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什么?字典将其解释为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生活在成都,你随时随地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空气中弥漫的麻辣火锅味,公园里随处可见的盖碗茶,街道上现代与古代建筑的交相辉映。你看,那熙熙攘攘的春熙路、时光回忆的宽窄巷子、毗邻武侯祠的锦里、香辣的钟水饺、鲜美的龙抄手,还有高铁的飞驰、绿道的延伸,美景、美食、美文、美女……这些都如一朵朵盛开的花儿填满了人们的心房。
幸福好似寒冷冬天里的一缕阳光,温暖柔和;
幸福好似烈日当头时的一阵清风,凉爽清新。
2011,当幸福来敲门……
幸福故事一 成都,让上学变得不再困难!
时间:2011年3月初
地点:光华村街
人物:李大姐 成都本地人
李大姐今年35岁,有一个7岁的女儿,今年准备上小学。
说到孩子上学,李大姐打开了话匣子。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她就听说了“上学难”的问题,当时李大姐很犯愁,上学是件大事,如何能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呢?于是李大姐托关系托朋友开始为孩子上学的事张罗。
“当时我就考虑,可能要准备一笔钱拿去交入校费,因为毕竟大家都想让孩子顺利上学。”李大姐毫不掩饰当时自己内心对送孩子上学的急迫之情。
然而,可喜的事情发生了。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李大姐看到《四川省成都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成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制定和落实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办法,有效控制“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
“女儿上学不再是我们头疼的问题了!”李大姐很是欣慰。
成都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总体目标是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度和城乡教育均衡度,择校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和解决,教育公平度和老百姓满意度有效提升。
到2020年底,城乡教育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全域成都”城乡居民子女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幸福密码:成都教育改革,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学容易了。
专家解码:成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光荣说,在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要努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合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需要的人才,为城市发展付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幸福故事二 选择成都,选择立体化的交通!
时间:2011年3月6日
地点:某咖啡馆
人物:小张 外地来蓉就业
小冯 成都本地人,在外求学工作多年归来
说到为何会选择成都作为自己创业奋斗的地方,小张兴奋地说,成都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他选择了成都。一个城市只有交通发展了发达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工作,也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小张是东北人,只能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回家方便吗?”记者问,小张笑着说,成都到东北的飞机有好几趟,所以每年他都会选择“飞回家”,省时又不贵。
成都的交通在近十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来自何处的朋友,不论选择汽车、火车还是飞机,都能最快速最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公交、高速、飞机、动车、高铁、地铁……一张密织的交通地图在人们的眼前铺开,无限延伸。
“我想再过几年,周末回东北,工作日来成都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了吧。”小张对此无限憧憬。
有这种感受的不仅是外地人,像小冯这种在成都长大,但到外地去了多年后想回家工作的大有人在。
选择回成都就业是小冯深思熟虑的结果。
2011年1月,成都到上海的高铁正式运行。据有关部门介绍,高铁的开通让成都到上海的行程实现了夕发朝至的愿望。不到15小时的车程让旅客充分感受到了成都交通运力的发达、方便、快捷。
“就是看到了这种变化,又听家人说成都动车、地铁都有了,所以我们这些在外的‘打工仔’有了想回家工作的愿望。”小冯说。
有了地铁,有了高铁的成都,让小冯再也按捺不住回家的渴望,义无反顾地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回到成都。
小冯的选择是许多80后年轻人的选择。由于在外就业成本太高,“回到大西南”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以前觉得在成都没得啥子发展机会,结果这几年成都发展变化实在太快了,所以我觉得回来工作是很明智的选择。”
幸福密码:动车、高铁都有了,行车时间缩短了,成都交通四通八达。
专家解码:成都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亮认为,成都作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主枢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外快速连接,打造西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乡交通共享,统筹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城市便捷畅通,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信息智能高效。
幸福故事三 养老不再是个问题!
