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面的设计,更高效的课堂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的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是教师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学生成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个体知识的过程,它包括了生成性的教与生成性的学两个方面。教学生成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完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课堂虽然是流畅的,但会导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但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设计,一味追求生成,课堂缺乏目标,会出现“随波逐流”现象,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设计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设计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设计体现对教材的重视,生成体现对学生的重视,两者具有互补性。为此,教师要关注并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那么如何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与生成并不是绝对的矛盾对立的关系。只有精心的设计才能有更好的生成。设计时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想办法鼓励激发学生在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上继续扩展,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设计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然后,在具体的处理设计与生成的关系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目的观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不是单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单纯的供人识记的东西,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能够通过它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建构出新的意义。基于这种新的教学目的观,新课程的目标就不再局限于获取知识技能,还在于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地位
  教学目标不要太绝对,要有灵活性。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在实施中有一定障碍和难度时,不要过分追求课堂内容或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要以学生达到和掌握的水平为准。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延伸拓展。教材是基础,是生成的参考,但生成不能绝对服从于教材,太过依赖教材。
  三、明确教师的地位,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程中教師不再是主宰者,而应该是一个促进者。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不能仅仅只做好教材内容的准备,还需扩展知识面。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呈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才能应答学生的疑问。再次,要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脉络,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学生思维活动的走向。
  四、明确学生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去生成
  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倾听他们的看法,课堂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①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与具体的情况,对教学目标与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与重组,制定适合他们的课堂设计。②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发挥出学生的创新精神。③要让学生自己来建构生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成氛围
  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平等的、和谐的、丰富多彩的。只有在平等、和谐、友好的教育氛围中,师生才能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教师要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与机会,给学生拓展思维的时空。让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让学生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只有精心的设计才能有更好的生成。教师要革新观念,关注并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提升自身素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全面了解学生,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成氛围,实现更好的生成。
其他文献
教案是教师用以施教的方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环节,教师是清楚的,学生却不甚明白,他只能跟着教师走,缺少应有的主动权,这样就难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问题。而教师如果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把经过认真制定的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就可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相对于个别学习。它打破原有课堂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已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摘要:创客教育将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运用者和再造者。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任务,以开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这与创客理念不谋而合。创客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字:创客教育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玩转课堂  创客就是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是一群具有创造
期刊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导语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很快进入角色。高中物生教材中导言通常概括性很强,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言时,不应简单套用教材的引言,而应当想方设法从学生特点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农村学生对田野生活有体验,而城市学生对现代化的生活有体验,针对不同的学生,寻找生活细节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的共鸣
期刊
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教材的设置已向大语文观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的崭新气象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误区——学习目标单一狭隘地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本内容延伸的一种课外学习,从而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至今尚未定论的概念。现在常见的有这样两种界定:一种认为,它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心理过程。另一种认为,它是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前者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思维,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发明,艺术家的创作等等;后者是自我实现性的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在发展意义上的自我潜在智能有意义
期刊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情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的,课本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课堂是学生展示激情、展示个性魅力的大舞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优秀散文,冰心奶奶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
期刊
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绪去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确定的反应,自动、快乐地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我是通过创设情境、动机内化、积极评价做到的。  一、创设情境,培养积极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
期刊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期刊
浮力是力学的部分最为重要的、最为综合性的知识,浮力同样有力的一些共同特征,同时又跟密度和压强联系很紧密,因此在初中科学力学方面是学生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而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探究题生来惧怕,具体表现在:一、不会分析题意或者实验探究的目的,不能抓住实验探究的核心部分内容;二、对结论性的文字描述不清晰,并且每年的中考在文字描述结论方面是失分最严重的一个。  浮力的探究实验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的分析:一种是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