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类社会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也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的引进,文学翻译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外国文学欣赏中如何再现原著作艺术的审美效果,从文学欣赏与翻译美学的特殊性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人们的文化审美取向及思维差异、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等,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外国文学欣赏 中西文化 文化差异 多元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文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多种艺术手段和谐地统一于一体,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读者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无疑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在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步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中外在文化领域交流的渠道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尽管有许多优秀外国文学被我国引进,并出现在大众传媒上,但其翻译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跨文化和文学翻译所起的文化传递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然而,鉴于文学跨文化和翻译中存在的忠实再现原著的等值原则问题,本文认为应该有更多的欣赏和解读理论,如解构翻译理论和目的论等被运用到文学翻译的研究中,进而充实文学翻译的理论视野。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可以帮助各国各民族读者“原汁原味”欣赏到他国文化和民族文化。
现阶段,我国对外国文学欣赏的总体质量还未达到较高水平,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外国文学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学翻译的影响,涉及语言规律、文化、心理审美等各种因素,体现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学翻译是否得体,是否符合观众的心理审美观也至关重要。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文学语言及主题承载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通过文学主题的细化、剧中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并由此推动情节的顺畅发展。本文就文学跨文化交流和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从审美取向、语言特征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文学欣赏是一个大文学的概念,不仅指传统的纸质语言文学,如小说、戏剧等,也包括了对当今影响甚大的视觉艺术形式,如电视剧、电影等。
二 文学欣赏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征
文学欣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等值原则来分析这类欣赏。然而,大规模的文学文化交流对文学翻译提出了重大的任务和挑战。中西方人们的审美取向影响着文学欣赏的形式。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翻译,而是艺术与审美价值再创造的过程。文学翻译中一般都要针对译入语读者再现原著艺术的审美效果,融合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点,以取得最佳的欣赏效果。
1 文学的审美取向及特点
人类文化本质上就是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不同的民族和人群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审美情趣等。下面我们以《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为例进行分析。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堂吉诃德》国人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国人刚开始接触这部小说的时候,只是感觉它很滑稽,中国人习惯看我国传统的以情节见长的小说,对一个全身披着盔甲、骑着高高的瘦马的人物和一个胖嘟嘟的连同他的驴也这么矮小的卡通般形象的印象,简直和现代香港的无厘头电影一般别无可谈之处。但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主义的描写在《堂吉诃德》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否定中有歌颂,荒诞中有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如果纵观国外历史再看这部小说就可以了解和发现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知道了什么是骑士文学,发觉《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是传统骑士文学的异类,因为一般国人觉得传统的骑士文学比较悲壮和典雅;而另类的骑士文学则较为荒诞,仿佛如周星弛的无厘头电影般。单就文学样式来说,这只是从大的文学发展历史的比较后所总结出的,在文学的发展史中占了一个时期。如果把《堂吉诃德》这部小说硬说为是为了抨击骑士小说而创作的之类的话,那是把它放在当时的文艺复兴的文化氛围来说的,这刚好应和了时事的发展。在塞万提斯自己描述写《堂吉诃德》的目的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由此看来书中所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流溢出的丰富的思想就远远不是出自要扫除骑士小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机。
文学艺术已经走过了近几千年的春秋,和电视一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正像查希里扬所说的:“如果没有文学和电视,那么现代人的生活有是不可想象的。”今天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的外国文学,以其特殊的形式与大众审美观使许多精彩的外国文学,跨出地区和国门,成为全球文化视觉的盛宴,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文学业的发展,使人类有机会一起共享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2 外国文学欣赏中翻译的跨文化差异
