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地位。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再认识来探究实践哲学的起源与发展,由此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发展,以及如何看待其与儒家哲学思想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实践哲学;实践;方法论
从字面意义理解实践哲学,这是一种体现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哲学或是应用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特意为自己的哲学理论命名为“实践哲学”,而是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但学者普遍认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处处闪耀着实践哲学的光芒,这不仅是对西方史上的实践哲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是把实践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来应用。
1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阐释,可谓众说纷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词典》中,“实践”一般是指行动、活动。而按照马克思的含义则指自由的、普遍的、创造和自我创造的活动,以此来创造和改造人类世界及人自身;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由于有了实践人才区别于一切其他生物。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实践”下明确的定义,但其著作中处处都闪烁着“实践”光芒的描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写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鲜明的特征。动物的各项行为至多是本能,人的活动包含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等,人懂得深入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人类建造的东西不只是实用,还讲求美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从理论上是不可验证的,必须通过实践,使主观见之于客观才能得到证明。
由此看来,“实践”应该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自由的、有意识地改造自身或世界的以及能够检验自身合理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始终是人,这是毫无疑问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始终是立足于人类社会,亦立足于人化自然。既是体现对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对自然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应该属于一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即有所区别于传统的作为思辨的西方哲学,但是不能只把这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局限于通过阶级斗争这种革命化方式来改造世界。因为实践哲学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以及不断发展的,相比传统的西方实践哲学而言,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更具有一种灵活性,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调整。
2 实践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以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类活动领域的学说。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也有涉及关于“实践”的内容。“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强调人们应该关注现实生活,着力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关于人自身的问题。柏拉图把实践哲学的思想运用到城邦的治理,在《理想国》中阐述了城邦的“善”如何成为可能,城邦的“正义”来源于每个人恰如其分的履行本职能。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领域划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实践更多的是关注政治和伦理方面的人的行为,由免于劳动的人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他指出,实践和理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求知和求好两大方面:探求更多的知识是理论的本性,让一切变得更好则是实践的本性。要求得知识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去改变事物则需要实际的行动。实践科学与理论科学相比,除了提供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世界成为人们希望其成为的那个样子。康德通过实践理性以自由意志为道德立法,并且以道德律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尽管康德划分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会导致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有知识。但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实践哲学中对德性的追求这种终极目的。马克思要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以一种超哲学的思维通过对世界的革命改造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资本论》中他把“实践”概念更替为“劳动”概念,并通过异化劳动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和劳动产品是如何的分离,以及资本家是如何对工人进行剥削。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相比以往的西方实践哲学而言,具有了划时代的革命性创新,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对实践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以来,实践问题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深入研究。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哲学”。卢卡奇把“实践总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科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一种以革命实践为基本逻辑的主体—客体辩证法;弗洛姆所主张的以实践为本质的人本主义;萨特的“实践人学辩证法”等。阿尔都塞指出,“实践”一般指的是我们通过运用人力,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把生产资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他进一步把“实践”细分成四种形式,即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理论的实践。其中,经济实践是这四种实践类型中占决定性地位的。阿尔都塞既重视物质生产这种经济实践,同时又强调不能忽视政治、意识形态和理论等实践,从多方面兼顾“实践”的整体性,他的实践观似乎更接近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尽管诸多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对马克思的“实践”给出了多种解读,但是这些新解读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哲学的理解和发展,不再仅限于传统西方实践哲学的单一维度方向,而是往多维度方向延伸。
3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当代中国的新进程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在中国更是成为一种现代主流的方法论范式,其不可避免地与儒家学说产生了碰撞。《礼记·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体现了一种“学以致用”的实践哲学思想。儒学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亦是表达一种为人处世的思想,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实用主义”的韵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带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现代哲学,所以其实践哲学也是带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欧阳康指出,实践哲学不是对所有实践的一般地、简单地反映和再现。而是对不合理的实践进行批判,同时不断地发展、完善自身,使其更加科学。当两种不同质的哲学方法论碰撞在一起,是予以融合或兼容,抑或是保持各自的张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和问题。
同样作为实践哲学,同样应用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两种哲学方法论都旨在引导人们通往理想的美好生活。如在儒家哲学看来是一种大同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是共产主义社会。但我们亦注意应保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独立性,保持其一定的张力,不应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儒学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能够以自身的语言很好地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平等观和大同社会理想。现今,不同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在学术界、理论界都引起人们深入的思考,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则需要借鉴吸收不同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中国当前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新的范式相比儒家思想的优越性所在。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现代性的方法论,与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一样特别重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实践目的与人的价值追求、实践动力与意志品质、实践情感与人性提升等复合关系特别关注。而且这种实践哲学是具有多维度的,即对生产实践与生活样式、科技实践与社会进步、交往实践与文化传播、宗教实践与人性教化、道德实践与人生追求等方面都涉及。更重要的,这种方法论是把实践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结合起来,并且以此作为新进程的发展目标。
4 結论
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式的理论体系或方法论,而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批判性的动态哲学方法,这是一种发展着的、具有科学性的哲学新范式。通过这种新范式的方法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依据,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新范式。使得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英]汤姆·博托莫尔.马克思主义思想词典[J].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467.
[2]徐长福.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学术研究,2003,(11):48.