时间:2011年初春
地点:成都三圣乡红砂村
人物:邹阿姨 农转非户口
成都三圣乡红砂村联合二组的邹阿姨是第一批参加农民养老保险的村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居住条件好,道路干净,这些都是因为政府的政策好,让农民有了更好的发展前途。“比城里人还幸福,既赚了钱又享受了。”
其实邹阿姨如今真是和城里人没有任何差别。2003年,邹阿姨所在的红砂村实施政府征地,他们的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城里人。地被征了,以后怎么办?这是邹阿姨想得最多的事。这时,村委会了解了多数村民的担忧,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向村民们介绍在当时可谓是新兴概念的农民养老保险。
新事物的推行总会遇到许多阻力,何况是政府倒贴钱的事。不少村民很疑惑:“政府不可能做折本生意,是不是骗人的哦?”邹阿姨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了远在云南的亲戚家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既然政府愿贴钱,你就试试嘛。于是,第一年村委会向外面公司借了100万来帮村民买社保,第二年,许多村民开始愿意自己买社保了。
如今邹阿姨已经领了4年的社保,每月能拿1000多元钱,而她又用这笔钱为还没到拿社保年纪的丈夫买社保。
“以前卖花是为了能吃上饭,现在卖花不再考虑吃饭问题了,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过得更幸福。”邹阿姨的花店就位于三圣乡,据她估算,6年的时间赚了10多万。
锦江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杨海波副局长告诉记者,红砂村过去很贫穷,为推进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2003年锦江区率先试点并完善了农民养老保险,如今的红砂村再也找不到过去贫困的影子,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幸福密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享受成果实惠,老百姓负担小。
专家解码: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底前停止办理本市居民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已有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并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这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城乡社保的公平。
记者观察 全心全意打造“幸福成都”
成都把民生作为政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从教育、卫生、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全域成都”、“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践”等一系列概念的推出,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成都政府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全心全意打造“幸福成都”!
2011年的“两会”特别节目《小崔会客》,成都市长葛红林再次被请进了演播厅,畅谈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新成果,这是《小崔会客》就这一话题第三次将成都市的领导请进演播室。
这一期的话题主要围绕成都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的自由迁徙。而这项举措的实施还要追溯到2004年,7年的时间,让城市与农村居民不再有隔阂不再有距离,成都市打破了城乡二元体制,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就如2003年,锦江区为了促进城乡统筹,按照土地换社保的思路,以“政府引导、区乡组织、适当补贴、个人自愿、逐步推进”的原则,率先开始了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农保财政补贴累计已达到4637万元,参保率达到了75%。
成都的农村老百姓在离乡不离地的政策下,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从社保、医保到教育、卫生,失地农民现在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活负担轻了,感觉更幸福了。
幸福是个抽象而庞大复杂的话题,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受教育层次、不同世界观的人们对幸福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然而幸福又是具体而可触的,每个人都有相似的感受。
在成都政府的政策指引和具体措施完善的道路上,有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今后不论是在教育、就业还是医疗、养老等各方面都会让人们越来越满意,越来越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2011年的成都,注定花开满园、幸福四溢。
生活在成都,你随时随地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空气中弥漫的麻辣火锅味,公园里随处可见的盖碗茶,街道上现代与古代建筑的交相辉映。你看,那熙熙攘攘的春熙路、时光回忆的宽窄巷子、毗邻武侯祠的锦里、香辣的钟水饺、鲜美的龙抄手,还有高铁的飞驰、绿道的延伸,美景、美食、美文、美女……这些都如一朵朵盛开的花儿填满了人们的心房。
幸福好似寒冷冬天里的一缕阳光,温暖柔和;
幸福好似烈日当头时的一阵清风,凉爽清新。
2011,当幸福来敲门……
幸福故事一 成都,让上学变得不再困难!
时间:2011年3月初
地点:光华村街
人物:李大姐 成都本地人
李大姐今年35岁,有一个7岁的女儿,今年准备上小学。
说到孩子上学,李大姐打开了话匣子。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她就听说了“上学难”的问题,当时李大姐很犯愁,上学是件大事,如何能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呢?于是李大姐托关系托朋友开始为孩子上学的事张罗。
“当时我就考虑,可能要准备一笔钱拿去交入校费,因为毕竟大家都想让孩子顺利上学。”李大姐毫不掩饰当时自己内心对送孩子上学的急迫之情。
然而,可喜的事情发生了。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李大姐看到《四川省成都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成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制定和落实县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办法,有效控制“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
“女儿上学不再是我们头疼的问题了!”李大姐很是欣慰。
成都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总体目标是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度和城乡教育均衡度,择校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和解决,教育公平度和老百姓满意度有效提升。
到2020年底,城乡教育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全域成都”城乡居民子女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幸福密码:成都教育改革,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学容易了。
专家解码:成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光荣说,在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要努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合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需要的人才,为城市发展付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幸福故事二 选择成都,选择立体化的交通!
