医学院都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国家的一些医学院也开始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这一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里也开始进行课程实验,在工程学科、社会学科以及人文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据称,丹麦的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 AAU)已经把“PBL”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将其融入了每个学期的整个课程设计中,而不是单门课程中,每一学期的课程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课程选择搭配[3]。
总体而言,“PBL”教学法有三方面特征:
第一,“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方式的中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团队合作等方式,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核心问题。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负责提出问题、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组织学生调查讨论等。教师将尽最大努力将学习研究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自己。
第二,“PBL”教学模式将提出基于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提出基于现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对于“PBL”教学模式来说至关重要。这样做有三方面好处: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传统教学方式之所以效率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远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容易找到兴奋点。二是可以提高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出核心问题的能力。三是可以提高学生有效将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或“项目”为核心的高水平学习方法。“PBL”中的问题都是探究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解决办法,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把握概念之间复杂的联系并广泛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情景中。因此,“PBL”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学习法。
二、“PBL”教学设计与实施
下面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对“PBL”教学法的设计方案及实施步骤进行简单介绍。
(一)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由教师讲授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然后,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文献材料收集、写作规范進行讲解。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树立用理论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学会用理论的观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看待这门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本门课程中,具体说在“PBL”中提到的问题,不只是实践问题,其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维度,尤其是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二是让学生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图谱,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就会自觉把要研究的问题置入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框架下理解,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透彻理解和解决。
(二)问题设计环节
根据本课程的最新版本,打算提出若干个“核心问题”,篇幅限制不一一列举。例如:
(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逐步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
(3)邓小平同志是怎样开创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4)怎样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5)如何理解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之间的关系?如何推进党实现自我革命?
(三)划分小组环节
划分小组时,教师一方面采取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让其按照对问题兴趣程度进行排序,把对某一个问题排序接近的成员分为一组;另一方面若在上述方法下还不能顺利分组,教师对其中一些学生进行适当调整。小组划分完毕后,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组长,让其负责联络教师、分配任务、组织研究等事宜。 (四)收集阅读文献环节
每个小组先根据核心问题确定好大概需要的资料,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分工,分头行动获取相关资料。如需要购买复印的,教师负责处理。在阅读消化材料阶段,一方面由小组组长组织进行,另一方面教师也给予一定的指导,尤其是在材料分类整理方面。
(五)调查研究环节
调查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每个小组先根据问题确定好调查主题、设计好问卷内容及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不同的调查主题和内容联系需要调查的地方部门。联系完毕后,教师制定整个调查方案,并报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批准,获得经费以及其他方面支持。调查研究进行期间,教师就调查研究的方法、安全、数据采集等方面对学生予以一定指导。
(六)整理资料制定方案环节
经过阅读文献和社会调查环节,各小组基本上找到了解决问题需要的材料。接下来,各小组就掌握的材料进行整理,小组成员在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本小组对其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七)综合讨论环节
各小组就讨论结果选派一人在课堂上进行说明。各小组汇报完毕后,进行全班综合讨论,所有成员都可以对各小组的解决方案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在这一环节,教师就各小组制定的方案和全班的讨论进行点评,肯定各小组方案的合理性,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其解决方案的思路。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指导,一方面进一步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对现实情况再进行更多的调查了解。在这基础上,各小组对原来的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八)成果展示环节
成果展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各小组派一名代表用PPT展示其研究成果,包括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内涵、解决方案、意义等;二是每个小组的成员最后形成的论文,或者是理论文章,或者是学术文章。教师在这一环节给各小组以及每个小组成员打出成绩,作为本学期实践学习的重要参考。
(九)教师综合讲解阶段
“PBL”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仍是互动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师讲授课程,不如说是一种自由式的讨论,不过这种讨论是事先设定好的。进行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主要有三个:一是为了让每个小组都能学到其他小组研究的问题,以及教材中其他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教材知识,夯实其知识基础;二是教师就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刻全面的讲解,升华各小组对其研究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在互动环节,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互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完善教学模式。
在本课程执行的“PBL”模式教学的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阶段,最核心的方法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法。这一方法体现在不同情景中、不同时间段,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被调查者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对话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普遍性的知识,即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式的知识。学生的对话历程是从具体经验开始,通过各种对话和探究,设法使这些知识与教材中的抽象结论达成一致。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使教材入心入脑。
三、“PBL”教学模式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产生了三方面的教学效果。
首先,“PBL”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第一志愿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一开始对本专业相关课程都有排斥态度,觉得本课程学不到对就业有帮助的东西。但随着课程的进展,逃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听课更集中精神了,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
其次,“PBL”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课中知识点的理解。通過“PBL”教学法,学生至少对其研究的问题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经过社会调查,学生对其研究的问题理解得更为透彻。
最后,“PBL”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历经查找、搜集、阅读、消化,需要在调查研究中设计调查问题和调查问卷,需要与调查部门和被调查人协调,还需要将调查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然后制定解决方案,即便是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还需要制作PPT和进行写作。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既包括理论上的,也包括实践上的;既包括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也包括沟通协调能力;既注重一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年的“PBL”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建民,乔戈.对话辩证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9):109.
