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及“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也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合理的小组学习形式、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以及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入手对如何开展英语合作学习做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00-02
当今时代,随着国际间合作的越加紧密,英语这一国际语言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作为非英语国家,我国历来很重视英语教学工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却缺乏一个英语学习和实践的良好环境,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几乎都是以大班教学为单位,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学生们并排坐,面向教师和黑板,他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时间仅限于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在严谨授课或是所谓的“师生互动”,这种教学形式很难使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阻碍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结果导致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鉴于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乐于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的课程总目标和“英语教学承担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和审美的综合素养,塑造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全人格”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摒弃不合时宜的教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营造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学好英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收获。
所谓“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特别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群体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从而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1 构建合理的小组学习形式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首先改变了以往学生们“排排坐”的样式,把以前的 “秧田式”结构改变成“T”型结构,方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次,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合理分组,使一个组内的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比如有男生女生、学习能力有强弱、个性特点不同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同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而不同小组的学习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比较,形成竞争。再者,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我班有36名学生,以“T”型结构划分小组,正好是6个小组且每组6名成员。恰当的人数划分可以给组内的每名成员都提供课堂发言或交流的机会,减少学生中“南郭先生”的现象。
2 构建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二期课改”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重视语言结构的同时,也重视语言交际。这种模式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教师将“任务”分散到各小组中,要求成员之间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在具体的实践中,我根据每篇课文课时内容安排的不同,让学生们分别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巩固中进行合作学习。
3 课前合作预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会让小组长事先给每个人分配任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查生词、找出不懂的短语或句型;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试着找出课文新增的知识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提出自己的疑惑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先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学生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启迪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是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在组内同学的帮助下,预知新课的知识点和突破点,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逐渐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7A Module1 Unit4 Work and play之时,围绕教材重点要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六种疾病名称(a headache, a stomach-ache, toothache, a cold, a fever and a sore throat)及成因,從而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我布置了如下的课前学习任务:⑴罗列你所知道的疾病名称(中英文);⑵挑出文中你不理解的疾病名称;⑶尝试用肢体语言或漫画方式来表达各种疾病特征;⑷搜集这些疾病的成因和解决方法;⑸作为学生有责任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成长。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解决了一些问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增强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上课时能更加专心听讲。
此外,我安排了学生每节课前的5分钟英语演讲,这也是需要课前准备的。学生们根据已学课文或新课的内容、当日天气情况、寓言故事等事先做好准备,各小组轮流。演讲的内容是由组员轮流制定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有的做稿件设计、角色分饰、有的准备道具等,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7A Module3 Unit1 Controlling fire一课时,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我们围绕着“火”的主题,从“火的益处”、“火的害处”、“引发火灾的因素”、“如何救火”、“安全用火”等方面进行了演讲,一人讲完了,其他人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人人动脑,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4 课中合作学习
《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素材鲜活、涵盖容量丰富。鉴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在设置合作学习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布置清楚,让学生们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怎样“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课堂上,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的“合作”情况,适时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他们之间的互动。
在教授《牛津英语》6A Module1 Unit1 Meet my family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过程,知道该如何做,我以自己家为例子介绍家庭情况,并把一些关键词汇、句式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方便运用。随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家的照片(事先准备好的)进行两两对话操练。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就可以开展相关的另外两个活动。其一是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余组员根据他的描述画出该学生的家庭关系图。在相互间进行核对、评比,纠正错误的同时,评出这一环节的优胜者。其二是猜谜语。一位学生拿着自家的照片说出某一成员和其他成员间的关系,让大家猜猜这是指的哪一位。这两个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力争做到最好,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模仿,降低了他们学习的难度。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生对该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我还要求每位学生书写两份报告,一份是自己家庭的情况简介(旨在落实到书面写作),另一份是对组内某位同学的家庭情况简介(旨在练习用第三人称介绍),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附上简单的家庭关系图。作业上交之后,在下节课的课前评选出最佳简介奖和最佳设计奖,并在班级板报的“英语角”上展出。能让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中展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而言,这种激励作用更是毋庸置疑。比如我班的小莫同学,虽然他的英语不是很好,只能模仿书本上的句子来简单介绍家庭情况,但是他的家谱图却画得非常出色。我觉得这说明他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也较好地理解了该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他的机会,所以把他的作品和介绍都贴在了班报的“英语角”上,并作了表扬。事后,我发现他上英语课的时候要比以前认真许多,作业态度和发言次数也较之以前逐渐改善了。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充当着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学得更好。