[3]王文锦.礼记译解(下)[J].中华书局,2001:895.
关键词:实践哲学;实践;方法论
从字面意义理解实践哲学,这是一种体现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哲学或是应用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特意为自己的哲学理论命名为“实践哲学”,而是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但学者普遍认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处处闪耀着实践哲学的光芒,这不仅是对西方史上的实践哲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是把实践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来应用。
1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阐释,可谓众说纷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词典》中,“实践”一般是指行动、活动。而按照马克思的含义则指自由的、普遍的、创造和自我创造的活动,以此来创造和改造人类世界及人自身;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由于有了实践人才区别于一切其他生物。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实践”下明确的定义,但其著作中处处都闪烁着“实践”光芒的描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写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鲜明的特征。动物的各项行为至多是本能,人的活动包含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等,人懂得深入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人类建造的东西不只是实用,还讲求美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从理论上是不可验证的,必须通过实践,使主观见之于客观才能得到证明。
由此看来,“实践”应该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自由的、有意识地改造自身或世界的以及能够检验自身合理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始终是人,这是毫无疑问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始终是立足于人类社会,亦立足于人化自然。既是体现对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对自然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应该属于一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即有所区别于传统的作为思辨的西方哲学,但是不能只把这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局限于通过阶级斗争这种革命化方式来改造世界。因为实践哲学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以及不断发展的,相比传统的西方实践哲学而言,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更具有一种灵活性,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调整。
2 实践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以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类活动领域的学说。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也有涉及关于“实践”的内容。“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强调人们应该关注现实生活,着力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关于人自身的问题。柏拉图把实践哲学的思想运用到城邦的治理,在《理想国》中阐述了城邦的“善”如何成为可能,城邦的“正义”来源于每个人恰如其分的履行本职能。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领域划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实践更多的是关注政治和伦理方面的人的行为,由免于劳动的人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他指出,实践和理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求知和求好两大方面:探求更多的知识是理论的本性,让一切变得更好则是实践的本性。要求得知识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去改变事物则需要实际的行动。实践科学与理论科学相比,除了提供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世界成为人们希望其成为的那个样子。康德通过实践理性以自由意志为道德立法,并且以道德律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尽管康德划分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会导致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有知识。但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实践哲学中对德性的追求这种终极目的。马克思要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以一种超哲学的思维通过对世界的革命改造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资本论》中他把“实践”概念更替为“劳动”概念,并通过异化劳动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和劳动产品是如何的分离,以及资本家是如何对工人进行剥削。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相比以往的西方实践哲学而言,具有了划时代的革命性创新,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对实践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以来,实践问题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深入研究。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哲学”。卢卡奇把“实践总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科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一种以革命实践为基本逻辑的主体—客体辩证法;弗洛姆所主张的以实践为本质的人本主义;萨特的“实践人学辩证法”等。阿尔都塞指出,“实践”一般指的是我们通过运用人力,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把生产资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他进一步把“实践”细分成四种形式,即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理论的实践。其中,经济实践是这四种实践类型中占决定性地位的。阿尔都塞既重视物质生产这种经济实践,同时又强调不能忽视政治、意识形态和理论等实践,从多方面兼顾“实践”的整体性,他的实践观似乎更接近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尽管诸多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对马克思的“实践”给出了多种解读,但是这些新解读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哲学的理解和发展,不再仅限于传统西方实践哲学的单一维度方向,而是往多维度方向延伸。
3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当代中国的新进程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在中国更是成为一种现代主流的方法论范式,其不可避免地与儒家学说产生了碰撞。《礼记·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体现了一种“学以致用”的实践哲学思想。儒学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亦是表达一种为人处世的思想,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实用主义”的韵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带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现代哲学,所以其实践哲学也是带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欧阳康指出,实践哲学不是对所有实践的一般地、简单地反映和再现。而是对不合理的实践进行批判,同时不断地发展、完善自身,使其更加科学。当两种不同质的哲学方法论碰撞在一起,是予以融合或兼容,抑或是保持各自的张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和问题。
同样作为实践哲学,同样应用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两种哲学方法论都旨在引导人们通往理想的美好生活。如在儒家哲学看来是一种大同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是共产主义社会。但我们亦注意应保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独立性,保持其一定的张力,不应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儒学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能够以自身的语言很好地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平等观和大同社会理想。现今,不同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在学术界、理论界都引起人们深入的思考,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则需要借鉴吸收不同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中国当前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新的范式相比儒家思想的优越性所在。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现代性的方法论,与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一样特别重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实践目的与人的价值追求、实践动力与意志品质、实践情感与人性提升等复合关系特别关注。而且这种实践哲学是具有多维度的,即对生产实践与生活样式、科技实践与社会进步、交往实践与文化传播、宗教实践与人性教化、道德实践与人生追求等方面都涉及。更重要的,这种方法论是把实践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结合起来,并且以此作为新进程的发展目标。
4 結论
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式的理论体系或方法论,而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批判性的动态哲学方法,这是一种发展着的、具有科学性的哲学新范式。通过这种新范式的方法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依据,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新范式。使得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英]汤姆·博托莫尔.马克思主义思想词典[J].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467.
[2]徐长福.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学术研究,2003,(11):48.
[3]王文锦.礼记译解(下)[J].中华书局,200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