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探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w0n9c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地位。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再认识来探究实践哲学的起源与发展,由此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发展,以及如何看待其与儒家哲学思想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实践哲学;实践;方法论
  从字面意义理解实践哲学,这是一种体现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哲学或是应用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特意为自己的哲学理论命名为“实践哲学”,而是叫作实践的唯物主义。但学者普遍认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处处闪耀着实践哲学的光芒,这不仅是对西方史上的实践哲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是把实践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来应用。
  1 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阐释,可谓众说纷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词典》中,“实践”一般是指行动、活动。而按照马克思的含义则指自由的、普遍的、创造和自我创造的活动,以此来创造和改造人类世界及人自身;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由于有了实践人才区别于一切其他生物。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实践”下明确的定义,但其著作中处处都闪烁着“实践”光芒的描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写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鲜明的特征。动物的各项行为至多是本能,人的活动包含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等,人懂得深入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人类建造的东西不只是实用,还讲求美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从理论上是不可验证的,必须通过实践,使主观见之于客观才能得到证明。
  由此看来,“实践”应该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自由的、有意识地改造自身或世界的以及能够检验自身合理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始终是人,这是毫无疑问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始终是立足于人类社会,亦立足于人化自然。既是体现对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对自然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应该属于一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即有所区别于传统的作为思辨的西方哲学,但是不能只把这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局限于通过阶级斗争这种革命化方式来改造世界。因为实践哲学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以及不断发展的,相比传统的西方实践哲学而言,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更具有一种灵活性,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调整。
  2 实践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以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类活动领域的学说。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也有涉及关于“实践”的内容。“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强调人们应该关注现实生活,着力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关于人自身的问题。柏拉图把实践哲学的思想运用到城邦的治理,在《理想国》中阐述了城邦的“善”如何成为可能,城邦的“正义”来源于每个人恰如其分的履行本职能。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领域划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实践更多的是关注政治和伦理方面的人的行为,由免于劳动的人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他指出,实践和理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求知和求好两大方面:探求更多的知识是理论的本性,让一切变得更好则是实践的本性。要求得知识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去改变事物则需要实际的行动。实践科学与理论科学相比,除了提供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世界成为人们希望其成为的那个样子。康德通过实践理性以自由意志为道德立法,并且以道德律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尽管康德划分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会导致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有知识。但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实践哲学中对德性的追求这种终极目的。马克思要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以一种超哲学的思维通过对世界的革命改造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资本论》中他把“实践”概念更替为“劳动”概念,并通过异化劳动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和劳动产品是如何的分离,以及资本家是如何对工人进行剥削。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相比以往的西方实践哲学而言,具有了划时代的革命性创新,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对实践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以来,实践问题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深入研究。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哲学”。卢卡奇把“实践总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科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一种以革命实践为基本逻辑的主体—客体辩证法;弗洛姆所主张的以实践为本质的人本主义;萨特的“实践人学辩证法”等。阿尔都塞指出,“实践”一般指的是我们通过运用人力,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把生产资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他进一步把“实践”细分成四种形式,即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理论的实践。其中,经济实践是这四种实践类型中占决定性地位的。阿尔都塞既重视物质生产这种经济实践,同时又强调不能忽视政治、意识形态和理论等实践,从多方面兼顾“实践”的整体性,他的实践观似乎更接近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尽管诸多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对马克思的“实践”给出了多种解读,但是这些新解读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哲学的理解和发展,不再仅限于传统西方实践哲学的单一维度方向,而是往多维度方向延伸。
  3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当代中国的新进程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方法论范式,在中国更是成为一种现代主流的方法论范式,其不可避免地与儒家学说产生了碰撞。《礼记·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体现了一种“学以致用”的实践哲学思想。儒学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亦是表达一种为人处世的思想,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实用主义”的韵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带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现代哲学,所以其实践哲学也是带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欧阳康指出,实践哲学不是对所有实践的一般地、简单地反映和再现。而是对不合理的实践进行批判,同时不断地发展、完善自身,使其更加科学。当两种不同质的哲学方法论碰撞在一起,是予以融合或兼容,抑或是保持各自的张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和问题。
  同样作为实践哲学,同样应用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两种哲学方法论都旨在引导人们通往理想的美好生活。如在儒家哲学看来是一种大同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是共产主义社会。但我们亦注意应保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独立性,保持其一定的张力,不应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儒学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能够以自身的语言很好地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平等观和大同社会理想。现今,不同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在学术界、理论界都引起人们深入的思考,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则需要借鉴吸收不同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中国当前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新的范式相比儒家思想的优越性所在。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现代性的方法论,与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一样特别重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实践目的与人的价值追求、实践动力与意志品质、实践情感与人性提升等复合关系特别关注。而且这种实践哲学是具有多维度的,即对生产实践与生活样式、科技实践与社会进步、交往实践与文化传播、宗教实践与人性教化、道德实践与人生追求等方面都涉及。更重要的,这种方法论是把实践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结合起来,并且以此作为新进程的发展目标。
  4 結论
  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式的理论体系或方法论,而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批判性的动态哲学方法,这是一种发展着的、具有科学性的哲学新范式。通过这种新范式的方法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依据,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新范式。使得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英]汤姆·博托莫尔.马克思主义思想词典[J].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467.
  [2]徐长福.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学术研究,2003,(11):48.
  [3]王文锦.礼记译解(下)[J].中华书局,2001:895.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是目前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主要方向,《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更应该积极探索,立足地方特色,凝聚知识底蕴,积极进行转变,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书和育人同向同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如;《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需要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摘 要: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正在通过不同层次的创新来驱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比如像华为、Tiktok等大型公司。在民营企业中开启党建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引导民营企业,而且拉近党与人民的关系,增加群众对党的支持。因此,本文探究党如何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民营企业;问题  1 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已涌现了
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对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等进行分析,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灵活可调的教学方法、时事内容补充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效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在会计准则、营改增政策不断的变化下,在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在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号召下,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培养高质量会计人
摘 要:法律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是一种法律思维也是一种文明,它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法律文化既是历史文化的写照,也是现实的人类创造。人们在不断更新和定义法律文化。本文从法律文化的概念入手,从古代法律文化、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递进式发展,从三个方面阐述法律文化发展对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启示,以期为法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法治建设的实践提供一点补充。  关键词:法律文化;古代法律文化;传统法
摘 要:本文主要以环境设计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分析了如何在环境设计课程教学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求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专业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性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课程,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想将各
摘 要: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又面临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工程化教学是应对新挑战的合理路径和策略。本文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C语言教学为例,引入工程化教学思想并设计教改策略,通过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C语言;工程化教学;教学研究;工程思维  0 引言  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又面临新的挑战。教
本文在利用陕西省9个地区498个脱贫农户家庭数据基础上,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相关的理论,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计资
摘 要: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对于“自由”这一概念有其不同理解,本文依据疫情下西方民众的行为试析背后的“自由”观念,进而尝试剖析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看法及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应对欧美文化侵蚀,对我国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疫情;马克思;自由  1 “自由”与疫情期间下的自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美国社会的怪现状层出不穷。美国各个州政府面对疫情采取不同政策,民众公然反
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新要求,国内高校面向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结合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要求,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