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建设事关党的人心向背,事关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目的]系统把握学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的流变趋势,梳理党的建设研究的主题框架,为党的建设研究后续深入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Citespace的相应分析功能,呈现国内学术界有关“党的建设”研究概貌,厘清由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研究网络、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提出未来党的建设研究深入推进的路向.
【机 构】
: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政党治理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基地,陕西西安710129
【出 处】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建设事关党的人心向背,事关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目的]系统把握学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的流变趋势,梳理党的建设研究的主题框架,为党的建设研究后续深入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Citespace的相应分析功能,呈现国内学术界有关“党的建设”研究概貌,厘清由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研究网络、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提出未来党的建设研究深入推进的路向.[结论]当前党的建设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及其历史演进、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原创性贡献、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与科学化、党的建设学科化发展五个方面.未来党的建设研究亟待需要以增强学术自信,强化学科体系、拓展学术体系和构建原创话语体系为发力点,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其他文献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对国内疫情进行有效管控的同时,还积极引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并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回顾1949年以来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历程可以发现,新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角色历经了“排斥者、谨慎者、主动者到引领者”的演变过程;对新中国的角色变迁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借助“过程建构主义”的“关系—行动”这一分析框架.新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角色变迁是在“施—报”“情—理”的权衡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和举措,从而形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角色形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海外利益的拓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和期待越来越高,在骤然增加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外交家创新型地提出“创造性介入”的外交理念,旨在提供一种外交转型的新思路,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融入国际体系进程,承担国际责任.由于中国的外交布局以及海洋强国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而印度洋地区的治理缺口、大国的印太博弈、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海陆优势等给中国的“创造性介入”印度洋地区事务提供了主客观条件.中国也有介入印度洋地区事务的能力和意愿,并正通过身份、制度和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是近年“三块地”试点改革的重要内容.考察“平罗经验”“余江样板”与“义乌智慧”等试点改革模式,可以看出试点地区在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收费对象、收费标准与收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各地征费政策不一、征费难度较大、倒逼效果(使用人退出宅基地)欠佳等.因此,完善“三权分置”框架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应是今后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建立科学高效的宅基地管理体系才能为宅基地有偿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雪晴》系列小说是沈从文在1945-1947年间创作的小说,贯穿沈从文从昆明到北平,从抗战到内战的时空变动.小说文本在叙述方式和文学风格上呈现前后断裂,作者将其作为战争语境下综合性的文学实验,不仅将小说内置于游记框架中,同时通过风景和人事的描摹呈现地方社会结构.《雪晴》系列小说的未完成性使其成为40年代沈从文研究中颇具典范意义的小说,值得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讨论重新解读.
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才能认识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亦是如此.围绕构建文化的人民主体性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沿着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以人民政治保障人民文化权利实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四条主线,不断促进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形成彰显人民主体性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构建的人民主体性文化,以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性、文明基因的独特性,以及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性,不仅扬弃了资本主义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而且为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
《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遗传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赋予缔约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遗传资源拥有主权,然而国家主权属于公法上的权力,不属于私法上的权利,微生物遗传资源产权归属需要国家具体立法予以确定.虽然专利权和所有权都具有确定财产权归属的制度功能,但是两者所保护的客体和权利保护期限则明显不同,我国以专利权保护分离培养微生物本身,且不关注自然生境中微生物遗传资源产权归属,是导致我国微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影响到微生物所在地区的利益.将微生物本身作为专利权法律关系客体欠缺法理依据.构建我国自
学界对自然资源特许使用权的性质、实现模式等问题,或因受主流之民法物权观念影响而认为无需再议,或因其向被视为一个更次级问题而未及关注.自然资源特许使用权应以优先地保障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确保自然资源利益的公平公正分享为主要功能.因此,不宜再将其视作一种私法物权.从自然资源特许使用权之公法财产权属性,以及其结构、功能与方法分析可见,其不仅应属于一种公法权利,而且还应属一种公法财产权.故而,可将它导入公法范畴,通过公法向度内之自然资源基本法的建构得以实现.
加强应对重大疫情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是我国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整体性治理视野下,现有应对重大疫情决策支撑系统运行机制存在着数据监测体系的机构设立不全、机构责权及机构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对监控数据应有的研判,队伍的素质达不到要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必须增强复杂性时代和风险社会应有的底线意识和警觉,进一步织密重大疫情监测网,通过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的机制建设,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决策支撑的专业化适时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的集中研判能力.
挂牌督办是我国督查体制下的重要政策工具,已普遍运用到各地方的安全生产治理实践.本文建构“压力—回应”的分析框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挂牌督办对地方安全生产治理效果的影响,并揭示挂牌督办下不同的压力类型如何驱动地方政府差异化的回应策略.研究发现,挂牌督办能够显著提升地方安全生产的治理效果,并塑造出不同的压力类型,进而影响地方回应策略.具体而言,政治压力均会驱动地方政府采取对上负责(“一刀切”)与向下服务(“切一刀”)的回应策略,而社会压力仅促使地方政府采取向下服务的回应策略.基于压力类型和回应取向的综合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站在共同体立场与体系中看待个人、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蕴含着对内团结包容、对外文化自信的价值取向.民族高校要切实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须引导各民族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建立从单主体到双主体、从单向度个体到多维共同体的意识转换.本文在阐释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面临的困难基础上,从后主体性理论视角出发,重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民族统一的政治共同体、意义复合的文化共同体、同感境遇的命运共同体”多层次内涵,最终提出以下策略:一是加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