时间:2011年3月6日
地点:某咖啡馆
人物:小张 外地来蓉就业
小冯 成都本地人,在外求学工作多年归来
说到为何会选择成都作为自己创业奋斗的地方,小张兴奋地说,成都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他选择了成都。一个城市只有交通发展了发达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工作,也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小张是东北人,只能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回家方便吗?”记者问,小张笑着说,成都到东北的飞机有好几趟,所以每年他都会选择“飞回家”,省时又不贵。
成都的交通在近十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来自何处的朋友,不论选择汽车、火车还是飞机,都能最快速最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公交、高速、飞机、动车、高铁、地铁……一张密织的交通地图在人们的眼前铺开,无限延伸。
“我想再过几年,周末回东北,工作日来成都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了吧。”小张对此无限憧憬。
有这种感受的不仅是外地人,像小冯这种在成都长大,但到外地去了多年后想回家工作的大有人在。
选择回成都就业是小冯深思熟虑的结果。
2011年1月,成都到上海的高铁正式运行。据有关部门介绍,高铁的开通让成都到上海的行程实现了夕发朝至的愿望。不到15小时的车程让旅客充分感受到了成都交通运力的发达、方便、快捷。
“就是看到了这种变化,又听家人说成都动车、地铁都有了,所以我们这些在外的‘打工仔’有了想回家工作的愿望。”小冯说。
有了地铁,有了高铁的成都,让小冯再也按捺不住回家的渴望,义无反顾地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回到成都。
小冯的选择是许多80后年轻人的选择。由于在外就业成本太高,“回到大西南”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以前觉得在成都没得啥子发展机会,结果这几年成都发展变化实在太快了,所以我觉得回来工作是很明智的选择。”
幸福密码:动车、高铁都有了,行车时间缩短了,成都交通四通八达。
专家解码:成都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亮认为,成都作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主枢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外快速连接,打造西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乡交通共享,统筹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城市便捷畅通,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信息智能高效。
幸福故事三 养老不再是个问题!
时间:2011年初春
地点:成都三圣乡红砂村
人物:邹阿姨 农转非户口
成都三圣乡红砂村联合二组的邹阿姨是第一批参加农民养老保险的村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居住条件好,道路干净,这些都是因为政府的政策好,让农民有了更好的发展前途。“比城里人还幸福,既赚了钱又享受了。”
其实邹阿姨如今真是和城里人没有任何差别。2003年,邹阿姨所在的红砂村实施政府征地,他们的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城里人。地被征了,以后怎么办?这是邹阿姨想得最多的事。这时,村委会了解了多数村民的担忧,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向村民们介绍在当时可谓是新兴概念的农民养老保险。
新事物的推行总会遇到许多阻力,何况是政府倒贴钱的事。不少村民很疑惑:“政府不可能做折本生意,是不是骗人的哦?”邹阿姨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了远在云南的亲戚家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既然政府愿贴钱,你就试试嘛。于是,第一年村委会向外面公司借了100万来帮村民买社保,第二年,许多村民开始愿意自己买社保了。
如今邹阿姨已经领了4年的社保,每月能拿1000多元钱,而她又用这笔钱为还没到拿社保年纪的丈夫买社保。
“以前卖花是为了能吃上饭,现在卖花不再考虑吃饭问题了,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过得更幸福。”邹阿姨的花店就位于三圣乡,据她估算,6年的时间赚了10多万。
锦江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杨海波副局长告诉记者,红砂村过去很贫穷,为推进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2003年锦江区率先试点并完善了农民养老保险,如今的红砂村再也找不到过去贫困的影子,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幸福密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享受成果实惠,老百姓负担小。
专家解码: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底前停止办理本市居民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已有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并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这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城乡社保的公平。
记者观察 全心全意打造“幸福成都”
成都把民生作为政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从教育、卫生、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全域成都”、“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践”等一系列概念的推出,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成都政府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全心全意打造“幸福成都”!
2011年的“两会”特别节目《小崔会客》,成都市长葛红林再次被请进了演播厅,畅谈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新成果,这是《小崔会客》就这一话题第三次将成都市的领导请进演播室。
这一期的话题主要围绕成都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的自由迁徙。而这项举措的实施还要追溯到2004年,7年的时间,让城市与农村居民不再有隔阂不再有距离,成都市打破了城乡二元体制,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就如2003年,锦江区为了促进城乡统筹,按照土地换社保的思路,以“政府引导、区乡组织、适当补贴、个人自愿、逐步推进”的原则,率先开始了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农保财政补贴累计已达到4637万元,参保率达到了75%。
成都的农村老百姓在离乡不离地的政策下,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从社保、医保到教育、卫生,失地农民现在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活负担轻了,感觉更幸福了。
幸福是个抽象而庞大复杂的话题,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受教育层次、不同世界观的人们对幸福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然而幸福又是具体而可触的,每个人都有相似的感受。
在成都政府的政策指引和具体措施完善的道路上,有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今后不论是在教育、就业还是医疗、养老等各方面都会让人们越来越满意,越来越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2011年的成都,注定花开满园、幸福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