5 课后合作巩固
作为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运用英语,和他人交流。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应当注重课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我们布置了组员相互之间的词语默写、课文背诵、对话操练;将整理的重点难点、资料摘录的内容相互交流;合作制作海报、短剧表演等等,并将各小组准备好的内容在全班交流展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既留有空间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又能使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A Chapter 3 Dealing with trouble的时候,由于课上已经充分讨论过“How can we protectourselves form being robbed and deal with the robbery?”的问题,所以课后我安排了让各小组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在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又如在教授《牛津英语》9A Chapter 3 The night of the horse一课时,学生们在课上不仅欣赏、学习了距今3000多年的特洛伊战争的有关内容,更深入探讨了“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war?”的问题。课后,我要求学生们小组合作制作一张关于“War”主题的海报,使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实践证明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注重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彼此间良好的合作、竞争精神,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6 注重评价机制的激励性
教师也是合作学习的成员之一,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体现在上述几方面外,还体现在注重评价机制的激励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 又有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这提示了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必须持以谨慎的态度,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基于此,结合我们初中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激励性。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持久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鉴于我们合作学习的模式,激励性评价不仅要针对学生个体,也要运用到小组整体上。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要做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用“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Well done!”等来评价回答正确的学生个体,用“Ok, not bad.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later.”等来评价回答失误的学生;用“Congratulations! Your group has done a good/ better job.”等来评价合作出色的小组,用“Thank you the same! But shall we listen to the other group?”等來评价合作稍逊一筹的小组。此外,在平时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中,激励性的评价也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改善。总之,这种激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更愿意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也能使其体验到进步的成就感,从而自信心越来越强。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全班逐步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学习,组间相互竞争学习”的局面。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以我所教的两个班为例,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减少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两个班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并且得高分者颇多。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1.
[3]李德显.合作学习的经验与局限. 教育科学研究. 2005.11.
[4]周蕙.论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培养.教学月刊.2006.3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00-02
当今时代,随着国际间合作的越加紧密,英语这一国际语言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作为非英语国家,我国历来很重视英语教学工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却缺乏一个英语学习和实践的良好环境,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几乎都是以大班教学为单位,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学生们并排坐,面向教师和黑板,他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时间仅限于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在严谨授课或是所谓的“师生互动”,这种教学形式很难使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阻碍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结果导致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鉴于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乐于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的课程总目标和“英语教学承担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和审美的综合素养,塑造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全人格”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摒弃不合时宜的教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营造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学好英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收获。
所谓“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特别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群体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从而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1 构建合理的小组学习形式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首先改变了以往学生们“排排坐”的样式,把以前的 “秧田式”结构改变成“T”型结构,方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次,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合理分组,使一个组内的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比如有男生女生、学习能力有强弱、个性特点不同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同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而不同小组的学习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比较,形成竞争。再者,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我班有36名学生,以“T”型结构划分小组,正好是6个小组且每组6名成员。恰当的人数划分可以给组内的每名成员都提供课堂发言或交流的机会,减少学生中“南郭先生”的现象。
2 构建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二期课改”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重视语言结构的同时,也重视语言交际。这种模式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教师将“任务”分散到各小组中,要求成员之间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在具体的实践中,我根据每篇课文课时内容安排的不同,让学生们分别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巩固中进行合作学习。
