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开展舞蹈活动的实践及研究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舞蹈是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锻炼群众身体素质,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群众文化生活中开展舞蹈活动的重要意义,研究了群众舞蹈活动的实践路径,期望对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群众文化生活 舞蹈活动 舞蹈编导
  一、开展舞蹈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离退休人员逐步增多,使得中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开展舞蹈活动,让中老年群体参与到群众舞蹈活动中来,能够促使中老年人走出家庭,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为中老年人精神和情感交流搭建桥梁。同时,群众舞蹈活动一般都在广场上开展,参与群众都是自发自愿组织,这种亲民性为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能够使舞蹈活动更快地渗入到群众的文化生活中,丰富中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二)传承地域文化
  群众舞蹈是在广大群众中传承舞蹈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群众舞蹈种类众多,包括社交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民族舞蹈等,不同类型的舞蹈文化有着明显差异。不同地域的群众舞蹈融入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承载着地域性的风土人情。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开展舞蹈活动,不仅有利于传承舞蹈艺术文化,更有利于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地域生活风貌。
  (三)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群众舞蹈是一项需要反复练习、消耗一定体力、要求团队协作的群体性活动。群众舞蹈活动能够让中老年人群在优美的节奏中锻炼身体、焕发精神、陶冶情操,通过舞蹈运动消耗多余的脂肪,改善人体的心血管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提高人体的四肢协调能力和灵活动作能力,帮助群众在舞蹈活动中舒展情绪,始终保持愉悦的身心状态。
  二、开展舞蹈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选取群众性的舞蹈题材
  对于舞蹈而言,题材是重要元素之一,不同的题材造就了不同的舞蹈风格。舞蹈中的绝大多数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也有一少部分来自于史料。为此,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开展舞蹈活动时,舞蹈编导应当选取群众性的舞蹈题材,从而使编排出来的舞蹈内容贴近群众,这样不但更容易引起群众共鸣,而且也是他们所熟悉且喜闻乐见的舞蹈。为实现这一目标,舞蹈编导应当在开展编排工作前,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准确把握他们的知识水平、审美能力、兴趣爱好、生活背景等,据此,选择与群众生活有关的题材,编排成舞蹈,这样的舞蹈题材,不仅能够对广大群众产生吸引力,并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结合群众实际编排舞蹈
  群众文化生活的主体是普通民众,他们不同于专业的舞蹈表演者,由于普通民众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舞蹈训练,所以并不能要求他们跳出与专业舞者一样的水平。基于这一前提,舞蹈编导应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在舞蹈动作的编排设计中,不要一味地追求美观,避免舞蹈动作过于复杂、难度过大,而是要确保编排的舞蹈动作难易适度,便于模仿和掌握,使普通民众可以在不接受专业训练的基础上也能完成,这样的舞蹈更容易被群众接受,更能起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
  (三)突出舞蹈的地域性和通俗性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俗和文化,由此使得各民族的舞蹈呈现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开展舞蹈活动实践时,舞蹈编导应当突出舞蹈的地域性与通俗性,促进群众舞蹈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参与主体是普通民众,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存在差异,从而使他们对舞蹈的理解也有所区别,所以舞蹈编导必须以此为立足点,编排一些简单易学,样式通俗,地方色彩浓厚的舞蹈,通过独特的舞蹈艺术,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围绕舞蹈主题制作音乐
  当舞蹈题材正式确定之后,舞蹈编导便需要制作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提高舞蹈作品的整体效果,舞蹈编导应当围绕舞蹈主题,对音乐进行制作,从而使主题与音乐之间达到高度契合,营造出唯美的舞蹈意境,群众在演绎这样的舞蹈作品时,能够从中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同时,舞蹈编导应确保制作的音乐恰当、合理,可以起到丰富舞蹈作品动作性的效果,这样不但能够使舞蹈的动作与主题和表演者的情感相互交融,而且还能使观看舞蹈的群众从中感受到舞蹈的艺术境界。
  结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生活要重视群众舞蹈活动的全面开展,充分发挥群众舞蹈编导的作用,编排出具有群众性、地域性、通俗性的舞蹈,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构建起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宏.分析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活动的创意的反思探索[J].艺术评鉴,2019(7):83-85.
