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应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良好的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准确精炼、逻辑严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节奏鲜明、启发引导等几个要素特征。
关键词:课堂讲授;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亦或是形体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表达思想与情感,传播事实与信息的一种特殊工具,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也是最难用好的一种工具。教学语言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表达能力。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
教学语言准确,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发音要标准,吐字清楚,也就是要求教师用普通话授课,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方言土语;二是对概念、定义、规律的表达,要做到精确贴切,不能出现谬误,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让人误解和产生疑义;三是语言要规范,不同课程,其授课语言有其专业特点,也就是要求用专业术语,使用标准语言。语言精炼是要求所使用的语言简明扼要而不能夸夸其谈,简洁干练而不能拖泥带水。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在于教学语言的数量,而在于教学语言是否切中要害和恰到好处。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逻辑严谨
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指语言表达既要符合语言既定的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又要符合所讲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还要符合学生普遍的认知规律与逻辑思维规律。要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上下连贯,转换过渡顺畅;思路脉络清晰,顺理合意成章。强调讲解的逻辑性,同时要注意讲解的严密性,要科学有据,不能凭空捏造,用想象和猜测代替现实性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更不能信口开河,缺乏事实依据。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讲授语言生动活泼,词语富有情趣,语调富有乐感,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当然,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决不意味着无原则地去追求幽默风趣,要做到通俗而不庸俗,生动活泼而非低级趣味,要做到科学上能给人以启迪,艺术上能给人以享受。
四、课堂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通俗易懂,就是要把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理论的知识实际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严谨的逻辑诗意化,做到寓理于事,深入浅出,举例得当,生动有趣。此外,授课时要注意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实践证明,如果讲课离不开教材,脱不开讲稿,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听起来感到呆板,枯燥乏味。
五、课堂教学语言要节奏鲜明
教学语言的节奏鲜明,主要指语言表达的速度、语调和语气必须处理得当。一是语速要流畅,快慢要适中。语速过快,发送信息频率太高,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反之,语速过慢,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将导致学生精力不集中,降低听课的兴致和效果;二是语音要强弱适宜,高低适度。音量过高,使学生神经中枢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难以长时间地持续听课。反之,音量过低,不易刺激学生听觉及振奋神经系统,会降低听课效果;三是要做到语调抑扬顿挫,节奏明显。语气要有轻重缓急,有高低起伏。语调单一,语气平淡,缺乏变化,容易使学生注意力转移。
六、课堂教学语言能启发引导
课堂讲授,不仅仅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积极的思维中寻找答案,这就要求教师的讲授语言具有启发性。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逻辑演绎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每个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巧,而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掌握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多学习、多积累。
参考文献:
[1] 李万军,张清桂.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和使用技巧[J].教育艺术,2003(11).
[2] 张占久.浅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与要求[J].辽宁师专学报,2009(2).
关键词:课堂讲授;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亦或是形体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表达思想与情感,传播事实与信息的一种特殊工具,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也是最难用好的一种工具。教学语言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表达能力。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
教学语言准确,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发音要标准,吐字清楚,也就是要求教师用普通话授课,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方言土语;二是对概念、定义、规律的表达,要做到精确贴切,不能出现谬误,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让人误解和产生疑义;三是语言要规范,不同课程,其授课语言有其专业特点,也就是要求用专业术语,使用标准语言。语言精炼是要求所使用的语言简明扼要而不能夸夸其谈,简洁干练而不能拖泥带水。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在于教学语言的数量,而在于教学语言是否切中要害和恰到好处。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逻辑严谨
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指语言表达既要符合语言既定的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又要符合所讲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还要符合学生普遍的认知规律与逻辑思维规律。要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上下连贯,转换过渡顺畅;思路脉络清晰,顺理合意成章。强调讲解的逻辑性,同时要注意讲解的严密性,要科学有据,不能凭空捏造,用想象和猜测代替现实性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更不能信口开河,缺乏事实依据。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讲授语言生动活泼,词语富有情趣,语调富有乐感,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当然,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决不意味着无原则地去追求幽默风趣,要做到通俗而不庸俗,生动活泼而非低级趣味,要做到科学上能给人以启迪,艺术上能给人以享受。
四、课堂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通俗易懂,就是要把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理论的知识实际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严谨的逻辑诗意化,做到寓理于事,深入浅出,举例得当,生动有趣。此外,授课时要注意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实践证明,如果讲课离不开教材,脱不开讲稿,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听起来感到呆板,枯燥乏味。
五、课堂教学语言要节奏鲜明
教学语言的节奏鲜明,主要指语言表达的速度、语调和语气必须处理得当。一是语速要流畅,快慢要适中。语速过快,发送信息频率太高,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反之,语速过慢,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将导致学生精力不集中,降低听课的兴致和效果;二是语音要强弱适宜,高低适度。音量过高,使学生神经中枢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难以长时间地持续听课。反之,音量过低,不易刺激学生听觉及振奋神经系统,会降低听课效果;三是要做到语调抑扬顿挫,节奏明显。语气要有轻重缓急,有高低起伏。语调单一,语气平淡,缺乏变化,容易使学生注意力转移。
六、课堂教学语言能启发引导
课堂讲授,不仅仅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积极的思维中寻找答案,这就要求教师的讲授语言具有启发性。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逻辑演绎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每个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巧,而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掌握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多学习、多积累。
参考文献:
[1] 李万军,张清桂.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和使用技巧[J].教育艺术,2003(11).
[2] 张占久.浅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与要求[J].辽宁师专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