当国人欣赏完《泰坦尼克号》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在疑惑为什么要用“海洋之心”作为贯串全文的重要道具呢?它难道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重要的衬托的意义?其实没有“海洋之心”,Jack和Rose的浪漫爱情丝毫无损。“海洋之心”的介入,只是给这段爱情添入一种中产阶级财富魅力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财富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它使Jack和Rose的爱情不可能完全只在三等舱里完成。华贵生活的实现,似乎才是浪漫爱情的终点。这样的浪漫史诗,说到底是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照耀下的青蛙王子的故事。
令我们感动的难道仅仅是它美丽的爱情故事吗?不!在我们脑海里久久盘旋的镜头,是在生死关头还倾心地演奏交响乐的勇敢的乐手们,是在纷乱逃亡的脚步中还努力维持秩序的船员们,是在危急时刻仍然没考虑自身安危,主张先送走老人、小孩和妇女的举动,是老人们安详地躺在床上,等待着与自己忠爱的伴侣化做永恒,把逃生的机会留给更多年轻的生命……
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今天风靡世界,它的核心便是财富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一切判断均从财富出发。《泰坦尼克号》的主要篇幅是鄙视以财富取人的,在Jack和Rose身上,影片似乎寄寓着对以财富划分等级秩序的叛逆。一般认为,这种叛逆正是美国自由平等精神的标志。问题是叛逆不是针对财富,只是针对等级差别,而叛逆者自身最终也是为着追逐财富。譬如Jack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时,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毫无疑问,Jack身上的自由平等精神,是自由平等地获取财富的精神。
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中国传统精神认为生命的价值是天地赐予的,只要人把自己看作天地之子,合乎自然与人性地生活,就已经在“享受每一天”了。所以,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学名著,都不会去着力地强调财富、等级,或者是灰姑娘与青蛙王子那样的主题。大概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和西方价值精神的巨大差异了。
3 关于文学欣赏中的民族心理特征
首先,我们还是需要来看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烙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翻译家傅雷曾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从语言的语法上来说,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Hypotaxis),英语中的句子以形统意,结构严谨,差异关系完整。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Parataxis),汉语中的句子以意统形,形态松散,内容完整。
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Home Alone》的片名,直译应该是《独自在家》,但却被译为《小鬼当家》,汉语“小鬼”是一种昵称,表现了人们对智勇双全,但又十分调皮捣蛋的小孩的由衷喜爱,而影片中的小欧文正符合“小鬼”这一形象;“当家”指一个人统领全局、独当一面,小说中小欧文一人在家与两个盗贼斗志斗勇、神灵活现的样子,不就是活生生一个大当家的样子吗?因此《小鬼当家》做到了译语标题与原文内容的统一,实现了信息价值等值。
又如影片《Meet the Parents》,其内容大意是:女儿带着男友拜见父母,万事顺利,只有女方的老爸还存在问题,汉语译名《门当父不对》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小说的主旨,忠实地传递了原片的内容。又如把《Gone with the Wind》译为《乱世佳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乱世”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佳人”点名了小说的女主角。译名形象地展示出女主人公坎坷的经历,片名翻译中实现了信息价值等值,忠实传递了与原作品相关的信息。
文学是生活的艺术再现,体现电影文学内容的作品名称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因此,遵循文化信息忠实传达的原则和文化审美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地正确把握源语民族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不断进行选择和适应。
三 结语
当今世界,中国与西方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一些成名著作由于中西方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给人们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带来了障碍,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欣赏与交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应当做到:
1 了解西方文化差异,强化双方优势互补
语言学家费里斯(Fries)指出:“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有自身特点的。了解彼此差异,有助于取长补短,相互接近。而这种彼此影响、互相渗透,随着中西方文学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增强。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应坚持:文化背景寓于文学翻译之中,而不能孤立于语言之外,它是为观众更恰当得体会和更深刻准确理解文学的辅助手段,文化背景和文学翻译共同服务于同一个观赏目的,即真正发挥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之功能,提高人们跨文化综合欣赏文学的能力。
2 加强学习,提高欣赏水平,增进文化交流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都有其民族精华,也有其糟粕,只有采取中西互补,兼收并蓄,才能真正做到物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及自然环境相协调。随着国际间文学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人类各种文化差距的逐渐缩小,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同样的影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将新鲜元素注入本国文化之中,也能促进本国文化对外的传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加速“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除了学习语言基本能力外,还要学习双方的文化,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加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学习和教育,是缩小文学文化差距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云雀:《文化差异与中美言语交际障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5卷第5期。