[2][德]加达默尔.赞美理论[M].夏镇平,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3]李会春,杜翔云.面向未来的课程设计:奥尔堡大学PBL课程模式与教育理念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8(3):118.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PBL”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50-02
一、“PBL”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问题或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或(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PBL”教学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PBL”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PBL”教学法的理念源于古希腊哲学,具体讲,根源于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或称辩证法)。众所周知,在柏拉图所著《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在讨论正义概念时使用的方法就是对话法。他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反问、归纳、定义得出其想要的结论[1],这一方法又被称为精神助产术,或对话辩证法。“对话就是对话双方在一起参与中获得真理。”[2]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首先将这一理念应用于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学中,由此创立了“PBL”教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教学方法开始在北美流行,到90年代初,美国70%的医学院都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国家的一些医学院也开始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这一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里也开始进行课程实验,在工程学科、社会学科以及人文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据称,丹麦的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 AAU)已经把“PBL”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将其融入了每个学期的整个课程设计中,而不是单门课程中,每一学期的课程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课程选择搭配[3]。
总体而言,“PBL”教学法有三方面特征:
第一,“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方式的中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团队合作等方式,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核心问题。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负责提出问题、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组织学生调查讨论等。教师将尽最大努力将学习研究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自己。
第二,“PBL”教学模式将提出基于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提出基于现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对于“PBL”教学模式来说至关重要。这样做有三方面好处: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传统教学方式之所以效率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远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容易找到兴奋点。二是可以提高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出核心问题的能力。三是可以提高学生有效将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或“项目”为核心的高水平学习方法。“PBL”中的问题都是探究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解决办法,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把握概念之间复杂的联系并广泛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情景中。因此,“PBL”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学习法。
二、“PBL”教学设计与实施
下面将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对“PBL”教学法的设计方案及实施步骤进行简单介绍。
(一)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由教师讲授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然后,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文献材料收集、写作规范進行讲解。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树立用理论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学会用理论的观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看待这门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本门课程中,具体说在“PBL”中提到的问题,不只是实践问题,其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维度,尤其是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二是让学生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图谱,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就会自觉把要研究的问题置入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框架下理解,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透彻理解和解决。
(二)问题设计环节
根据本课程的最新版本,打算提出若干个“核心问题”,篇幅限制不一一列举。例如:
(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逐步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
(3)邓小平同志是怎样开创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4)怎样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5)如何理解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之间的关系?如何推进党实现自我革命?
(三)划分小组环节
划分小组时,教师一方面采取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让其按照对问题兴趣程度进行排序,把对某一个问题排序接近的成员分为一组;另一方面若在上述方法下还不能顺利分组,教师对其中一些学生进行适当调整。小组划分完毕后,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组长,让其负责联络教师、分配任务、组织研究等事宜。 (四)收集阅读文献环节
每个小组先根据核心问题确定好大概需要的资料,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分工,分头行动获取相关资料。如需要购买复印的,教师负责处理。在阅读消化材料阶段,一方面由小组组长组织进行,另一方面教师也给予一定的指导,尤其是在材料分类整理方面。
(五)调查研究环节
调查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每个小组先根据问题确定好调查主题、设计好问卷内容及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不同的调查主题和内容联系需要调查的地方部门。联系完毕后,教师制定整个调查方案,并报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批准,获得经费以及其他方面支持。调查研究进行期间,教师就调查研究的方法、安全、数据采集等方面对学生予以一定指导。
(六)整理资料制定方案环节
经过阅读文献和社会调查环节,各小组基本上找到了解决问题需要的材料。接下来,各小组就掌握的材料进行整理,小组成员在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本小组对其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七)综合讨论环节
各小组就讨论结果选派一人在课堂上进行说明。各小组汇报完毕后,进行全班综合讨论,所有成员都可以对各小组的解决方案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在这一环节,教师就各小组制定的方案和全班的讨论进行点评,肯定各小组方案的合理性,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其解决方案的思路。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指导,一方面进一步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对现实情况再进行更多的调查了解。在这基础上,各小组对原来的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八)成果展示环节
成果展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各小组派一名代表用PPT展示其研究成果,包括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内涵、解决方案、意义等;二是每个小组的成员最后形成的论文,或者是理论文章,或者是学术文章。教师在这一环节给各小组以及每个小组成员打出成绩,作为本学期实践学习的重要参考。
(九)教师综合讲解阶段
“PBL”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仍是互动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师讲授课程,不如说是一种自由式的讨论,不过这种讨论是事先设定好的。进行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主要有三个:一是为了让每个小组都能学到其他小组研究的问题,以及教材中其他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教材知识,夯实其知识基础;二是教师就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刻全面的讲解,升华各小组对其研究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在互动环节,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互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完善教学模式。
在本课程执行的“PBL”模式教学的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阶段,最核心的方法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法。这一方法体现在不同情景中、不同时间段,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被调查者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对话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普遍性的知识,即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式的知识。学生的对话历程是从具体经验开始,通过各种对话和探究,设法使这些知识与教材中的抽象结论达成一致。这样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使教材入心入脑。
三、“PBL”教学模式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产生了三方面的教学效果。
首先,“PBL”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第一志愿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一开始对本专业相关课程都有排斥态度,觉得本课程学不到对就业有帮助的东西。但随着课程的进展,逃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听课更集中精神了,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
其次,“PBL”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课中知识点的理解。通過“PBL”教学法,学生至少对其研究的问题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经过社会调查,学生对其研究的问题理解得更为透彻。
最后,“PBL”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历经查找、搜集、阅读、消化,需要在调查研究中设计调查问题和调查问卷,需要与调查部门和被调查人协调,还需要将调查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然后制定解决方案,即便是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还需要制作PPT和进行写作。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既包括理论上的,也包括实践上的;既包括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也包括沟通协调能力;既注重一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年的“PBL”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建民,乔戈.对话辩证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9):109.
[2][德]加达默尔.赞美理论[M].夏镇平,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3]李会春,杜翔云.面向未来的课程设计:奥尔堡大学PBL课程模式与教育理念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8(3):118.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