3 课前合作预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会让小组长事先给每个人分配任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查生词、找出不懂的短语或句型;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试着找出课文新增的知识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提出自己的疑惑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先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学生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启迪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是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在组内同学的帮助下,预知新课的知识点和突破点,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逐渐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7A Module1 Unit4 Work and play之时,围绕教材重点要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六种疾病名称(a headache, a stomach-ache, toothache, a cold, a fever and a sore throat)及成因,從而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我布置了如下的课前学习任务:⑴罗列你所知道的疾病名称(中英文);⑵挑出文中你不理解的疾病名称;⑶尝试用肢体语言或漫画方式来表达各种疾病特征;⑷搜集这些疾病的成因和解决方法;⑸作为学生有责任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成长。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解决了一些问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增强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上课时能更加专心听讲。
此外,我安排了学生每节课前的5分钟英语演讲,这也是需要课前准备的。学生们根据已学课文或新课的内容、当日天气情况、寓言故事等事先做好准备,各小组轮流。演讲的内容是由组员轮流制定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有的做稿件设计、角色分饰、有的准备道具等,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7A Module3 Unit1 Controlling fire一课时,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我们围绕着“火”的主题,从“火的益处”、“火的害处”、“引发火灾的因素”、“如何救火”、“安全用火”等方面进行了演讲,一人讲完了,其他人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人人动脑,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4 课中合作学习
《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素材鲜活、涵盖容量丰富。鉴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在设置合作学习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布置清楚,让学生们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怎样“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课堂上,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的“合作”情况,适时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他们之间的互动。
在教授《牛津英语》6A Module1 Unit1 Meet my family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过程,知道该如何做,我以自己家为例子介绍家庭情况,并把一些关键词汇、句式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方便运用。随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家的照片(事先准备好的)进行两两对话操练。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就可以开展相关的另外两个活动。其一是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余组员根据他的描述画出该学生的家庭关系图。在相互间进行核对、评比,纠正错误的同时,评出这一环节的优胜者。其二是猜谜语。一位学生拿着自家的照片说出某一成员和其他成员间的关系,让大家猜猜这是指的哪一位。这两个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力争做到最好,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模仿,降低了他们学习的难度。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生对该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我还要求每位学生书写两份报告,一份是自己家庭的情况简介(旨在落实到书面写作),另一份是对组内某位同学的家庭情况简介(旨在练习用第三人称介绍),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附上简单的家庭关系图。作业上交之后,在下节课的课前评选出最佳简介奖和最佳设计奖,并在班级板报的“英语角”上展出。能让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中展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而言,这种激励作用更是毋庸置疑。比如我班的小莫同学,虽然他的英语不是很好,只能模仿书本上的句子来简单介绍家庭情况,但是他的家谱图却画得非常出色。我觉得这说明他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也较好地理解了该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他的机会,所以把他的作品和介绍都贴在了班报的“英语角”上,并作了表扬。事后,我发现他上英语课的时候要比以前认真许多,作业态度和发言次数也较之以前逐渐改善了。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充当着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学得更好。
5 课后合作巩固
作为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运用英语,和他人交流。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应当注重课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我们布置了组员相互之间的词语默写、课文背诵、对话操练;将整理的重点难点、资料摘录的内容相互交流;合作制作海报、短剧表演等等,并将各小组准备好的内容在全班交流展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既留有空间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又能使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A Chapter 3 Dealing with trouble的时候,由于课上已经充分讨论过“How can we protectourselves form being robbed and deal with the robbery?”的问题,所以课后我安排了让各小组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在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又如在教授《牛津英语》9A Chapter 3 The night of the horse一课时,学生们在课上不仅欣赏、学习了距今3000多年的特洛伊战争的有关内容,更深入探讨了“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war?”的问题。课后,我要求学生们小组合作制作一张关于“War”主题的海报,使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实践证明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注重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彼此间良好的合作、竞争精神,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6 注重评价机制的激励性
教师也是合作学习的成员之一,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体现在上述几方面外,还体现在注重评价机制的激励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 又有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这提示了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必须持以谨慎的态度,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基于此,结合我们初中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激励性。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持久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鉴于我们合作学习的模式,激励性评价不仅要针对学生个体,也要运用到小组整体上。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要做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用“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Well done!”等来评价回答正确的学生个体,用“Ok, not bad.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later.”等来评价回答失误的学生;用“Congratulations! Your group has done a good/ better job.”等来评价合作出色的小组,用“Thank you the same! But shall we listen to the other group?”等來评价合作稍逊一筹的小组。此外,在平时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中,激励性的评价也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改善。总之,这种激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更愿意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也能使其体验到进步的成就感,从而自信心越来越强。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全班逐步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学习,组间相互竞争学习”的局面。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以我所教的两个班为例,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减少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两个班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并且得高分者颇多。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1.
[3]李德显.合作学习的经验与局限. 教育科学研究. 2005.11.
[4]周蕙.论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培养.教学月刊.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