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命制试题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命题者与解题者的能力往往是不对等的。在命制模拟试题的过程中,命题者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来命题,必然会给解题的学生带来困扰,导致他们无法找到正确答案,也会增加分析试卷的难度。一般来说,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注重“答在文中”,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积极思考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笔者认为,解答诗歌鉴赏题也应该如此。命题者要引导学生阅读诗歌、思考问题,而不是用额外的条件——命题者有而学生无的知识——来为难做题的学生,为难讲题的教师。命题者不能“目中无人”,而需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俯下身子”命题,提供该提供的信息,命制出能准确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模拟试题。
  在语文试卷中,除了默写题,任何主观题的答案都需能从文本(段)中找到依据,找到提示,也就是“答在文中”。命题者要巧妙地将答案或提示信息隐藏在文本和注释中。因为命题者的知识储备量是远远超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的。有的知识,命题者有,学生不一定有。只有考虑到这一问题,我们才能命制出难度适宜的题目。
  不少复习资料中的诗歌鉴赏题就存在难度过大的问题。示例:
  壺中九华诗
  苏轼
  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日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注】此诗作于南迁途中。“云峰”一说庐山。《神仙传》中一个叫壶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天地山川。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中时现。
  B.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一石,稍慰愁情。
  C.“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的惝恍迷离的仙境。
  D.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太孤绝。
  复习资料提供的参考答案是c选项,认为“天池水落”没有用典,指的是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层层地展现出来;“玉女窗”指山石的通透玲珑,并非“玉女现身”。
  笔者认为这道题的难度系数过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水平。
  首先,关于“天池水”有没有用典故这一问题,学生无法根据诗文内容以及试题提供的《神仙传》的相关注释找到依据,难以判断这一选项是否正确。原文中没有提及,注释也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所学课文中也未出现过这一知识点,因此学生无法顺利解题。
  其次,教师为学生解析试题也有难度。注释中提到了《神仙传》中有关“壶公”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壶公的人,常悬一壶于空屋上,每天“日入之后”就“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只有一个叫费长房的有道术的人能看见他。赵次公注解说:“壶公之壶也,中别有天地山川,故云耳。”“壶中”二字便把现实中的九峰石仙境化了,并为描写“天池水”作了准备,把读者带入了仙境。
  阅读了注释,学生就很容易将“壶中别有洞天”和“天池水(泛指天上之池)”联系起来。传说,神仙住在天上;洞天,多是仙人的居所;天池,又泛指天上之池,这里可以是神仙居所里的水池。再联想到初中学过的《西游记》中“石猴出世”里“水帘洞洞天”的美景,他们就很容易把“神仙传”作为“天池水”源出的语言环境,自然就会认为描写仙境的“天池水落”用了神仙传的典故。
  同时,试题解析中也没有提到“玉女窗”到底有没有用典,学生即便看了试题解析,也难以判断。所以这道题纯属强人所难。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高考试题的命制有明确的要求,凡是课文里出现的典故,在课外诗文里可以不必再注释。如果课文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典故,题目又要求学生判断,就必须给出相应的注释。关于“玉女窗”,王延青在《鲁灵光殿赋》中形容宫殿之高用了“玉女窥窗而下视”的句子,庾信在《哀江南赋》写了“玉女窗扉”的句子。结合原诗来看,“玉女窗明处处通”是在形容山石美景,而不是“玉女现身”。很明显,仅凭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是难以解答这道题的。
  此外,B选项应也存在这一问题。“莫愁千嶂外”一句确实是烘托了“九华(九峰石)”之美,因而让诗人暂时忘记了忧愁。但是,这愁绪是因“渐渐远离家乡五岭”而产生的吗?