  [2]杨灿.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发展新路[J].中国民族博览,2018(7):69-71.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艺术馆
其他文献
笔者在近三十年的文言文教学中试着探索出一套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经过日常教学反馈和学生考试检测效果还不错。总结出来与同行们分享,受版面影响,不作细致分析,只做概括总结。具体做法如下:  一、联系实际生活和具体情境设计导语  在学生看来,文言文里所讲的内容跟我们现实脱离毫无学习的必要。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之前找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文言文教学导入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开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紧紧围绕提升阅读“兴趣、习惯、方法、品位和能力”的核心问题,从诵读教学、诗文积累等九个方面大胆实践,多管齐下,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意义。  关键词:兴趣激发 习惯养成 方法指导 品味提升 能力培养  一、加强诵读教学,品味原汁语文  读——细读——品读——赏读——美读,读,是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更是展示文本语言艺术之美的重要形式之一
期刊
摘要:生命的活动始于呼吸。在舞蹈中,呼吸賦予舞蹈生命,舞者通过合理的呼吸方式来控制自己的平衡,使肢体表现出理想的动作,然后通过呼吸的节奏表现出不同的舞蹈姿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呼吸与舞蹈的关系,然后论述了呼吸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对舞蹈教学中呼吸功能的看法以及高校舞蹈教学中对呼吸训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舞蹈 高校 呼吸 训练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美或高难度动作,舞蹈动
期刊
摘要:建筑装饰专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要求,该课程是建立在艺术理论基础上的专业课程。学生只有懂得美、创造美,才能够实现建筑装饰从物质到艺术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建筑装饰专业学习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进而表达美、创造美。  关键词:建筑装饰专业 审美能力 培养对策  一、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在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
期刊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公众和社会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职高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为我国输送专业性、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基地。声乐教学作为职高教育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声乐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但是当前,受到固化思维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声乐教学缺乏重视,在课堂中依然沿用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導致学生对声乐教学缺乏兴趣,课堂效率难以
期刊
摘要: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是服装设计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该专业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对其研究也可以让企业发展更为科学,可以说与国内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也更为贴合,服装企业的流水性规模也会更加便捷,加工形式多样化特点明显。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的基础,不过,部分学校的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都有必然联系。所以,
期刊
摘要:社区是居民生活娱乐的主要集聚地,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本身的发展建设直接受到社区文化的影响。音乐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达州市为例探析音乐对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 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  一、音乐与社区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区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生活场所。现代城市建设中也逐渐提高对社区文
期刊
摘要:艺术的范畴相当广泛,我们熟悉的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都属于艺术的范畴。艺术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园时期到大学都在进行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艺术课程,如何利用艺术课程培养青少年的艺术素养、艺术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艺术具有千姿百态的面孔,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站在不同的审美视角对艺术的认识都会截然
期刊
摘要:《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她塑造了一个不卑不亢的少女——简爱的形象,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对爱情以及美好生活渴望的情感,使人印象深刻。这个女性的形象是坚强、独立、与宗教势力抗争的典型代表,给人以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在对《简·爱》进行赏析时,不能完全从爱情小说的角度去看待它,更应该深刻地体会到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所传达出的精神意义,要理解其中对人物塑造的手法和如何展开的情节设计
期刊
悠悠百岁,光阴荏苒,  白驹过隙,数载春秋。  忆往昔,  同盟会友,《京报》创刊,  政界变革,恍若昨日之举;  藏书楼明志,激情演说,  故人音貌,似在今朝重现。  寿昌君立共和,马君武撰民报;  曼殊叙《绛纱记》,吴虞入“南社”。  敬恒君亡命英伦,《公论》报齐心讨袁;  孤桐上人创《甲寅》,钱玄同论《教育今语》。  思想之风潮,日益磅礴。  举众伪饰陋习,悉与扫荡;  凡安弱守雌者,皆得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