[2] 王福祥:《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3]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4] 王宗炎:《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
作者简介:朱静华,女,1964—,广西宜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选读,工作单位:河池学院。
关键词:外国文学欣赏 中西文化 文化差异 多元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文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多种艺术手段和谐地统一于一体,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读者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无疑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在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步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中外在文化领域交流的渠道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尽管有许多优秀外国文学被我国引进,并出现在大众传媒上,但其翻译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跨文化和文学翻译所起的文化传递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然而,鉴于文学跨文化和翻译中存在的忠实再现原著的等值原则问题,本文认为应该有更多的欣赏和解读理论,如解构翻译理论和目的论等被运用到文学翻译的研究中,进而充实文学翻译的理论视野。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可以帮助各国各民族读者“原汁原味”欣赏到他国文化和民族文化。
现阶段,我国对外国文学欣赏的总体质量还未达到较高水平,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外国文学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学翻译的影响,涉及语言规律、文化、心理审美等各种因素,体现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学翻译是否得体,是否符合观众的心理审美观也至关重要。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文学语言及主题承载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通过文学主题的细化、剧中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并由此推动情节的顺畅发展。本文就文学跨文化交流和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从审美取向、语言特征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文学欣赏是一个大文学的概念,不仅指传统的纸质语言文学,如小说、戏剧等,也包括了对当今影响甚大的视觉艺术形式,如电视剧、电影等。
二 文学欣赏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征
文学欣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等值原则来分析这类欣赏。然而,大规模的文学文化交流对文学翻译提出了重大的任务和挑战。中西方人们的审美取向影响着文学欣赏的形式。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翻译,而是艺术与审美价值再创造的过程。文学翻译中一般都要针对译入语读者再现原著艺术的审美效果,融合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点,以取得最佳的欣赏效果。
1 文学的审美取向及特点
人类文化本质上就是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不同的民族和人群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审美情趣等。下面我们以《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为例进行分析。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堂吉诃德》国人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国人刚开始接触这部小说的时候,只是感觉它很滑稽,中国人习惯看我国传统的以情节见长的小说,对一个全身披着盔甲、骑着高高的瘦马的人物和一个胖嘟嘟的连同他的驴也这么矮小的卡通般形象的印象,简直和现代香港的无厘头电影一般别无可谈之处。但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主义的描写在《堂吉诃德》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否定中有歌颂,荒诞中有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如果纵观国外历史再看这部小说就可以了解和发现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知道了什么是骑士文学,发觉《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是传统骑士文学的异类,因为一般国人觉得传统的骑士文学比较悲壮和典雅;而另类的骑士文学则较为荒诞,仿佛如周星弛的无厘头电影般。单就文学样式来说,这只是从大的文学发展历史的比较后所总结出的,在文学的发展史中占了一个时期。如果把《堂吉诃德》这部小说硬说为是为了抨击骑士小说而创作的之类的话,那是把它放在当时的文艺复兴的文化氛围来说的,这刚好应和了时事的发展。在塞万提斯自己描述写《堂吉诃德》的目的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由此看来书中所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流溢出的丰富的思想就远远不是出自要扫除骑士小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机。
文学艺术已经走过了近几千年的春秋,和电视一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正像查希里扬所说的:“如果没有文学和电视,那么现代人的生活有是不可想象的。”今天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的外国文学,以其特殊的形式与大众审美观使许多精彩的外国文学,跨出地区和国门,成为全球文化视觉的盛宴,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文学业的发展,使人类有机会一起共享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2 外国文学欣赏中翻译的跨文化差异
当国人欣赏完《泰坦尼克号》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在疑惑为什么要用“海洋之心”作为贯串全文的重要道具呢?它难道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重要的衬托的意义?其实没有“海洋之心”,Jack和Rose的浪漫爱情丝毫无损。“海洋之心”的介入,只是给这段爱情添入一种中产阶级财富魅力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财富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它使Jack和Rose的爱情不可能完全只在三等舱里完成。华贵生活的实现,似乎才是浪漫爱情的终点。这样的浪漫史诗,说到底是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照耀下的青蛙王子的故事。
