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的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是教师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学生成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个体知识的过程,它包括了生成性的教与生成性的学两个方面。教学生成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完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课堂虽然是流畅的,但会导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但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设计,一味追求生成,课堂缺乏目标,会出现“随波逐流”现象,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设计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设计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设计体现对教材的重视,生成体现对学生的重视,两者具有互补性。为此,教师要关注并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那么如何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与生成并不是绝对的矛盾对立的关系。只有精心的设计才能有更好的生成。设计时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想办法鼓励激发学生在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上继续扩展,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设计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然后,在具体的处理设计与生成的关系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目的观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不是单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单纯的供人识记的东西,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能够通过它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建构出新的意义。基于这种新的教学目的观,新课程的目标就不再局限于获取知识技能,还在于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地位
教学目标不要太绝对,要有灵活性。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在实施中有一定障碍和难度时,不要过分追求课堂内容或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要以学生达到和掌握的水平为准。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延伸拓展。教材是基础,是生成的参考,但生成不能绝对服从于教材,太过依赖教材。
三、明确教师的地位,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程中教師不再是主宰者,而应该是一个促进者。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不能仅仅只做好教材内容的准备,还需扩展知识面。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呈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才能应答学生的疑问。再次,要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脉络,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学生思维活动的走向。
四、明确学生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去生成
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倾听他们的看法,课堂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①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与具体的情况,对教学目标与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与重组,制定适合他们的课堂设计。②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发挥出学生的创新精神。③要让学生自己来建构生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成氛围
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平等的、和谐的、丰富多彩的。只有在平等、和谐、友好的教育氛围中,师生才能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教师要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与机会,给学生拓展思维的时空。让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让学生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只有精心的设计才能有更好的生成。教师要革新观念,关注并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提升自身素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全面了解学生,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成氛围,实现更好的生成。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完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课堂虽然是流畅的,但会导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但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设计,一味追求生成,课堂缺乏目标,会出现“随波逐流”现象,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设计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设计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设计体现对教材的重视,生成体现对学生的重视,两者具有互补性。为此,教师要关注并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那么如何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与生成并不是绝对的矛盾对立的关系。只有精心的设计才能有更好的生成。设计时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想办法鼓励激发学生在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上继续扩展,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设计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然后,在具体的处理设计与生成的关系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目的观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不是单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单纯的供人识记的东西,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能够通过它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建构出新的意义。基于这种新的教学目的观,新课程的目标就不再局限于获取知识技能,还在于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地位
教学目标不要太绝对,要有灵活性。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在实施中有一定障碍和难度时,不要过分追求课堂内容或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要以学生达到和掌握的水平为准。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延伸拓展。教材是基础,是生成的参考,但生成不能绝对服从于教材,太过依赖教材。
三、明确教师的地位,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程中教師不再是主宰者,而应该是一个促进者。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不能仅仅只做好教材内容的准备,还需扩展知识面。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呈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才能应答学生的疑问。再次,要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脉络,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学生思维活动的走向。
四、明确学生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去生成
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倾听他们的看法,课堂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①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与具体的情况,对教学目标与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与重组,制定适合他们的课堂设计。②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发挥出学生的创新精神。③要让学生自己来建构生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成氛围
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平等的、和谐的、丰富多彩的。只有在平等、和谐、友好的教育氛围中,师生才能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教师要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与机会,给学生拓展思维的时空。让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让学生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只有精心的设计才能有更好的生成。教师要革新观念,关注并处理好设计与生成的关系,提升自身素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全面了解学生,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成氛围,实现更好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