  苏轼的家乡在哪里?在四川眉州。五岭在哪里?在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的边境。四川和这四省的交界处相隔很远。
  另外,注释也提到“此诗作于南迁途中”,“南迁”就是被贬到南方的意思。当时,六十岁的苏轼为什么要“南迁”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1093年(元佑八年)六月,苏轼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县)。九月,主持“元佑更化”的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朝局再次发生变化。1094年(绍圣元年)四月,苏轼因“坐前掌制命语涉讥讪”的罪名,责知英洲(今广东英德)军州事,途中三改谪令,六月至安徽当涂,再次接到“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谪令。他遣长子苏迈带领家属去常州就食,“初欲独赴贬所。儿女辈涕泣求行,故独与幼子过一人来”(《与王庠书》),奔赴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阳)贬所。七月,行至湖口,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的家乡不是五岭,南迁途中也没有经过家乡,何来“渐渐远离家乡五岭”之说?因此,作者的愁情不是因为远离家乡而产生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而忧愁呢?一是被贬,官场不如意;二是即将去往蛮荒之地。
  如果要针对这一点来设计题目,命题人则需在注释中解释一下“五岭”这一地理名词。
  总之,命题人在命制试题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选用习题时也需精挑细选,有所舍,有所取,尽量选用高质量的教辅资料,真正发挥出模拟试题的作用,检测学生的能力,指导他们更好地复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
其他文献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阅读教学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读前活动引入阅读主题——利用问题或任务梳理细节——通过交流讨论拓展话题。这一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表层信息,但是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用不显著。因此,教师需要优化阅读教学设计,针对标题、语言、结构、情感等层面开展多维度的文本解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深层内容,体会
期刊
导学案即学案,是以学生为中心、对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规划设计。作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导学案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知识性、连贯性、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为使导学案更贴切学生实际,各学校均致力于开发基于本校学生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导学案。各导学案内容、形式虽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其都具有导忆、导读、导思和导练的功能。本文以牛津译林模块10 Unit2 Proie
期刊
“以读促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以读促写”是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进行教学,进而从最大程度上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此,本文将具体论述“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水平。  一、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框架结构  在进行“以读促写”之前,教师先要带领学生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由于高
期刊
时至今日,从事数学、物理等理工科职业的女性在数量上与男性相比,仍相差甚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学、物理等理工学科领域里,一些女性取得的成就也能和男性相媲美,这说明性别并能不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学习能力与潜力,我们希望下面这些优秀女数学家的故事能给读者以启发。  一、希帕蒂娅  希帕蒂娅(Hypatia,約370-415)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  希帕蒂娅的父亲赛翁(Theon)是亚历山大城有
期刊
教材是学生最先接触的也是最主要的语言材料。纵观人教版教材,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语言素材和模仿蓝本。然而很多教师并未重视教材里的素材,反而更多关注课外写作素材,关注高考作文题型,这样的写作训练存在缺陷,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缺乏系统性、渐进性和完整性。因此,本文旨在鼓励教师回归教材,設计写作练习,把写作贯穿于日常课堂教学中。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呢?  一、
期刊
2003年1月16至21日,许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云集莫斯科,参加一个名为“柯尔莫哥洛夫与当代数学(Kolmogorov and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的学术会议,在会议上,菲尔兹奖获得者斯梅尔(Smale,1930-)、诺维科夫(Novikov,1938-),沃尔夫奖获得者阿诺尔德(Arnold,1937-)、希策布鲁赫(Hirzebruch,1927一)、卡尔森(C
期刊
多维互动模式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跨区域互动等渠道开展的新型教学方法。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多维互动,仍习惯扮演教师主导角色,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虽然能够按照规定完成教学任务,但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探析多维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運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维
期刊
知道格律和模仿对于创造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天才和人力的关系了。  生来死去的人何只恒河沙数?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是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创造,有的不能创造呢?在一般人看,这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他们以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于是天才成为懒人的借口。聪明的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用不着去下功夫。迟钝的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期刊
对于习惯了讲解单篇课文的教者来说,该如何自主、自觉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我认为,如何“组元”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从文本题材、人文主题、艺术手法、文体特征、作家以及阅读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组元”。所谓“组元”,是指根据议题挑选出一组“结构化的文本”,这也是一线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起点。  从题材的角度“组元”,黄爱老师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为例,挑
期刊
我喜欢雨。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雨。因为它迷蒙而含蓄,因为它充满生机,因为它总是快快活活,因为只有它才连接着无边的天和无边的地!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潤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