令我们感动的难道仅仅是它美丽的爱情故事吗?不!在我们脑海里久久盘旋的镜头,是在生死关头还倾心地演奏交响乐的勇敢的乐手们,是在纷乱逃亡的脚步中还努力维持秩序的船员们,是在危急时刻仍然没考虑自身安危,主张先送走老人、小孩和妇女的举动,是老人们安详地躺在床上,等待着与自己忠爱的伴侣化做永恒,把逃生的机会留给更多年轻的生命……
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今天风靡世界,它的核心便是财富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一切判断均从财富出发。《泰坦尼克号》的主要篇幅是鄙视以财富取人的,在Jack和Rose身上,影片似乎寄寓着对以财富划分等级秩序的叛逆。一般认为,这种叛逆正是美国自由平等精神的标志。问题是叛逆不是针对财富,只是针对等级差别,而叛逆者自身最终也是为着追逐财富。譬如Jack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时,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毫无疑问,Jack身上的自由平等精神,是自由平等地获取财富的精神。
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中国传统精神认为生命的价值是天地赐予的,只要人把自己看作天地之子,合乎自然与人性地生活,就已经在“享受每一天”了。所以,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学名著,都不会去着力地强调财富、等级,或者是灰姑娘与青蛙王子那样的主题。大概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和西方价值精神的巨大差异了。
3 关于文学欣赏中的民族心理特征
首先,我们还是需要来看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烙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翻译家傅雷曾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从语言的语法上来说,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Hypotaxis),英语中的句子以形统意,结构严谨,差异关系完整。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Parataxis),汉语中的句子以意统形,形态松散,内容完整。
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Home Alone》的片名,直译应该是《独自在家》,但却被译为《小鬼当家》,汉语“小鬼”是一种昵称,表现了人们对智勇双全,但又十分调皮捣蛋的小孩的由衷喜爱,而影片中的小欧文正符合“小鬼”这一形象;“当家”指一个人统领全局、独当一面,小说中小欧文一人在家与两个盗贼斗志斗勇、神灵活现的样子,不就是活生生一个大当家的样子吗?因此《小鬼当家》做到了译语标题与原文内容的统一,实现了信息价值等值。
又如影片《Meet the Parents》,其内容大意是:女儿带着男友拜见父母,万事顺利,只有女方的老爸还存在问题,汉语译名《门当父不对》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小说的主旨,忠实地传递了原片的内容。又如把《Gone with the Wind》译为《乱世佳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乱世”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佳人”点名了小说的女主角。译名形象地展示出女主人公坎坷的经历,片名翻译中实现了信息价值等值,忠实传递了与原作品相关的信息。
文学是生活的艺术再现,体现电影文学内容的作品名称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因此,遵循文化信息忠实传达的原则和文化审美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地正确把握源语民族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不断进行选择和适应。
三 结语
当今世界,中国与西方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一些成名著作由于中西方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给人们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带来了障碍,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欣赏与交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应当做到:
1 了解西方文化差异,强化双方优势互补
语言学家费里斯(Fries)指出:“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有自身特点的。了解彼此差异,有助于取长补短,相互接近。而这种彼此影响、互相渗透,随着中西方文学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增强。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应坚持:文化背景寓于文学翻译之中,而不能孤立于语言之外,它是为观众更恰当得体会和更深刻准确理解文学的辅助手段,文化背景和文学翻译共同服务于同一个观赏目的,即真正发挥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之功能,提高人们跨文化综合欣赏文学的能力。
2 加强学习,提高欣赏水平,增进文化交流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都有其民族精华,也有其糟粕,只有采取中西互补,兼收并蓄,才能真正做到物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及自然环境相协调。随着国际间文学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人类各种文化差距的逐渐缩小,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同样的影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将新鲜元素注入本国文化之中,也能促进本国文化对外的传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加速“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除了学习语言基本能力外,还要学习双方的文化,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加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学习和教育,是缩小文学文化差距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云雀:《文化差异与中美言语交际障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5卷第5期。
[2] 王福祥:《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3]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4] 王宗炎:《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
作者简介:朱静华,女,1964—,广西宜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选读,工作单位:河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