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中国古代教师的称谓很多,其中尊称有以下五种:
老师: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西席、西宾:由来是这样的: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坐次以靠西墙(西边),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坐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从此,“西席”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也称西宾。
师长: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为变。”
山长:源于《荆相近事》。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以讲学为主,受业者众多,尊称蒋维东为“山长”。此后,山中书院中的主讲教师亦称为“山长”。久而久之,“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老师: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西席、西宾:由来是这样的: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坐次以靠西墙(西边),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坐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从此,“西席”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也称西宾。
师长: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为变。”
山长:源于《荆相近事》。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以讲学为主,受业者众多,尊称蒋维东为“山长”。此后,山中书院中的主讲教师亦称为“山长”。久而久之,“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